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信息科技
>
新闻与传媒
东南传播
查看本刊
2008年第06期
1.
这年立夏,我们一同走过——人文类节目业务培训研讨会
2.
销售“欢乐”——第四届中国国际动漫节引发的思考
3.
试析灾难报道中的情感信息传播——兼以5.12四川大地震的相关新闻报道为例
4.
重大灾难性事件中的电视直播策略研究——以CCTV对四川汶川大地震的直播为个案
5.
对5.12汶川震灾媒体慈善报道的反思
6.
试论大众传媒在政府公共突发性事件管理中的功能体现
7.
从汶川大地震报道看多媒体融合
8.
重大灾害事件的媒体传播分析——以四川震灾为例
9.
央视汶川地震报道解析
10.
人文奥运传播与国家形象塑造
11.
以北京奥运会报道为契机建构和传播国家形象
12.
都市广播的SWOT分析与奥运宣传策略
13.
破解地方媒体报道奥运难题——从2004年奥运看2008年奥运
14.
北京奥运圣火传递报道中的新闻选择
15.
论大众传媒在科学传播中的责任——兼与杨颖、游苏宁商榷
16.
媒体对“上门女婿”群体的角色构建及批判性分析
17.
手机短信影响下的人际交往——亲密还是疏离?
18.
关于“太CNN”和“反CNN”问题的若干思考
19.
危机事件中的国家传播策略探析——以3·14西藏事件为例
20.
试析监控录像在电视新闻中的应用价值——以台湾电视新闻为例
21.
闽台社会的同质殊相发展初探——基于侯孝贤“悲情三部曲”的影视文化视角
22.
大众信源时代的舆论监督与监督舆论
23.
从彭宇案看网上民间陪审行为
24.
网络议程设置在危机事件报道中的应用——以搜狐无锡水污染事件报道为例
25.
舆论监督中的热舆论和强舆论——以“最牛钉子户”报道为例分析
26.
“家乐福事件”危机公关策略分析
27.
突发公共危机事件的媒体应对
28.
试论大众传媒与人的异化
29.
对当前滥用媒体话语权行为的考察与反思
30.
社会新闻呼唤新闻专业主义——以“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为例
31.
媒介人种论:当代媒介跨国经营的最新盘算
32.
媒介地理:文化图景的媒介再现
33.
媒介融合:新闻传播业的新趋势
34.
专家观点
35.
大众视线
36.
由光线华友论我国媒体借壳上市的选择问题
37.
论财经媒体的“双核”战略
38.
纸媒由“信息纸”向“观点纸”转变探因
39.
网络杂志竞争力探析
40.
企业内刊研究的学界缺位及研究焦点概述
41.
我国晚报的成长历程与发展路径探析
42.
手机与网络媒体融合的传播学分析
43.
广播电视媒体播出节目单的设置与改进——以网站节目单为主分析
44.
媒介素养教育之批判性解读媒介研究——以邹韬奋的媒介批判为例
45.
理工科大学开展媒介素养教育探析——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为例
46.
论广告学专业的媒介素养教育
47.
人类在虚拟空间中的延伸与媒介迷现象
48.
密尔的人性理论与大众传播使用与满足理论探究
49.
亚文化理论视域下的宋代小报研究
50.
商会与中国近代广告发展——以苏州商会为例
51.
论“屈臣氏”品牌的溢价性传播
52.
品牌符号意义的和谐构建——植入式广告运作策略的符号学解析
53.
公益形象背后的商业逻辑——对强生广告《颂歌篇》的符号学分析
54.
现代广告中女性形象分析
55.
省级卫视广告经营高原期成因浅析
56.
电视购物娱乐化——浅析“侯总”现象
57.
从创作人员看建国前电影与戏剧的亲缘关系
58.
电视剧《奋斗》的传播艺术解析
59.
《大国崛起》的传播学分析
60.
浅析《人民日报》新闻漫画的特点——《人民日报》2007年第一季度新闻漫画的抽样分析
61.
从理想到现实:大学德育改革的新思考
62.
云南歌舞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探析
63.
从话剧《红楼梦》看张广天的“先疯戏剧”
64.
“革命样板戏”的修辞意象系统论析
65.
从《阿Q正传》看鲁迅小说的艺术特色
66.
城市电视台新闻本土化新探——以广州电视台为例
67.
浅析广播夜话节目主持人的“把关”素养
68.
广播作品同期声运用探析——以2007泉州市广播获奖作品为例
69.
编辑要掌握的四种“镜头”——浅论新闻编辑与读者的互动关系
70.
从《黑心店——还是很黑》采访经历浅谈新闻暗访摄影
71.
电视涉农报道采访技巧探究
72.
广播电视技术设备发展趋势探析
73.
公安卫星应急通信车的设计方案
74.
通信设备UPS蓄电池的维护与保养
75.
在机制创新实践中提升管理执行能力——浅谈广电集团化改革背景下的办公室工作
76.
黄光辉书法作品
期 号: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1
2020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