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中国古代史
析“更名民日黔首”
本文首先根据文献和地下发掘资料证明,“黔首”是战国后期流行于秦地的一种称呼,它表示了一个地位较低的至少失去部分人身自由的社会阶层。然后考察了商鞅至秦始皇时期秦国的治民政策,认为,商鞅治民政策有两个基本方面,对秦民是酷苛的“弱民”、“制民”政策,对境外移居秦国的移民则是较优惠的“徕民”政策;这种政策获得很大成功,使秦国强盛并最后兼并六国;统一以后的秦统治者不仅未及时调整政策,反而将战国后期治理秦民的政策推广到所有新统治地区,“其道不易,其政不改”,这就是“更名民曰黔首”的基本背景和内容;变本加厉持续执行战时对待秦民的治民政策,是秦二世而亡的最主要原因。
领 域:
格 式:
PDF原版;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
4 220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
手机阅读本文
下载APP 手机查看本文
兰州大学学报
1992年02期
论文一键智能排版
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
立即查看 >
相似文献
图书推荐
相关工具书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