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作家
查看本刊
2009年第12期
1.
在线阅读:你真在阅读吗?
2.
阅读之爱
3.
从“寡母形象”的塑造看鲁迅的创作心理
4.
男权社会笼罩下女性的生存困境——看萧红《生死场》中女性的悲剧命运
5.
试论《马伯乐》的讽刺艺术
6.
郁达夫作品中“零余者”形象的社会价值与审美意义
7.
浅析《青春之歌》中林道静形象塑造中的双线并进
8.
新时期战争小说中爱情与事业关系模式的审美特征
9.
丁玲“革命加恋爱”小说的独特性
10.
复杂的形象 痛苦的灵魂——周朴园形象再阐释
11.
由《边城》看沈从文的理想人生
12.
试析《沉香屑·第一炉香》的苍凉之感
13.
西南边陲的革命之音,爱国游子的炽热情怀——论云南作家刘御的革命诗歌创作
14.
秦牧散文的艺术特征
15.
不同的定位 相同的人格——试论林语堂和余秋雨的文化传播方式
16.
记忆文学的存在价值与文体特征——以《借我一生》为例
17.
浅析《红高粱家族》中的“酒神精神”
18.
孤独的房间 私人的叙事——《私人生活》的意象分析
19.
从《笨花》看铁凝的创作选择
20.
试论阎连科《年月日》中的生命意识
21.
苏曼殊——末世知识分子的缩影
22.
狄更斯的《双城记》解读
23.
《鲁滨逊漂流记》中的种族歧视管窥
24.
浅析《威尼斯商人》中的犹太人物塑造
25.
论拜伦作品中的“双性同体”结构
26.
浅析玄学派诗人约翰·邓恩诗歌的意象特征
27.
浅析康拉德小说中的道德探索
28.
漫议简·爱形象的价值可能性
29.
论《简·爱》的结构张力——简·爱和伯莎·梅森之间
30.
试论奥斯卡·王尔德的唯美主义思想
31.
论《夜莺与玫瑰》中意象的蕴藉性
32.
《夜莺与玫瑰》中“唯美色彩”的艺术构成
33.
论《菊馨》中生态美学的价值诉求
34.
论《恋爱中的女人》中的“凝视”
35.
简论《傲慢与偏见》中所倡导的婚姻观
36.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讽艺术
37.
论《还乡》中女神原型的聚合与变化
38.
一个畸变的叛逆者——《无名的裘德》中主人公淑的性格分析
39.
从《当你老了》看叶芝诗歌的抒情主义格调
40.
论亨利·詹姆斯早期作品中的道德主题
41.
论海明威小说《杀人者》的叙事艺术
42.
论《老人与海》的悲剧性蕴涵
43.
孤独中的渴望——论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的现代性主题
44.
论《推销员之死》中主人公的悲剧性
45.
论小说《廊桥遗梦》的叙事模式
46.
浅谈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色与价值取向
47.
简论拉尔夫·艾立森小说文化异质性的有机契合
48.
评《一小时的故事》中马拉德夫人的心理变化
49.
浅析库柏在《最后的莫希干人》中的种族观
50.
论约翰·厄普代克的“兔子”和“逃跑”的隐喻分析
51.
戏谑·怪诞·唯美——简论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的美学风格
52.
论爱伦·坡小说《泄密的心》的现代特征
53.
《聪明误》中的典型人物形象分析
54.
试论安娜·卡列尼娜爱情悲剧的艺术表现
55.
浅析雨果小说的审美理想
56.
论包法利夫人悲剧性命运的三维构成
57.
论《项链》中的叙事策略及审美价值
58.
论波德莱尔颓废美学的价值构成
59.
论小说《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的艺术手法
60.
精神家园的追寻与救赎——何塞·多诺索《旁边的花园》解读
61.
探析《荆棘鸟》中象征手法
62.
生命的异化——卡夫卡小说《变形记》浅析
63.
试论《女勇士》中东西方文化的交错
64.
从《喜福会》看中美家庭价值观的差异
65.
狂热与神秘的契合——从荣格的“阿妮玛与阿尼姆斯”看双性共体诗学的文本特质
66.
夏目漱石小说《心》中“死亡”观刍议
67.
影响与变异——试比较横光利一与穆时英的小说创作
68.
喧嚣与静谧——伍尔芙与福克纳死亡主题的比较
69.
“人”的母题思索——从索福克勒斯到莎士比亚的文化关照
70.
浅析福克纳对柏格森生命哲学的继承和发展
71.
时运交移 质文代变——茶陵派与台阁体社会环境之比较
72.
乡关愁几许 羁心何处尽——论王勃的怀乡诗和赠别诗
73.
清刚劲健,风骨凛然——评崔颢的边塞诗
74.
红粉长歌——试论《诗经》妇女形象塑造及其后世社会影响
75.
一计相思为谁愁——论花间词中思妇形象的心理描写
76.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李清照前后期愁词两首浅析
77.
《说文解字·女部》的女性文化分析
78.
论子弟书对《金瓶梅》的审美接受
79.
《聊斋志异》女性人物形象分析
80.
人性美与人情美——《西厢记》与《牡丹亭》之比较
81.
《西游记》中的“眼泪”与悲情
82.
论《醒世姻缘传》的异样夫妻情
83.
浅论《史记》历史叙事虚实结合方法
84.
从《论语》中揣摩“言”的理想状态
85.
爱与恶三步曲——论《郑伯克段于鄢》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86.
