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安徽文学(下半月)
查看本刊
2009年第09期
1.
作家邹岳汉
2.
话剧《雷雨》的语用学分析——违背合作原则的体现
3.
“身体美学”与“身体写作”——以九十年代女性小说为例
4.
论池莉笔下的烦恼人生
5.
进退维谷的时代女性——从《厨房》管窥90年代的女性写作
6.
虚荣之后的孤独——由《长恨歌》中王琦瑶的感情历程对其性格分析
7.
冰心散文的心灵纯化功能
8.
国木田独歩的文学主题初探
9.
浅谈阿特伍德小说《盲刺客》对哥特式小说的戏仿
10.
“自然”的回归——试论沈从文作品中的生态理念
11.
“尖新奇巧”——李渔小说特点分析
12.
品钟嵘《诗品》之“味”
13.
评李蔚红的《远逝的美丽》
14.
从《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看陈旭麓先生的史观
15.
发朦抉微,得未曾有——从《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看程千帆的研究方法
16.
白色形式下的黑色记忆——评奥古斯特·威尔逊的《钢琴的启示》
17.
从《货殖列传》中的商人形象看司马迁的经济思想
18.
1949年前的哈代诗歌翻译史
19.
柔韧的赞歌——浅析严歌苓的《小姨多鹤》中女性形象
20.
论穆旦诗歌的古典意蕴
21.
苏珊的寻找自我之旅——《到十九号房》的女性主义解读
22.
湖畔诗魂——华兹华斯诗歌的生态解读
23.
云在青天水在瓶——论《水鸟》的人性美及其他
24.
《道与逻各斯——东西方阐释学》研究书评
25.
视觉之旅——解读莫奈的《日出·印象》
26.
英国骑士文学与中国武侠小说之比较
27.
“人生的所谓生趣全在那些不相干的事”——品读张爱玲作品中的日常人生
28.
从《暴风雨》看莎士比亚晚期的人文主义思想
29.
论《失乐园》的唯美主义风格
30.
由《另一种妇女生活》看苏童笔下的女性世界
31.
浅述《祝福》中叙述的不同身份和特定年代的语言
32.
沈从文笔下都市女性形象背后的男权意识
33.
走向心灵的孤寂之途——《小伙子古德曼布朗》与《巨型收音机》的对比阅读
34.
论阎连科小说叙事题材的新闻化
35.
论王安忆笔下“真我”缺失的女性形象
36.
《九十九度中》的“窗子内外”现代性
37.
踽踽独行于寒夜中的不屈灵魂——对《寒夜》中曾树生形象的再解读
38.
都是异乡人
39.
从《吊屈原赋》与《鵩鸟赋》看贾谊的内心世界
40.
夏目漱石《梦十夜》第八夜解析
41.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广告翻译
42.
文学作品阐释的多义性原因分析
43.
论林徽因诗歌意象的演变
44.
《德伯家的苔丝》中“家”的隐喻
45.
从弗洛姆的人格理论和性格类型理论看张爱玲笔下的曹七巧形象
46.
小说《爱玛》中的反讽艺术
47.
神佛惩恶小说的叙事结构
48.
浅析《修辞学发凡》
49.
浅析杨维桢的“情性说”
50.
浅谈“春秋笔法”在《西游记》中的运用
51.
浅析隐喻在诗歌中的修辞功能
52.
文学史观的构建与中国文学史写作浅议
53.
中国古代女性悼亡诗浅议
54.
浅谈萧军《八月的乡村》的英雄叙事模式
55.
《傲慢与偏见》中人物对话之文体学分析
56.
刘半农新诗理论研究三题
57.
文学本质与荣格原型思想
58.
悲秋意识探源
59.
肯尼迪就职演说词的修辞特点
60.
论个体本位主义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
61.
自由转换的时空——李锐小说一个叙事角度的探析
62.
试论召唤结构理论与中国相关诗歌理论的碰撞与融合
63.
池莉:挥之不去的女性主义创作情结
64.
从“使用与满足”视角解读“韩剧热”
65.
安徽淮北梆子戏浅析
66.
心之舞——舞蹈表演与生活体验关系初探
67.
生活.艺术.休闲的轨迹——普通江南茶馆的设计
68.
试析《窦娥冤》悲剧情节的构成
69.
徐熙艺术审美思想的渊源
70.
就朱光潜的《诗论》谈谈中西诗学的几点不同
71.
文廷式词学研究综述
72.
苍凉的意象世界——张爱玲《红玫瑰与白玫瑰》解读
73.
诗的思辨力量
74.
《诗经》中的流行音乐元素
75.
《动物农庄》艺术特色新探
76.
浅谈书法与文化素养的关系
77.
论道家文艺观对宋徽宗书画创作的影响
78.
从绘画到文学和音乐——简评法国印象主义的发展
79.
论姚鼐诗学中的以文论诗
80.
