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安徽文学(下半月)
查看本刊
2008年第07期
1.
市井小说漫谈
2.
从人物形象刻画看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3.
永不靠近——读《城堡》所感
4.
落花无言,人如淡菊——从《走在人生边上》看杨绛的晚年创作
5.
命运轮盘下的温情之心——评孙惠芬小说《吉宽的马车》
6.
城乡世界的终极对立——读陈应松的《马嘶岭血案》
7.
中西结合的英雄主义精神与中国传统文人的浪漫感伤——鲁迅与沈从文乡土小说之比较
8.
从梅女士到林道静: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成长”轨迹
9.
艰难而诗意的解读——《三位一体》分析
10.
《红楼梦》的喜剧特征
11.
不衰的精神,永恒的人格——从《死水》解读看闻一多的人格精神
12.
于黑暗之地彷徨 于生死之间徘徊——对刘庆邦矿工小说主题的一种解读
13.
论高加林悲剧形成的诸种原因
14.
慕容雪村小说的都市文化
15.
浅论《西楼记》中的爱情婚姻观
16.
渴望与幻灭——从《海上花列传》到张爱玲
17.
水浒三杰——英雄世界中的男性标准
18.
坚守中的突破——由《看麦娘》、《水与火的缠绵》等小说看池莉创作变化
19.
辨析“辞赋并称”说的历史阶段性——读《文心雕龙札记》的札记
20.
无力选择的生存尴尬——方方作品中人物的生存困境例析
21.
中西山水诗歌比较
22.
《青郊杂著》与《五方元音》研究现状简评及展望
23.
他乡的名分,故乡的误读——浅谈谭恩美的《喜福会》中的“东方主义”
24.
《达洛卫太太》与“天使”——析伍尔夫的性别意识
25.
黑暗灵魂的舞者——读残雪的《三位一体》有感
26.
女性强己意识的呼唤——丁玲延安时期女性文学创作试析
27.
探析沈从文作品背后隐伏着悲痛的原因
28.
张资平恋爱小说中性描写探微
29.
浅谈《豆棚闲话》的荒诞性
30.
永远的王家庄,永远的伤痛记忆——读毕飞宇的《平原》
31.
论李益边塞诗新意
32.
明代神魔小说编创研究述评
33.
余韵悠悠的雨巷——浅谈诗歌《雨巷》中意象的作用
34.
“双性同体”研究新视角与批评方法的重建
35.
试论李渔戏曲理论中的“性灵”说
36.
危机中的自我建构与完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发展简评
37.
从“陌生化”视角看《沃斯》的修辞艺术
38.
王家卫《2046》缀合复调式叙事结构浅析
39.
《文章流别论》的文体观
40.
试论《花间集序》的“侧艳”理论
41.
浅析唐宋离别诗词的抒情模式
42.
从修辞学角度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语言特点
43.
共同的渊源与时代造就的差异——鸳鸯蝴蝶派与当代都市情感剧比较研究
44.
谁说“虚构”不是“真”?——浅析纳博科夫的“虚构真实观”
45.
试论王国维的文学观
46.
鲁迅的农村题材小说价值再探
47.
非暴力的无声呐喊——析库切再现酷刑的叙事手法
48.
论《一间自己的房间》的批评结构
49.
精神的顿悟与成熟——对《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主题和结构关系的分析
50.
脱出樊篱,另辟蹊径——论苏轼婉约词中的“豪放”风
51.
试论南宋初到姜夔时期的词坛复雅归宗现象
52.
浅谈梆剧舞台人物的塑造
53.
“淡中含润”与“淡中含峭”——论韦应物柳宗元山水田园诗风格之异同
54.
悲的尽处是“无间”——电影《无间道》艺术美赏析
55.
拯救艺术的方式——艺术分类
56.
浅谈声乐学习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57.
空灵与实在——浅议绘画教育中对中西绘画的区别
58.
韦柳五古山水诗比较谈
59.