从孙绰生平看东晋文人“亦官亦隐”的心态
87.
试论维吾尔民族古代文学的典范——《福乐智慧》
88.
从修辞格使用的角度解读《陋室铭》
89.
论刘安以儒家诗教评《离骚》
90.
也谈西方诗学语境下的中国文论重建的相关问题
91.
“美国梦”的积极意义——试析奥巴马自传《无畏的希望:重申美国梦》
92.
影响人格塑造的媒介因素
93.
当代中国的个人主义现状反思
94.
试论叔本华的痛苦观
95.
后现代语境下詹姆逊对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96.
形式主义原则的胜利——试析前苏格拉底时期主要的审美原则
97.
论宗炳《画山水序》中“澄怀味象”的审美思想
98.
意境来之不易——从意义、意图到意境
99.
中国新时期体育文学述评
100.
论中西体育文化的异质性与互补性
101.
新形势下主旋律文学的美学观和价值内涵刍议
102.
消费文化中热与冷的相望——从当代的历史热、文学冷谈起
103.
试论文学与舞蹈的意境美
104.
网络文学的基本特征初探
105.
文学与法律的对立统一关系
106.
彝汉传说中婚恋悲剧的比较——以《甘嫫阿妞》和《梁祝》故事为例
107.
论《阿诗玛》的阐释历史与审美重构
108.
“报人作家”张恨水的编辑思想探析
109.
社会语言学中的身份研究
110.
当下语境中新词汇变异的文化透视
111.
浅析陕北方言地名词语的区域特征和文化内涵
112.
书籍如何与读者联姻?——C.S.路易斯《文艺评论的实验》解读
113.
论网络传媒与传统文化的渗透关系
114.
中国传统生育文化探析
115.
试论中国孝文化
116.
儒道互补型人格分析
117.
浅议文化因素对翻译的影响
118.
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十四行诗音韵的演变及特征
119.
文学译作的门径追寻——浅论钱钟书的“化境”理论
120.
从《林纾的翻译》看钱钟书的翻译批评
121.
翻译学习者的困惑
122.
英汉概念隐喻的文化共性分析
123.
中文译本的对比研究——以What I Lived For为例
124.
论动词带起的“一语双叙”之功能
125.
音韵与意境的巧妙结合——音韵修辞格在广告英语中的运用
126.
疑惑与反思——有关当代艺术的思考
127.
艺术的袪魅与复魅——“艺术终结”之后对艺术概念的重构
128.
由杜尚的艺术理念引发的对现代互动艺术的深沉思考
129.
中国书法虚实之辨及其美学意义
130.
论李叔同的美术教育思想
131.
小议当今美术批评
132.
试论超现实主义绘画“自动性”及“潜意识”创作的理性特征
133.
现代美术作品价值的思考
134.
中国花鸟画的生命精神
135.
浅谈地域性特征对中国画的影响
136.
解读版画迹象趣味
137.
《肖申克的救赎》:在绝望中寻找希望
138.
中国传统动画片中人性美的艺术表现
139.
《功夫熊猫》创作成功的思考
140.
试论外国影视中的文学意蕴——以《傲慢与偏见》为例
141.
论电影《法外情》中的“法循乎情 情合于法”
142.
电影色彩语言的视觉表现作用
143.
解读电影艺术中的色彩情感效应
144.
诗性的演绎——评肖邦钢琴音乐的美学风格
145.
拉赫玛尼诺夫《C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评析
146.
简析流行歌曲的民族风
147.
电影《功夫》的音乐解读
148.
修辞在中国当代流行歌词中的妙用
149.
殷殷关爱 奥运情怀——论歌曲《北京欢迎你》的哲学向度
150.
一首情深意切的“思乡曲”
151.
全球化与中国传统音乐的新生
152.
《聊斋俚曲》所呈现的民俗特色探析
153.
浅谈胡琴三大掌门的异同
154.
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在咬字上的差别
155.
从演唱风格看中国民族声乐发展趋势
156.
歌唱中气、字、情、形、声的关系
157.
感情与声乐技巧关系的探讨
158.
命运交响的铸就——读解音乐大师贝多芬的音乐创作
159.
论民族舞蹈的文化构塑力与美学特性
160.
从现代园林设计看中国传统文化
161.
造园境界与山水情致
162.
景观:大地与人类的对话——评析《景观语言》
163.
浅析大济古村落建筑的艺术特征
164.
试论极简主义在雕塑创作中的表现
165.
简论城市景观设计中生态美学的构塑
166.
人居环境的人文思考
167.
没有创造就没有艺术家
168.
浅谈耀州窑倒流壶造型成因
169.
略谈尹湾汉墓简牍的研究
170.
从海岩的《满城尽带黄花梨》看明代家具的形韵
171.
马街书会渊源考
172.
《岳飞传》两个版本之对比
173.
中国古代意象说对现代标志设计的启示
174.
从中国传统吉祥图案探寻现代吉祥物本土化设计
175.
东西方文化与美术设计的比较
176.
环保袋设计的功能与审美刍议
177.
浅谈水墨元素在平面设计中的现代应用
178.
略谈室内设计与传统审美的契合性
179.
沉淀·浑融·创新——论现代标志设计中的符号内蕴及价值追求
180.
人的可持续发展与婴幼儿书籍设计
181.
卷草纹在文化中演绎的时代精神
182.
中国传统服饰文化的美与图腾崇拜
183.
解读川久保玲服装作品中的解构主义
期 号:
24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