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
戏文
查看本刊
2006年第01期
1.
浙江新春演出热闹火爆
2.
要善待剧作家
3.
曲艺发展还是要两手抓——感悟于中国曲艺节《曲艺精品专场》
4.
为让平民百姓共赏经典名剧——创演越剧《牡丹亭》感思
5.
《牡丹亭》:昆曲越韵两相依
6.
梦若情心为越魂——廖琪瑛的越剧情怀
7.
关汉卿剧作的平民意识
8.
青楼女子为什么想嫁卖油郎
9.
为振兴上海越剧而努力——写在上海越剧院建院50周年暨越剧百年之际
10.
东阳婺剧盛衰概况调查
11.
道是无情胜有情
12.
打造一台别样李·杨戏——《杨贵妃后传》
13.
《美丽老师》:拓展甬剧发展新领域
14.
略论洪昇《长生殿》的创作方法
15.
在历史经纬中嬗变的婺剧“双阳与狄青”的故事
16.
天上的星星,妈妈的眼睛——观姚剧《母亲》有感
17.
一台凝聚着深厚历史感的好戏——简评越剧《越王句践》
18.
浙江小戏创作的一大丰收——简评“浙江省第二届现代小戏曲会演”
19.
保雅还俗,尚需精雕细琢——越剧《牡丹亭》浅评
20.
巨大的精神力量——记述党和国家领导人对越剧的关爱(写在上海越剧院成立50周年之际)
21.
越剧是不断更新的青春艺术
22.
根在民间花自艳——嵊州市发展民间职业越剧团的调查
23.
典雅含蓄 缠绵动人——记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张茵艺术道路
24.
越坛之花 北国争艳——纪念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裘爱花逝世15周年
25.
越剧流派唱腔的运用
26.
一个配备武装的地区越剧团——绍兴地委鲁迅越剧团回忆录
27.
汤显祖弃官的直接原因
28.
西安高腔《米糰(团)、敲窗》剧目正名之解析
29.
遂昌新发现汤显祖佚文《周从中公像赞》
30.
音乐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31.
浅谈基层群众文化生活的现状
32.
舞蹈的情感
33.
文化站在乡镇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34.
舞台音响调试技术浅谈
35.
歌曲《好家园》创作的一点体会
36.
钢琴演奏中如何运用踏板
37.
艺术语言美声法的科学发声标准
38.
谈在高等师范院校中钢琴即兴伴奏课程的重要性
39.
土家族妇女在哭嫁歌中的情感体现
40.
“声韵”在民族声乐范畴内的共性与个性
41.
论电视电影的艺术特质
42.
东北大秧歌的风格特点
43.
戏剧舞台工艺造型的特征与功能
44.
扎根在侨乡的土地上——浅谈方言与歌剧
45.
浅谈二胡揉弦技法
46.
钢琴课堂教学
47.
城乡群众文化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48.
试探歌唱心理因素
49.
声乐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50.
民族声乐创新谈
51.
民族舞的民族化刍议
52.
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略论
53.
评剧武生表演艺术之我见
54.
居民小区园林建筑艺术的新概念
55.
致力打造浙江文化品牌——“浙江潮·文化论坛”落成杭州
56.
《杨贵妃后传》艳惊四座新面孔亮相光彩夺目
57.
《杨贵妃后传》开排亮新招乐越全体演职员先充电
58.
一台《杨贵妃后传》一部乐越人别传
59.
“毛委员”来咱补天社——越剧著名老生张国华与“补天”联谊小记
60.
戏苑女娲以戏庆祝二十社庆
61.
祭拜尹桂芳先生
62.
戏友慧子
63.
小荷才露尖尖角——活跃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的“丫丫”戏社
64.
异味
65.
印象:《青衫·红袍》
66.
鸳鸯马
67.
一只红木箱
68.
背官
69.
判鸡
70.
买鱼
71.
两把钥匙
72.
一张老照片
期 号: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07
2006
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