试析杜尚绘画作品中的动画语言
81.
当今我国民族声乐的发展探析
82.
文化悟性与艺术审美——董桥与余秋雨学者散文比较谈
83.
论宋诗中的理趣
84.
因画题诗句,借诗传画意——谈张翥的题画诗
85.
浅谈对“中国水彩画”民族性的认识
86.
再谈歌唱中的“腹式呼吸”
87.
《牡丹亭》中梦意象的美学分析
88.
中国古文字学基础初探
89.
单纯的美丽
90.
大地艺术在后工业景观中的运用
91.
浅析雕塑家姜杰看生命的脆弱
92.
东晋文学与绘画的交融
93.
南戏本质我之见——兼与《试论南戏的史诗本质》一文商榷
94.
论诗的理性美
95.
浓妆淡抹总相宜——论诗的平淡美
96.
浅析电影《梅兰芳》中的悲剧因素
97.
论“朴”在靳埭强平面设计作品中的运用
98.
浅析儒、道审美思想的生成及其影响
99.
好莱坞青春魔幻电影《暮色》赏析
100.
秦汉时期服饰研究述评
101.
华丽风格建筑装饰设计
102.
绍兴的桥
103.
论现代派诗歌对晚唐诗风的继承与创新
104.
浅论凌叔华和曼斯菲尔德小说的绘画美
105.
从接受美学视角解读影片《乱世佳人》的字幕汉译
106.
为艺术而人生——由《戏作三昧》解析芥川的艺术至上论
107.
谈远古彩陶图像的意味
108.
中国传统图案创新设计探讨
109.
从谋生手段到艺术研究
110.
以动画性思维 拓展水彩画创作思路
111.
艺术作品里可见中的不可见性
112.
论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在绿色包装设计中的体现
113.
日常生活与女性话语的同构——对《富萍》的另一种解读
114.
《寒夜》悲剧性因素解析
115.
论秋纹
116.
《玩偶之家》中的“突转”与“发现”
117.
从精神分析的视角看《孔雀东南飞》中主人公的爱情悲剧
118.
灵魂深处的彷徨——论白先勇《孽子》
119.
理智与情感——比较薛宝钗、林黛玉与埃莉诺、玛丽安——《红楼梦》与《理智与情感》的女主角
120.
《诗经·关雎》的多角度审美赏析
121.
命运交响曲——解读弗罗斯特诗歌中死亡意象的生命意义
122.
“中国心灵”如何可能?——读胡晓明教授《文化的认同》
123.
试论《世说新语》中王羲之之形象
124.
从第二人称代词看《威尼斯商人》中的地位差异
125.
貌似疯子,心是圣人——论《啊,拓荒者》中艾佛的生态主义思想
126.
浅析曹丕思妇闺怨诗的伤感色彩
127.
从女权主义看安娜的悲剧
128.
《雷雨》的美学与史学解读
129.
基督教社会与现代性冲突——艾略特《基督教社会》解析
130.
《呼啸山庄》中的对立和统一
131.
九十年代以来《花月痕》研究综述
132.
海明威《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叙事视角分析
133.
种族隔离制度下的南非剪影——试析纳丁·戈迪默的《权宜之计》
134.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中的基督教意识
135.
罪与救赎——由《卡拉马佐夫兄弟》浅谈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圣经情结
136.
从小说《The Scarlet Letter》了解清教徒运动和主张
137.
《九歌》中的爱情:屈原悲剧人生的映现
138.
《史记》与《天龙八部》:结构模式的承传与重构
139.
试析苏童小说《米》生存文化——兼论读者接受
140.
论《文赋》与《文心雕龙·神思》中“游”的异同
141.
围困与突围
142.
普鲁斯特:为了拯救而追忆
143.
由“稻草人”的轻反射的重——解读《我把六个人的餐具摆上桌》
144.
论唐传奇人猿之恋中猿猴形象的性别
145.
燕青,水浒英雄的另一类人生——兼论《水浒传》作者对水浒英雄出路的思考
146.
透过《道林·格雷的画像》看王尔德的人生
147.
康德美学思想在小说《多利安·格雷的画像》中的体现
148.
明代中外科技交流及思考
149.
由东汉末臧洪死难事略论士为知己者死现象
150.
浅谈清朝的“孝治”
151.
论明代的济农仓
152.
考证一九七九年巴金写给汝龙的一封信的时间
153.
明代灾荒与社会应对——水灾
154.
略论南宋诗人王迈及其爱国忧民诗
155.
一个不能与时俱进者的悲哀——《高老头》父爱悲剧原因浅析
156.
从认知谈二语习得——联想认知
157.
对《大学语文》中几处注释的考辨
158.
论翻译工作中译者的创造性
159.
“Do you mind smoking?”的语用变异分析
160.
英语公众演讲中的情景语境分析
161.
让孩子们在色彩斑斓的世界中快乐成长——谈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学
162.
