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豆蛋白A诱导小鼠肝纤维化动物模型的建立
目的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肝纤维化模型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昆明小鼠210只,随机分为7组,正常A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刀豆蛋白A10mg每周1~3次(分别为B、C、D组)、15mg每周1~2次(分别为E、F组)、20mg每周1次(G组),采用尾静脉注射法攻击昆明小鼠,分别在第1周、第5周、第12周和第20周处死3只小鼠,留取肝组织标本行苏木精-伊红染色、纤维Masson染色,并行Knodell HAI和Ishak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最后一次留取血清标本,检测血清IL-18、TNF-α和IFN-γ。结果 15mg每周1次,10mg每周2次组实验早期肝脏组织以坏死为主;实验中期(5~12周)坏死减轻,细小纤维条索出现;实验晚期(20周)纤维间隔逐渐增宽。10mg每周1次组实验晚期(20周)纤维条索形成,纤维间隔有增宽趋势。10mg每周3次组和20mg每周1次组全部死亡前,未发现有明显的肝纤维化形成。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计分显示刀豆蛋白A注射次数和注射剂量较大组评分较高(P<0.05)。肝纤维化半定量计分显示10mg每周2次组较15mg每周1次,10mg每周1次组高(P<0.05)。各组注射刀豆蛋白A后均出现了IL-18、TNF-α和IFN-γ的升高,并且IL-18和TNF-α表现出相关性(r=0.889,P<0.05)。结论利用刀豆蛋白A建立昆明小鼠的肝纤维化模型,其形成机制与IL-18、TNF-α和IFN-γ的升高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