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巍山—永平碰撞造山带走滑拉分盆地铜金多金属矿成矿流体系统:稳定同位素特征及热液来源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037,东华理工学院,江西抚州344000,北京100037,北京100083,北京100037,北京100083,北京100037
;
|
王勇 侯增谦 莫宣学
云南巍山—永平矿集区位于兰坪走滑拉分盆地南段,有铜金多金属中、小型矿床及矿化点140余处,盆地发育和成矿作用与印度—亚洲板块碰撞密切相关。为了探索该矿集区成矿热液的来源,研究了该区成矿流体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区内成矿流体系统可分为紫金山子系统与公郎弧子系统。公郎弧子系统内铜钴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83.8‰~-69‰,δ18O为4.17‰~10.45‰,δ13C为-13.6‰~3.7‰,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及地层水。紫金山子系统内金、铅锌、铁矿床成矿流体的δD为-117.4‰~-76‰,δ18O为5.32‰~9.56‰,δ13C为-10.07‰~-1.5‰;锑矿成矿流体的δD为-95‰~-78‰,δ18O为4.5‰~32.3‰,δ13C为-26.4‰~-1.9‰,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层水以及岩浆水。受印度板块与亚洲板块碰撞造山作用的影响,在该盆地内,成矿流体自南西向北东大规模迁移过程中,先形成温度、盐度较高的公郎弧子系统,随着流体向北东推进,温度、盐度逐渐降低,流体成分发生变化,演变为紫金山子系统。
机 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037,东华理工学院,江西抚州344000,北京100037,北京100083,北京100037,北京100083,北京1000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