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历史·记录者——邵燕祥诗歌的“诗史性”及其对当下诗歌创作的启示
<正>邵燕祥曾说过:“我们希望我们的诗能够当之无愧地称为诗史。”15这是他对青年诗人的期许,也是对自己的要求。以诗证史,这是阅读邵燕祥诗歌的一个切入点。所谓“诗史”,一是要求诗歌有“现实性”,二是要求诗歌有“政治性”。邵燕祥自少年起就参加政治活动,是坚定的“少年布尔什维克”,及长却因政治罹祸,文革之后,他又积极参加公共话题的讨论,可以说,一生都与政治脱不了干系。然而,邵燕祥对于政治的态度,在上世纪50年代和文革结束之后有着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他的诗歌在与历史的对话中产生了更丰饶的意义,“诗史”也呈现出更复杂的面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