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中国文学
感物: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项链和枷锁
抒情是诗学研究的重要范畴,中国古代抒情理论的发掘和整理需要新眼光和新思路的介入。以感物统摄古代抒情理论指涉的抒情起始阶段,其实质是心物关系的一种表达,推崇顺物之自然,感物的对象包括自然现象和社会事物,并偏重前者,结合论述感物的相关理论资料,指出感物在理论上的强调直接影响到中国古代抒情作品的风貌,即注重自然而然的抒情效果,排斥反思性的抒情,作品自然天成的同时,也缺乏内在情感的张力和层次。并以感物牵引出赋比兴等关联概念的分析,初步探讨感物抒情传统的文化学成因。
6 289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
手机阅读本文
下载APP 手机查看本文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04期
论文一键智能排版
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
立即查看 >
相似文献
图书推荐
相关工具书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