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青年文学家
查看本刊
2014年第11期
1.
写在清明
2.
致友人(外四首)
3.
热爱春天的人
4.
手足情深话童年
5.
关于抽象语境中学术语言的一点反思
6.
旷世奇才苏轼
7.
晚清狭邪小说中性别文化的张力
8.
浅析蒙古族语言文化在元散曲中的展现及影响
9.
埃德加.爱伦.坡——早期哥特传统的继承者和突破者
10.
“中间代”作家创作特点及其创作生长性评析
11.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的新进展及其对人文素质的影响
12.
浅析我国英美文学评论中现存问题
13.
浅谈中国悲剧精神的桎梏
14.
“枫叶之国”的文字历程——从爱丽丝·门罗获诺贝尔奖谈加拿大文学的发展
15.
后现代语境下的少数民族文学
16.
“红学”与文学经典化分析
17.
论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18.
论李商隐女性化创作机制
19.
浅谈潘重规对陶渊明的接受和影响
20.
试论苏、辛俳谐词的社交、娱乐功能
21.
现代文明冲击下少数民族自然之子的回望——以迟子建小说为例
22.
论《铸剑》的原型与改编
23.
从形式到意蕴:空间“留白”与存在性隐喻——解读《示众》
24.
《乡愁》及其传播中的多重民族主义
25.
地主形象与当代文学的人性话语
26.
平凡的英雄——《百合花》解读与赏析
27.
《围城》中女性的父权主义思想
28.
王小波作品的语言特色试述
29.
试论人性关怀在白先勇小说中的魅力
30.
论李锐《厚土》系列小说的叙事视角
31.
论仓央嘉措《情歌》的思想性
32.
从《梧桐雨》到《长生殿》——论《长生殿》对《梧桐雨》的继承与创新
33.
论元杂剧《西厢记》中的评论干预
34.
唐诗中的酒
35.
“破镜”典故源流探析
36.
同气相求一国事——以南社诗人吟诵苏州为例
37.
从“胭脂虎”形象考察蒲松龄的理想化书写——以《马介甫》为例
38.
浅谈王维与山水诗
39.
由构成意象的特性看淮海词的凄婉之境
40.
从《聊斋志异》看蒲松龄的男权意识
41.
《庄子》故里国属考辨
42.
《诗经》中的琴瑟文化意蕴
43.
《奇异的插曲》中尼娜的三重人格结构
44.
中西隐逸诗比较——以《诗经·卫风·考槃》和《茵纳斯弗利岛》为例
45.
悲剧与宿命——解读多丽丝.莱辛的《野草在歌唱》
46.
从弗吉利亚·伍尔芙的《到灯塔去》审视西方意识流小说
47.
从《到灯塔去》解读伍尔夫的死亡意识
48.
女性的自我拯救——解读玛格丽特·德拉布尔的早期小说
49.
从评价系统看《白象似的群山》中的人物形象
50.
《隐形人》主人公自我认同的缺失与自我发现情结探索
51.
论森鸥外创作《寒山拾得》的意图
52.
管窥莫泊桑从悲剧主义视野对《项链》中人物形象的塑造
53.
性格决定人生——解析《天边外》奥尼尔独特的宿命观
54.
浅析《已知世界》中《圣经》文化的体现
55.
马斯洛理论视角下《蝇王》中人性的黑暗
56.
身体、身份和诗歌的伦理维度——评希尼的“沼泽”系列诗歌
57.
简述德国中世纪骑士恋歌
58.
黑色迷宫中的求索——浅析约翰·霍克斯《食人者》中的空白艺术
59.
浅析鲍西娅与巴萨尼奥的婚姻——评析《威尼斯商人》
60.
解读自然意象在《占有》中的作用
61.
奥尔罕·帕慕克小说暴力书写的美学追求
62.
人物冲突与主题突显——从《亨利四世》(上篇)看莎士比亚的天体书写
63.
桑德拉·希斯内罗斯短篇小说《女喊溪的故事》中的墨西哥传统
64.
生态批评视域中的《喜福会》
65.
