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中国文学
李白《峨眉山月歌》释证
李白《峨眉山月歌》誉满千秋,其解释则迄今聚讼纷纭,莫衷一是。本文依据《毛诗正义》等文献,第一次提出诗中“半轮”指上弦月,上弦月是农历每月初七、八中午月出,月相呈为半圆,入夜月在中天,午夜月落,诗言“峨眉山月半轮秋”,又言“夜(后半夜)发清溪”、“思君(月)不见”,是上半夜见半圆月而后半夜不见,正是上弦月。并依据宋黄鹤《补注杜诗》等文献,在前人研究基础上,进一步确定青溪驿在犍为县。全诗言舟行经平羌江到嘉州宿,已经入夜,一路上上弦月伴随人行,次日拂晓前从嘉州出发,到清溪宿,再次日拂晓前从清溪出发,出发时上弦月早已月落,虽不见月而念念不忘月。由李白此诗可见,飘逸、神韵、浪漫与写实,在诗歌中可以融为一体。
领 域:
关键词:
格 式:
PDF原版;EPUB自适应版(需下载客户端)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
手机阅读本文
下载APP 手机查看本文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年05期
论文一键智能排版
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
立即查看 >
相似文献
图书推荐
相关工具书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