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作家
查看本刊
2008年第04期
1.
面纱之后——评胡塞尼新作《灿烂千阳》
2.
电影:追风筝的人
3.
路明作品《秧歌》环境雕塑
4.
灿烂千阳下的风筝——译者谈《追风筝的人》和《灿烂千阳》
5.
论新时期荒诞小说中的荒诞意识
6.
王安忆:多重视角下的命运反思
7.
后现代语境中人从身份到身体的全方位溃退——解读东西中篇小说《不要问我》
8.
物化时代知识分子悲剧命运的一则寓言——再读李贯通的《迷蒙之季》
9.
历史的宿命和乌托邦的秘密——读格非的《山河入梦》
10.
私花园记:日常生活的两性关系及其他——论张小说《对你始终如一》日文
11.
黄土地上的他者——论路遥小说创作及其笔下的非常态人生
12.
女人不是月亮——评张爱玲小说《霸王别姬》中虞姬形象
13.
浅谈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
14.
另类的书写——解读莫言《檀香刑》
15.
新诗的“分行”形式
16.
新的“围城”——池莉小说婚恋观透视
17.
“协入一种必然的大节奏”——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人群战争主题创作研究
18.
反叛爱情神话
19.
凝视中的回眸——论中国先锋小说对西方现代绘画的折射
20.
走出樊篱——论曹禺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
21.
试论《猫城记》的讽刺艺术
22.
张天翼郑渊洁童话创作的语言艺术比较
23.
台湾现代诗西方用典的类别及效应
24.
诗意的栖居 灵魂的飞翔——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赏析
25.
林徽因诗歌审美品格探寻
26.
“黑”的情怀——评金所军诗集《黑》
27.
悖论中彰显的生命姿态——《野草》简论
28.
在夹缝中求得人格的完善——论朱自清新诗的中和主义思想
29.
无奈背后的必然——对《月牙儿》主人公形象的解读
30.
文化移入的悖论——评理查德·赖特的小说
31.
中西方文论中的主客体异化问题之比较
32.
走向灯塔 走向双心灵——解读伍尔夫《到灯塔去》中的双性同体思想
33.
真实与“谎言”:评《记忆的饥渴》
34.
智慧的戏谑与诗情的思索——王小波和米兰·昆德拉的小说艺术比较
35.
“美国梦”的幻灭与留存——《珍珠》与《马普希的房子》中“稀世珍珠”寓意解读
36.
浅谈美国华裔文学
37.
《接骨师之女》中的家庭意识——解读谭恩美的长篇小说
38.
库尔兹的死亡——从神话角度探讨康拉德小说《黑暗的中心》
39.
运用对话理论与文化对话评《灶神之妻》
40.
分析《孙行者》对《西游记》叙事框架的滑稽模仿
41.
马鞭下的人生悲剧——试析《献给爱米丽的玫瑰》中爱米丽的爱情与命运
42.
莱辛与女权主义
43.
两个古都 两种怀旧——评朱天心和川端康成的同名小说《古都》
44.
《哈姆莱特》和《窦娥冤》的人文主义倾向比较及启示
45.
《梁山伯与祝英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悲剧差异及其根源
46.
文化塑造性格——《京华烟云》中姚木兰和《飘》中斯嘉丽性格对比
47.
从《紫色》看美国黑人女性的觉醒历程
48.
简·奥斯丁小说中的爱情婚姻观
49.
死亡与毁灭的黑暗——基于语料库的《恋爱中的女人》研究
50.
哈代的悲剧性格与《苔丝》的悲剧艺术
51.
《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娅形象
52.
论《圣经》中的生态叙事
53.
论卡尔·桑伯格诗歌的亲民性
54.
华兹华斯:自然之歌
55.
曼斯费尔德小说《幸福》写作特色分析
56.
《所罗门之歌》中主人公思想意识的演变
57.
欲说还休——对《初秋》的会话分析
58.
《白鲸》象征意义评析
59.
论人性“恶”在霍桑作品中的体现
60.
拉里·麦克默特里和《孤独鸽》四部曲
61.
罪恶与美德——关于《红字》“A”的意蕴
62.
《源氏物语》中美的表现分析
63.
浅析海明威《老人与海》的蕴意
64.
成年人的思悟——对安徒生童话的再认识
65.
论惠特曼诗歌中文化因素的翻译
66.
圆周句翻译的文体学研究——以亨利·詹姆斯的《丛林猛兽》为例
67.
试论翻译语言与语言文化的相互影响
68.
文学语言的翻译在文化交流中的文化差异
69.
多元文化冲突下女性的成长与困惑——评艾丽丝·沃克短篇小说《日常用品》
70.
理学诗与理学诗派辨析
71.
