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行政学及国家行政管理
易地扶贫搬迁的减贫效应与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是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探究其减贫效应与机制,既对“十四五”时期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又有利于讲好易地扶贫搬迁故事、分享中国脱贫经验。本文从“贫”“困”“主观贫困”3个方面阐述易地扶贫搬迁对贫困户的多维减贫机理,进而利用8省(区)16县1009户的3期面板数据分析易地扶贫搬迁的多维减贫效应及机制。研究发现:在多维贫困临界值k为0.3的情况下,贫困户的多维贫困指数从2016年的0.308下降到2020年的0.009,其中,贫困发生率的下降幅度要大于平均被剥夺份额的下降幅度;易地扶贫搬迁能显著降低贫困户的多维贫困水平,而且搬迁时间越长,这一效果越显著;易地扶贫搬迁主要通过改善贫困户的教育、健康和生活水平来提升家庭的发展能力,进而缓解其多维贫困中的“困”。鉴于此,乡村振兴阶段的易地扶贫搬迁仍需加强后续扶持工作,促进安置区产业可持续发展以及就业充分稳定,以提高搬迁群众的收入水平;促进安置区基础设施提档升级以及公共服务提质扩面,以提升搬迁群众的发展能力;加强安置区治理体系建设以及思想文化建设,以增加搬迁群众的主观福利。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
手机阅读本文
下载APP 手机查看本文
中国农村观察
2022年05期
论文一键智能排版
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
立即查看 >
相似文献
图书推荐
相关工具书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