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中国近现代史
破与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时期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
五四时期是中国近代史上极其重要的年代,对于中国思想文化的嬗变尤其如此。 在五四时期兴起的评孔思潮,上承近代社会思想文化变迁的历史轨迹,下启新民主主 义文化萌动的时代方向。以评孔思潮为历史生长点,在五四时期掀起了波澜壮阔的破 与立的文化激流,形成了对以孔子及其学说为代表的中国固有文化的历史性考问潮 流,孔子及其学说的历史命运在五四时期也经受了一次空前严峻的时代性考验。 五四时期不为研究者所注目的评孔思潮,恰是一场具有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文化 内涵的近代救亡启蒙意义的文化运动。它上起自民国初年的袁世凯复辟时代,以《青 年杂志》的创刊为标志;下止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落幕,以科玄论战的兴起为界标。 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与新文化运动的起止适相重合,内容相互关联。这场文化运动要 破除以孔子之道为代表的中国封建主义文化信念、价值体系,要对历史的孔子及其学 说进行重新认识,将它从封建主义意识形态中拯救出来;要树立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进行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根本改造,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以俄国式道路为文化 改造的方法和途径,开辟中国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的光辉前景。评孔思潮之破的对象 与立的目标在价值意义上,与新文化运动是完全一致的,但在讨论问题的切入点上有 自己鲜明的文化个性,它是在一个十分具体而又关涉全局的文化话题上、在重新审判 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层面上对新文化运动的发展线索与内容的丰富。五四时期的 评孔思潮,以评孔批孔为焦点,以新旧对立相区别,在三个不同的领域以三条互相联 系的线索为依据展开:一是紧扣着民国初年新旧嬗变的社会主题,在社会政治领域(主 要是政治思想领域)展开新旧斗争,反对尊孔复古和帝制复辟,力图阻止社会政治状 态的逆转趋势;二是着眼于中国文化的自身的改造,探讨中国文化的演进形态与发展 道路,深入到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底层进行新旧斗争;三是在世界文化发展的大背景 下,通过中西文化比较的方法与途径探寻中国文化的改造方法,确立符合先进文化方 向的中国现代文化形态与路向。从空间上看,虽然它们是平行发展的,但是,如果从 逻辑的角度看,它们又表现为内在的递进深入的关系。五四时期,人们活跃的思维在 这三条线索上如同音符围绕旋律跳动,掀起澎湃的文化激流。透过波谲澜诡的文化激 流表象,我们可以一窥评孔思潮与新文化运动之关联性的全豹。因此,如果从评孔思 潮的角度看新文化运动,就正好开辟了一条新的研究路径。 在五四时期,因评孔思潮的兴起而形成一个新旧对立的巨大文化纽结,开辟了 一个特大型的问题域。如,文化守旧与演化开新,文化保守与开放引进,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固有文化与近代西方文化,中华民族心理结构的形 成与改造,等等,都聚合在由传统社会向着现代社会演进的社会历史主题之下。在问 题的解证中,思想者的理论思维的分量越来越重,名词术语也日益增多;对立的两极 也日益暴露出论战中不可避免的偏激与极端的弱点。历史地看,对于特大型问题纽结 w--**--ffe___——。-o 的求证,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予以全面性解决.因此,一些带有根 本性的问题在理论上暂时得到了解决,如中国文化的现代发展方向,中华民族文化心 理结构的根本性改造等等,已然有了科学的解答,只是有待于实践检验和证明罢了; 而一些中现层次与具象性问题则还须更进一步讨论.五四时期以后有关中国文化问题 及其社会发展道路问题的探索,实际上渊源于评孔思潮所开辟的问题域. 在本论题的解证中,本文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文化理论为指导,以历史学 规范为依据,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历史主义的考察与理论形态的分析,并给以历史的、 文化的定位.本文不同意以党史规范或者是政治史规范为依据研究新文化运动,困为 在这种范式的影响和支配下,五四时期极为重要的评孔批孔文化运动就被掩埋不见 了,因而难以深入地给予新文化运动以历史的文化的解析,难以科学地深入地认识五 四时期思想文化发展的体相,更不要说认识和研究整个五四时期了;本文反对国外研 究者为评孔思潮以及新文化运动所设置的“历史哲学”模式和“文化哲学”模式,认 为一切主现的、超历史的理论模式,都不能真正认识历史表象背后的历史运动、文化 运动的本真. 本文按照“实事求是地创新”原则,除了首次提出五四时期的评孔思潮与评孔 批孔文化运动的概念,并以它为论题进行全景式研究外,还以评孔批孔文化运动为研 究的切入点,探讨了评孔思潮的展开与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之良性互动关系;在研究中, 本文立足于原始资料,以马克思主义史学理论与文化理论为思想利器,跟踪国内外学 术动态,从而得出了一些切关五四新文化运动研究全局的新看法:本文不同意发源于 海外研究者的“全盘反传统论”,认为无论是评孔批孔文化运动还是整个新文化运动 都不存在“全盘反传统”的理?
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
博士论文
《华中师范大学》 2001年博士论文
论文一键智能排版
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
立即查看 >
相似文献
图书推荐
相关工具书

搜 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