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有三大類型的知制誥。第一型在唐前期,大多以高官(如侍郎)去充任,其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正五品上高,跟皇帝的關係密切,往往由皇帝親自欽點委任。第二型在唐後期,特别是憲宗以降,多以郎中和員外郎充任,本官的官品比中書舍人的低,跟皇帝比較疏遠,而跟宰相的關係密切,常由宰相薦任,一般負責草外制。第三型則是學士院中帶有知制誥銜的翰林學士,跟宰相没有什麽關係,而跟皇帝親近,一般負責草内制。翰林學士當中,有些帶有知制誥銜,有些不帶;若帶則只是一種加銜,似為定俸禄之用。此外,唐宋中書舍人照例從不帶知制誥官銜,但後人有時會誤書 中書舍人知制誥 那樣的職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