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时代文学(下半月)
查看本刊
2010年第06期
1.
刘永泰书画艺术
2.
论西班牙作家阿索林对汪曾祺创作的影响
3.
试论文学经典的判断标准
4.
莫言的艺术自由——想象力的飞扬
5.
《牟氏庄园》与《飘》主人公的土地情节比较
6.
从《哈扎尔辞典》看后现代小说的写作模式
7.
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写作教学探讨
8.
网络资源与文学作品赏析教学整合研究
9.
哲学教学中的文学情节
10.
网络环境下大学实用英语写作的自主学习策略与方法——基于英文房地产广告口号的写作训练分析
11.
英语演讲中的情景语境分析——基于佩林在共和党大会上演讲分析
12.
《我儿子的故事》的青春诗学式文化政治策略
13.
约翰·多恩爱情诗赏析
14.
《傲慢与偏见》创作艺术浅析
15.
从形合与意合看翻译中的语篇衔接
16.
《骆驼祥子》语言特色的再现
17.
真情渲染与真诚写作
18.
《项链》情节赏析
19.
《黑夜母亲》中的“反英雄”人物解读
20.
索尔仁尼琴的方舟——小说《玛特辽娜的家》中的末世论主题
21.
析《白鲸》主要角色的象征意义
22.
和谐如何可能——《儿子与情人》社会符号学研究
23.
悲剧中的人性与人性中的悲剧论尤金·奥尼尔的悲剧思想
24.
华兹华斯与中国现当代文学
25.
浅析德莱塞《美国的悲剧》的艺术特色
26.
浅析太宰治的“女性独白体”小说的写作动机
27.
《雾都孤儿》中费金形象剖析
28.
论《老人与海》中的人际和谐
29.
再论斯坦贝克的现实主义小说《愤怒的葡萄》
30.
“我们将铸剑为犁”——评《静静的顿河》的和平主义倾向
31.
浅析《简·爱》的时代进步性和局限性
32.
《且听风吟》中的东方美质
33.
自我的迷失、寻找与确立——论萨特存在主义哲学中“自我”的“确证”过程
34.
哥特复兴建筑与哥特文学文艺观的比较研究
35.
妇女主义精神胜利的历程——《紫色》的主题分析
36.
简·奥斯丁作品独特的女性魅力
37.
川端康成在《雪国》中的物哀思想及写作风格
38.
“i+1”理论指导下的英文作品分级阅读
39.
社交称谓语中的权势因素和同等关系
40.
巧妙设置练习 提高学生日语应用能力——以基础日语课程为例
41.
从《干禄字书》看汉字正俗演变
42.
浅析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与英美文学的融合
43.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大学英语听写策略指导
44.
单音节位移动词的宾语类别研究
45.
采用网络自主学习的方式提高英语文学素养
46.
信息大众化与数字化的感性诉求
47.
汉语歇后语话语含义的认知语境研究
48.
浅析克拉申的“输入假说”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49.
用交际教学法改革大学英语的教学
50.
现代远程教育公共英语课程有效实施的教学设计研究
51.
汉英修辞格中强化语意的夸张之对比分析
52.
理工院校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语音学习现状调查与思考
53.
英语幽默修辞的认知语言学分析
54.
大学英语中的通识教育
55.
试从外语测试理论演化视角探析俄语专业四级测试的测试原则
56.
英汉“水”隐喻的认知分析
57.
基于元认知策略的英语专业听力教学
58.
从语迹论到复制论的演变看生成语法动向
59.
关于大学英语文化背景知识教学的探讨
60.
国内商务翻译教材出版和编写的现状与分析
61.
大学英语网络环境下的社会文化因素教学
62.
词汇联想记忆法与大学英语教学
63.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向
64.
英语派生词汇记忆法
65.
高职英语大班环境下的学习策略研究
66.
现代日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
67.
《孔雀东南飞》原型初探
68.
也谈曹操形象演变
69.
唐五代商贾小说中的女性形象
70.
论琅琊王氏家族传统与王融儒家思想的形成
71.
