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研堂金石文跋尾》研究
本文是对《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以下简称《钱氏跋尾》)的研究。所选版本是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初版之《嘉定钱大昕全集》,全书共十卷,《钱氏跋尾》为第六卷。该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潜研堂金石文跋尾》二十卷,第二部分为《潜研堂金石文字目录》八卷。笔者主要研究其第一部分。
利用跋尾这种形式进行金石文献研究,目前所知始于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此后一直到清代,跋尾专书层出不穷,蔚为大观,跋尾成为金石研究的主要形式,延续到现代,仍有零星论著出现。如此跋尾式专著至少有几百种之多。这种形式的专著往往是作者对金石文献一生精心研究的结晶,可反映出作者的综合性文化素养,于后人大有裨益,不可以玩物丧志而等闲视之。但对跋尾专书的研究,据笔者所知目前尚少,虽有的著作中也有提及,但非专述,故不免疏浅而宽泛。笔者在毛老师指导下选择《钱氏跋尾》进行研究,力图弥补这一缺憾,从而更好地为碑刻文献研究做出有益的贡献。
碑刻文献学作为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分支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和文献价值,其特点是:
1、材料丰富(自先秦至清末);
2、反映的生活面广阔(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民俗以及地理、职官、姓氏等);
3、文献的真实性强(碑刻大多为当时人所为,远胜传闻)。
碑刻内容的著录可远溯到西汉司马迁的《史记》(秦刻石)。此后,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中也有涉及,而真正自觉地开始金石研究的时代当属宋代,北宋欧阳修的《集古录跋尾》可谓碑刻文献研究的奠基之作,此外,北宋赵明诚的《金石录》,南宋洪适的《隶释》《隶续》等,和欧著一起共同打下了碑刻文献研究的良好的基础,此后历代著述众多,而至清代钱大昕的《钱氏跋尾》一出,正如清代著名学者王鸣盛在为该书所作序中所言“为古今金石学之冠”。作为清代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钱大昕的《钱氏跋尾》对碑刻文献研究的贡献是巨大的,主要体现在:
1、利用金石文献考证历史;
2、利用金石文献考释文字;
3、利用金石文献校订群书;
4、利用金石文献考证典制,等等。
因此,笔者选定《钱氏跋尾》作为自己的研究课题,力图在有限的时间内对该著作作封闭式、穷尽式研究,汲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以期对中国古典文献学的分支之一——碑刻文献学作出自己绵薄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