日本《怪谈》小说与电影之比较
66.
对《所罗门之歌》中黑人出路的探讨
67.
从生态女性主义角度对比分析《父亲的微笑之光》与《宠儿》
68.
资本统治下人性桎梏的必然结局——浅析苔丝之殇
69.
意识流小说中的衔接——以《墙上的斑点》为例
70.
马克·吐温作品中的语言幽默分析
71.
从人生角度分析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玩偶之家》中的女性本色
72.
试论王尔德散文叙事作品中的童话模式
73.
从互文性视角解读《华女阿五》、《女勇士》中的抗争与悖逆
74.
浅论中国大陆“贺岁档”电影提升策略
75.
费穆版《小城之春》的“春”之意象简析
76.
荒凉雨夜里被奸淫的时代——韩国经典影片《杀人回忆》透析
77.
浅议曹禺的《日出》及其价值意义
78.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令狐冲形象分析
79.
婚姻中的对决没有赢家——评影片《克莱默夫妇》
80.
电影《傲慢与偏见》中英美文化差异研究
81.
从19世纪德国洪堡政治思想解读格林童话——以《魔王的三根金发》为例
82.
儿童文学阅读中的唤醒教育探讨
83.
谈婴幼儿生活故事之价值
84.
莫迪里阿尼画笔下的女性形象之美
85.
中国公共艺术的当代化、民族化与特色化
86.
工笔人物画《五月青春》创作
87.
浅析扬州画派文人画家书画作品的题跋艺术
88.
试论中国当代风景油画创作的表现意识
89.
水墨艺术在平面美术设计中的运用
90.
浅谈评剧唱腔艺术
91.
浅议现代工笔人物画的发展
92.
日本的民族文化对宫崎骏动画作品的影响
93.
工笔花鸟画《幽馨》的创作
94.
浅解宋徽宗《芙蓉锦鸡图》的艺术风格
95.
装饰图案在景观设计中的运用——吉祥图案
96.
变化艺术视角感受生活之美——对阿利卡绘画语言的启示
97.
工笔人物画《舞者》创作
98.
论新时代中国书画中美学内涵的深化问题
99.
漫谈美术中线的作用及其特征
100.
先锋艺术如何走向媚俗
101.
根植于民间的艺术——浅议二人转的地域文化特色
102.
重新评价林纾及林译小说
103.
中国古代语言规划研究
104.
关于《千字文》中的几个问题
105.
汉语方位词研究综述
106.
言语理解过程中的感觉加工
107.
现代汉语逆序词特点初探
108.
主流文化艺术语境下的陕西方言——从陕派相声《学富五车》上央视元宵晚会说开去
109.
论网络语言的形成原因和特点
110.
“马上体”模因的顺应性分析
111.
以《红楼梦》译本为例分析中外对红色的理解差异
112.
“什么”用于表达主观情感的非疑问性用法
113.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的艺术性
114.
试论文化志愿者在文化建设中的作用与意义
115.
浅谈新形势下中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116.
试论赫哲民歌的文化内涵
117.
越战时期的美国“反文化”运动
118.
“活力高效”语文习作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19.
东西流水终相逢——梅兰芳访美的文化阐释
120.
民族主义的新视野——评《想象的共同体——民族主义的起源与散布》
121.
简析文学豫军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特征
122.
活的文化记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利用
123.
以现代目光看待曹操
124.
那些年的青春密语——浅析章太炎俱分进化论苦乐并进的思想
125.
从爱情三元理论简析徐志摩的爱情类型
126.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学习《资本论》的体会
127.
论玄学对魏晋时代阮籍生命的影响
128.
写作出彩面面俱到
129.
语文课堂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130.
说“潮人”
131.
人媒介在宋代迁都中的文化传播作用
132.
自媒体时代下微博热的思考
133.
培养语文学科实际运用的能力
134.
语文新式课堂探微
135.
对“以人为本”设计原则的再解读
136.
山西太原窦大夫祠祈雨民俗研究
137.
基于社会性别视角论唐传奇中的“化兽”与“化人”故事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0
29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2
2021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