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文学界(理论版)
查看本刊
2011年第06期
1.
对本真生命与自由人性的追寻——浅析鲁迅的《朝花夕拾》
2.
《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的两个中译本的对比研究
3.
爱情牧歌——浅读《玛卓的爱情》
4.
论梁廷枏《海国四说》对中国现代化的贡献
5.
从艺术表现上论《挪威的森林》之东西文化的融合
6.
中国传统小说的诗学传统与林译小说的归化策略
7.
一部“孤独”和“寻找”的历史——试析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
8.
细微处见民间情怀——从意象处理的细节探析于坚的创作立场
9.
屈服与抗争——从“时距”的角度解读《死水微澜》的女人命运
10.
李清照词之后世主观点评
11.
从张承志的“黑色情怀”看其精神归宿
12.
遗失的美好情愫——简论《朝花夕拾》的情感抒写与技巧
13.
论中国文论中的诗史互证
14.
流动的身份——试析任碧莲的小说《谁是爱尔兰人》
15.
女性意识的书写——浅析张爱玲的《小团圆》
16.
谈《海岛女民兵》从小说到电影的修改
17.
静寂中的人性——读成一的《千山》
18.
女性主义的后现代化在中国——以《非诚勿扰》为例浅析女性主义在我国电视传媒中的体现
19.
东方话语的内化?——《女勇士》中“无名女子”的解读
20.
从《红旗谱》到《白鹿原》:十七年文学与新时期文学不同浅析
21.
从《愚公移山》和《老人与海》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2.
堂吉诃德式的知识分子——评《阿拉伯树胶》人物贾贵庚形象
23.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家》中的女性形象
24.
《醉舟》的通感分析
25.
杜甫与成都的生态
26.
论《诗经》中的女性形象
27.
伦理王国中的女性情侠形象掠影
28.
文学翻译中译者思维与角色转换
29.
悲剧之后的悲剧——解读夏天敏《德山老汉和他的马》
30.
路遥小说爱情悲剧中的人性美
31.
世界是可读的——从文学活动的构成读世界
32.
虚无中的解脱——梶井文学之我见
33.
唐传奇中女性形象的特点
34.
置身事外的嫉妒者——浅谈罗格·格里耶的《嫉妒》
35.
评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
36.
陈子昂的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鉴评
37.
沈从文和谐审美观探析——重温《边城》札记
38.
解读三毛的创作风格所带来的影响
39.
探究《人的命运》中的艺术特色与生命价值观
40.
壮族文学的美学价值探究
41.
哲学思潮演变下文学由本质主义到反本质主义的变迁
42.
小议《诗经》的乡土情结
43.
论《古诗十九首》抒情艺术的超越性
44.
概念语法隐喻指导下中国大学生英语写作教学
45.
朝鲜族女作家李惠善《心狱》形象分析
46.
画龙点睛——浅议歌曲的歌名
47.
从关联理论看广告语言中的多种修辞手段
48.
法译汉时被动态的翻译问题
49.
浅析新时期现代汉语中外来词的特点
50.
浅析甲骨文中的“子”
51.
从多义项词看现代汉语动词重叠的意义
52.
如何翻译英语长句
53.
翻译与工具书
54.
对交际意图的理论反思
55.
简约而不简单——现代汉语缩略语研究
56.
从语言象似性看《葬礼蓝调》中的悲伤情绪
57.
美国政治报道中委婉语的文化探析
58.
英语多项前置修饰语语序的认知理据
59.
“怎么处”发展过程说略
60.
二语写作中学生隐喻能力的培养
61.
“参省”释义考
62.
批评语篇分析及应用——以奥巴马宣布本·拉登被击毙的演讲为例
63.
异化与归化的主次关系——以傲慢与偏见的两个中译本为例
64.
论英汉文化语言差异
65.
“言外之意”的理解
66.
浅谈黎族的语言与崇拜
67.
话语标记语语用研究与功能分析
68.
译者应主观能动地将模糊学理论应用到法汉翻译实践活动中
69.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同伴互评的潜在问题及培训策略
70.
环保公益广告语中修辞的顺应论分析
71.
论言语行为理论在广告语中的运用
72.
论个人意识形态对译者的操控——以《还乡》两个译本为例
73.
新闻英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74.
对刘宓庆翻译美学理论的思考
75.
英汉称谓语中的性别歧视
76.
英汉散文中人称代词定量对比研究
77.
浅议原文与译文的关系
78.
浅析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传播的重要性
79.
从社会语言学视角谈化妆品译名
80.
英汉翻译中的“动静”语际转换
81.
东坡词定位浅探
82.
浅议亲属称谓体现的文化差异
83.
翻译研究的框架语义视角概述
84.