英语听力教学中元认知策略之探究
163.
倾听心灵的歌声——英语诗歌赏析浅探
164.
初中英语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究
165.
认知角度看现代汉语被动句的界定
166.
从突显观分析隐喻的认知过程
167.
听说读写译循环教学法在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68.
影响掷铅球成绩的因素及技术训练教学方法探析
169.
数学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情商
170.
一首网络诗歌翻译赏析
171.
三问三思,巧解诗歌鉴赏题
172.
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173.
对临摹教学的认识
174.
浅谈小说中对话语言的翻译
175.
过程思维在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176.
汉英散文翻译中照应手段的翻译技巧——以《永远的憧憬和追求》为例
177.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
178.
1898—1916年现代汉语散文研究
179.
探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导思想下的新型教学模式
180.
浅析文化差异与英语教学
181.
文学文体与应用文体翻译技巧探析
182.
浅谈对外汉语中的文化教学
183.
主述位理论下的翻译研究
184.
浅谈历史学习的实用性
185.
英语词块意识与大学生的英语产出能力——依托艾宾浩斯记忆规律的探讨
186.
关于高职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187.
从语言的组并现象看句法表征的经济原则
188.
浅谈语言学的歧义现象和语境
189.
从英语“名转动”现象看概念转喻与借代的差异
190.
女性主义翻译视角下译者的主体性
191.
英汉长句比较及翻译
192.
诗情香如故——《卜算子·咏梅》英译文赏析
193.
论优化文学课课程设置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194.
改革“阿毛的故事” 走出求同思维误区——写作教学漫论
195.
photoshop在职业院校中的教学方法初探
196.
改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培养学前教育双语人才的探索——浅谈设计教学法理念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197.
试论新课改下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
198.
文化课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作用
199.
广东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就业需求调查研究
200.
论和谐社会下艺术教育的发展趋向
201.
拨动学生的心弦——德育应从细微处入手
202.
对新课改后西夏区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203.
对支架式教学应用在武术基本腿法教学中的理论探讨
204.
教育视野下的《红楼梦》
205.
浅谈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206.
论毛泽东青年德育思想对当前高校德育的启示
207.
中学生错别字研究
208.
释“斐然”
209.
“以形索义”的原则和局限
210.
依声解字之妙——浅谈《说文解字》中的声训词
211.
由“大”构成的双音节词语辨析
212.
《说文解字》中玉部字所体现的中国文化
213.
“xx门”引起的关于类词缀一点思考——关于汉语外源类词缀的一点思考
214.
英文流行歌曲歌词的文体特征
215.
泰国语言史及中泰交流
216.
《吕氏春秋》的民本思想
217.
只有细嚼“回头草” 才能滤出好新闻
218.
文学的文化表达与文化的文学呈现——以《马桥词典》为例
219.
悲剧性作品对塑造健全人格的作用
220.
武昌区部分店铺命名浅析
221.
禅与诗
222.
从跨文化角度看翻译策略
223.
谈犹太民族流浪史及美国犹太文学的发展起源
224.
《恶之花》救赎观的宗教文化意义
225.
从总统大选看《纽约时报》的报道特色
226.
如何实现接受效果最优化
227.
我国古代典籍中的自然科学思想——以《管子》“人与天调”思想为例
228.
论译者的文化自恋对翻译策略的影响
229.
关联理论对广告创作的指导意义
230.
试析娼妓对唐代传奇的影响
231.
澳大利亚英语词汇的文化意蕴
232.
明清才子佳人小说叙事模式及其文化批判
233.
文化大跃进——建国初期的扫盲运动
234.
新族,新人类
235.
文化缺省与翻译
236.
谈地震诗潮——给中国新诗发展带来什么?
237.
数字“八”的文化内涵解析
238.
影视语言泛起的流行文化
239.
历史关注不足与时代观照——对表现解放区儿童的文艺作品的反思
240.
当代戏剧小品不和谐语言现象分析
241.
公安三袁与袁枚性灵说的比较
242.
论网络语言及其规范化
243.
谈谈译者的翻译立场——以《威尼斯商人》两译本的比较为例
244.
浅论“文革”小说创作中的一些问题——以《地下长龙》为例
245.
湖南溆浦县公鸡村婚礼习俗探究
246.
浅淡交际中语境的动态性
247.
训诂中的古代文化异象
248.
霍山文庙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思考
249.
试探国际大专辩论会中“引用”的益处
250.
英汉委婉语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
251.
接受美学视角下的广告修辞翻译研究
252.
对启蒙主义语式的成功突围——浅论苏童意向主义写作
253.
论先秦儒家中庸思想与亚里士多德中道观的异同
254.
谈经济发展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255.
是“百家争鸣”还是“百家争名”
256.
福柯权力话语与性知识的政治化
257.
水·鱼·道——渔父意象与老庄思想关系略论
258.
论文来稿一般技术格式规范
期 号: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18
2017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