从白居易的诗中洞察音乐的美学思想
72.
元好问碑志文写人艺术之维
73.
浅析欧阳修奏议的风格特征
74.
屈大均诗歌意象之历史意识探析
75.
论张九龄诗歌清澹自然的美学风格
76.
后羿神话故事重解
77.
论秦观词的发展流变
78.
关于李商隐爱情诗的研究
79.
灵魂深处的千古绝唱——李清照《声声慢》解读
80.
从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看其在文学中的主题表现
81.
论辛弃疾词用典的情感意蕴
82.
浅析《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艺术特色
83.
从《蒹葭》看《诗经》的赋比兴艺术手法的运用
84.
从唐传奇看科举制度对小说创作的影响
85.
《离骚》三次“求女”考
86.
纳兰词情感价值发微
87.
中国美学史写作与中国现代性
88.
文化冲突与歌德式理想的比较分析
89.
在惊颤中进入世界——本杰明经验理论分析
90.
从神秘走向澄明——论无意识理论的发展历程及意义
91.
王小波的自由理念
92.
爱因斯坦理论开拓精神的美学解读
93.
马尔库塞的爱欲解放论
94.
我与女性文学——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演讲
95.
文体学视野中的实用文章与文学作品属性差异辨析
96.
叙述媒介:功能的动态释放——中国当代小说叙述方式转化考察之三
97.
议论性文体的结构艺术
98.
也谈主体性文艺思潮在当代的实践——“陆本”指瑕
99.
语境制约修辞若干方式探析
100.
现代古体诗词的现代性内涵与民间创作立场
101.
公安文书语体与文学作品语体的比较分析
102.
论多元社会里文学的生命力
103.
特稿的文学性及其实现途径
104.
文学研究的图像元素
105.
自然主义文学及其历史局限性
106.
从颜色词语的象征意义看中西文化差异
107.
英语民族姓名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初探
108.
英汉禁忌语的异同及其文化根源
109.
豪族与汉代乡里教化
110.
儒家思想在辽朝的传播及其对契丹贵族女性的影响
111.
武帝后藩国法律地位探论
112.
中西方官僚制文化传统之比较研究
113.
浅谈鲁迅思想的特点
114.
中德文化之我见
115.
当前我们的伦理困境及先秦儒家伦理之知的现实意义
116.
中国人的权力意识及其当代表现形式
117.
“长宜子孙”之两点感悟——再读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
118.
《菜根谭》之和谐观
119.
金庸“成功学”的内涵与现实意义
120.
论中华传统武文化中尚武崇德的内涵
121.
网络游戏——新时代的鸦片
122.
论文学作品中意境的深层表达
123.
论真实主义歌剧与普契尼歌剧的“异国情调”
124.
音乐之父巴赫与音乐之祖朱载堉
125.
印象乐派德彪西钢琴作品踏板的运用
126.
古琴——清·情
127.
当前语境下中国艺术发展的失语
128.
谈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129.
独立与尊严——评《卖花女》中伊丽莎的独立意识
130.
中国古代十大名曲的典故渊源
131.
大理白族民间歌谣的深层文化内涵探究
132.
浅析中国传统文化对写意油画的影响
133.
论少数民族音乐在我国音乐发展史中的独特史学价值
134.
浅谈儿童“涂鸦”在现代主义文学中与美术的关系
135.
“山水”与“风景”的文化特征比较
136.
论苗族民间绘画形式的作用
137.
试析中西绘画发展的推动因素
138.
绘画作品的艺术表现及评价
139.
赵家洞石窟佛教壁画人文环境初探
140.
展子虔《授经图》评析
141.
浅论当下中国油画创作的自我表达
142.
品味生活——谈谈城市建筑色彩
143.
探讨景观形态的人性化美学
144.
影视叙事中的“间离”
145.
纪录片中的跨文化美
146.
浅析《THE HOURS》中体现的20世纪女性独立精神
147.
《飞越疯人院》:人性的挽歌
148.
从《硫磺岛家书》看“玉碎”
149.
电影的视觉革命与数字化媒体
150.
谈当代包装设计中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151.
新闻电影转型后的电视新闻传播的发展
152.
“乐感”在LOGO设计中的延伸
153.
浅析产品形态创意的审美意象
154.
创造性想象营造空间情感
155.
中国旗袍设计的当代文化理念
156.
图腾崇拜对畲族服饰艺术的影响
157.
广告设计中的语言之魅——浅谈商业广告英语语言运用
158.
浅谈数字漫画
159.
论网络艺术的文化审美精神
160.
再论音乐欣赏
161.
谈音乐欣赏中的音乐审美
162.
试论音乐之心灵感受
163.
李书春作品:《隐形的臂膀》
期 号: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19
2018
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