“狗”与“dog”的认知词义对比分析
85.
目的论视角下的美剧字幕翻译——以《吸血鬼日记》为个案研究
86.
跨文化意识在翻译教学中的重要性
87.
浅谈蒙汉翻译工作
88.
关于现代汉语儿化词中“儿”语素地位的质疑及相关构词法的思考
89.
从《宋清传》看唐人的药材经营
90.
从林则徐的奏折看林则徐的早期现代化思想
91.
追溯历史强音——浅谈希伯来文化精神
92.
论中唐古文运动之于儒学体系的重建
93.
史学中的直笔与信史——读《文心雕龙·史传》有感
94.
全球视角下的中国近现代环境史
95.
论唐宋小品创作的发展轨迹——《唐宋小品文精读》序
96.
简论《白鲸》中的神秘人物费得拉
97.
在精神荒原中寻找逃避
98.
浅析日本阴翳美的文化基础
99.
试比较杜拉斯与虹影
100.
《瓦尔登湖》的审美之思
101.
看不见的人——《最蓝的眼睛》中的主题解读
102.
走出失乐园的海格力斯——马尔罗悲观主义与乐观主义之解读
103.
迷狂自然中的《犹太人榉树》
104.
人生的轨迹——解读克洛德·西蒙《有轨电车》
105.
从《平静的生活》看杜拉斯初期创作的主题追求
106.
后现代性或卡夫卡、大江健三郎及诺冬的肥胖
107.
从古典主义到新古典主义
108.
天使,还是死神?——论乔治·桑《魔沼》的对比艺术和民间意向
109.
浅析《海滨墓园》中的通感手法
110.
多丽丝·莱辛《十九号房》人物话语的表达方式解析
111.
夭折的自由——评析凯特·肖邦《一小时的故事》
112.
《莉茜的故事》——作家斯蒂芬·金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113.
《德伯家的苔丝》的“圣经”原型阐释
114.
叙事聚焦:解读《法国中尉的女人》
115.
失败的声音救赎:论霍桑《三丘之谷》中的多重宗教主题与其语言哲学观
116.
日尔曼历史传统与德国古典美学的整体观
117.
立体的《广岛之恋》
118.
丹·布朗的小说《达·芬奇密码》中信仰的力量
119.
易安词中的愁
120.
《汉书·艺文志》儒家序之“道本”观念探究
121.
浅论孔子的“知不可为而为之”
122.
魏晋诗歌中的兰花意象研究文献综述
123.
庄子形神论研究
124.
论黄仲元的传记写作特点
125.
特殊性·普适性·超越性——对《前赤壁赋》的多重解读
126.
论嘉兴竹枝词中的嘉兴形象
127.
浅析李商隐诗中之“空”
128.
陆游、辛弃疾词学观之比较及其对其创作影响之初探
129.
论魏初传记创作特点
130.
品读孔子社会思想之感
131.
道教对李白山水诗的影响
132.
浅谈元代隐逸剧的独特思想意蕴
133.
漂浮与融合——从诗人仕途心态看《听颖师弹琴》与《琵琶行》
134.
《诗经·鄘风》两篇主题辨析
135.
王世贞词学思想论略
136.
宫崎骏附有灵魂的动画世界
137.
《功夫之王》与《功夫熊猫》在表现中国文化上的相似性
138.
浅谈中国科幻电影缺失的原因
139.
浅谈舞蹈艺术的情感表达
140.
浅谈唐朝优秀的歌唱家
141.
从故事到表演,再创新高——蒲剧《杀狗劝妻》简评
142.
浅谈天水胡氏古民居建筑——南宅子的陈列展览特色
143.
浅谈柳琴戏的传承价值和未来发展
144.
浅谈莆仙戏的历史发展与保护传承
145.
为平面“风景”勾画立体视图——读舒婷诗作《惠安女子》
146.
浅谈家居设计中的织物装饰
147.
试论“天人合一”观对于中国书画的影响
148.
地戏面具的功能与审美变迁
149.
绘画的装饰性对人视觉心理的影响
150.
回顾与反思 改良与创新——近现代音乐教育文献综述
151.
幼儿舞蹈教师创编能力的培养
152.
读解丰子恺先生的漫画艺术
153.
网络互文性与新历史主义
154.
城市居民文化娱乐形式梳理与创新
155.
信息时代如何整合资源推动乡镇文化大繁荣
156.
消费文化语境下文学标准的泛化与重构
157.
东西方撞融下的人学——探究周作人“人学”思想根源
158.
流行歌曲推广古典诗词的现状分析
159.
模因理论视角下的恶搞文化
160.
大学一年级英语教师,让学生“爱你没商量”
161.
《文学界》下旬刊优秀作品评选启事
期 号: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13
2012
20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