从屈原、李白、龚自珍管窥中国古代文人的狂狷思想
72.
鲍照边塞诗歌的思想内容研究
73.
浅析王熙凤人物形象
74.
风流诗人数大唐
75.
民族文化融合与《木兰诗》
76.
蒋春霖的儒教情怀
77.
语法分析和诗词鉴赏——以杜甫《又呈吴郎》为例
78.
唐代的科举制度对唐代文学的影响
79.
论“事实”在《公羊传》《谷梁传》释经中的作用
80.
两汉文人“七言”的艺术化发展
81.
元代公案剧叙事视角论
82.
林冲形象的嬗变——从《水浒传》到《宝剑记》
83.
酒意象频繁入宋词之因
84.
人鬼情未了——试论《小豆棚》之人鬼情缘
85.
试论鲁迅小说意象的审美价值
86.
撕裂的痛感——谈张爱玲《小团圆》叙事特征
87.
浅议施蛰存心理分析小说文本形态的民族化特征
88.
人生真实的问题——评《倾城之恋》的形而上意味
89.
沈从文和汪曾祺的形似与神不似
90.
精神上的大山让人如何抗?——解析《祝福》
91.
对美术高技能人才校企合作培养的探索
92.
PBL教学法在新生入学教育中的应用探讨
93.
借助语文教材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94.
西方文化对大学生价值观变化趋向的影响
95.
图书馆古籍文献特色馆藏的甄别布局和命名
96.
中西文化视界下的狮虎对比
97.
关于“恶”的文化阐释及其与历史发展的关系
98.
从清李周望祠堂探析其儒家教育思想
99.
从圣诞文化看圣诞精神的真正涵义
100.
东亚三国裸文化自觉意识——读金文学《东亚三国志—中、日、韩文化比较体验记》
101.
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对传承龙舟文化的影响研究
102.
英文电影欣赏课中的文化教学——以电影《阿甘正传》为例
103.
国际金融危机下英语类大学生就业探析
104.
地理环境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105.
文化遗产保护在变革中发展——鲁西南鼓吹乐的保护思路
106.
竹竿舞的文化特征及其社会价值
107.
“古意”盎然 殆去铅华——赵孟頫的《浴马图》及其艺术观
108.
试论设计艺术的理论标准
109.
中国古代山水画论研读——读王维的山水画论二则有感
110.
透析文革视觉艺术中色彩的符号化表现
111.
从《战争之王》看美国的枪支文化
112.
女性与女性艺术小议
113.
真实的绘画与绘画的真实——夏尔丹的绘画艺术
114.
雕塑材料的运用与表达
115.
从“文化自觉”谈到设计新生
116.
丰颊肥体 盛世风韵——《簪花仕女图》赏析
117.
关于逆向绘画
118.
体验建筑的虚空——探讨环境艺术设计的本质意义
119.
论汉哀帝罢乐府的原因
120.
论《费加罗的婚礼》中重唱的作用与意义
121.
浅谈建筑与艺术情感的关系——对比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
122.
浅析宗白华美学思想中的“错彩镂金”与“芙蓉出水”
123.
歌剧《原野》主要角色——人物形象塑造
124.
浅析不同艺术形式中纤夫群像的塑造
125.
浅议自然材质设计艺术的情感表达
126.
戴锦华电影批评教学艺术的美学意蕴
127.
浅析拉斐尔绘画的矛盾性特征
128.
浅议河南豫剧的美学特征
129.
视觉传达设计在系列化包装设计中的表现形式
130.
艺术比较:戏剧和电影的融合与界限
131.
17年时期中国大陆战争片的意识形态特征
132.
普及校园舞蹈美育的方法和途径
133.
《阿凡达》:科幻电影技术的新浪潮
134.
论时代审美风尚与钧瓷艺术风格
135.
美哉! 《阿凡达》——评《阿凡达》之美学风格
136.
再谈表演者素质——观歌剧《原野》有感
137.
徐丽书画赏析
138.
鹿林抽象水墨艺术欣赏
期 号: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15
2014
20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