浅析元代尉迟敬德题材的杂剧
60.
古希腊造型艺术及其具有永恒之美的原因探究
61.
回忆:诗意的救赎——以电影《爱比死更冷》为例
62.
贵州安顺屯堡族群视觉特征研究
63.
永州民族音乐与旅游开发应用
64.
论安吉罗诗歌的民族主义立场
65.
沉默的激情——对电影《钢琴课》的女性主义批评
66.
CIS发展趋势
67.
盛宴的背后——简论“第三代诗歌”
68.
试谈山水画中“点”的造型性
69.
词之变腔之美
70.
冷色中的春意 春意中的希望——浅析电影《立春》的艺术特色
71.
兴与移情的比较
72.
曹禺前期剧作死亡情结探析
73.
唐宋词对现代流行歌曲的影响
74.
接受美学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现实与可能
75.
浅论唐代边塞送别诗的美学特征
76.
艺术设计产业在中国文化软实力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发展策略
77.
浅谈古代诗歌鉴赏解题方法
78.
学习声乐演唱应解决的几个问题
79.
从工艺技术看“数字视觉影像合成”
80.
小议艺术与宗教
81.
“令与真类”与“还将画等”——在视觉逻辑下看梁宫体诗歌
82.
从文学到影像——论《黄土地》与《红高粱》的改编
83.
书法的“线”及其表现性
84.
三峡的前世与今生——《孔雀的叫喊》的潜文本与景物书写
85.
人生艺术化的现代反思——论朱光潜的“人生艺术化”理论与当代人生艺术
86.
简析印度电影音乐之特点
87.
《厄舍古屋的倒塌》的艺术效果赏析
88.
浅谈敦煌飞天的艺术价值
89.
浅析绿色设计
90.
她们因何受损?——从女性主义角度简析《哈姆雷特》中主要女性人物的结局
91.
论《文心雕龙·神思》对老庄哲学的“虚静”观的继承
92.
阿Q形象综论
93.
《诗经》中的猎人形象
94.
从《孝经》看《四库提要》之优劣
95.
论森欧外《舞姬》
96.
高尚的人格、圣洁的心灵——交际花薇奥列塔性格特征
97.
鉴赏水仙——与华兹华斯的自然观
98.
评《小世界》中戏虐的语言风格
99.
《世说新语》中的形神观
100.
浅谈大江健三郎《人间的羊》——以“耻”文化在作品中的体现为中心
101.
浅析《来自旧金山的先生》中的船长形象
102.
大观园外的贾琏
103.
从《为何不分手》看日本已婚女性的地位
104.
读《珍妮姑娘》看消费主义下爱情的虚伪
105.
常态下折射的深刻意蕴——《孔已己》
106.
鲁迅《过客》中的虚无与死亡
107.
论拉伯雷《巨人传》中的宗教思想
108.
心灵的回归——论《老子》的自然与道德
109.
生命的探戈——影片《闻香识女人》的心理人格分析
110.
哈克贝里·芬与汤姆·索亚形象鉴赏
111.
虎妞命运悲剧的多维透视
112.
夕阳爱恋的赞歌——彭斯《约翰·安特生,我的爱人》赏析
113.
杜丽娘、柳梦梅与林黛玉、贾宝玉爱情理想之比较
114.
《安娜·克里斯蒂》艺术魅力浅析
115.
一位存在主义的英雄——论《圣经》中扫罗的人物形象
116.
穿掘着灵魂的深处——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
117.
《西厢记》与难题考验仪式
118.
陈介祺藏古、鉴古、释古
119.
无讼思想的文学阐释之路
120.
阎锡山与抗战前夕山西近代农业发展
121.
从经学传统看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形态
122.
浅析伊丽莎白一世海上政策中的海盗因素
123.
俄国现代化冲撞下的“多余人”形象探因
124.
更替与反复——小议几次复古史风流变中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125.
早期《申报》与中国近代文学
126.
试析16世纪佛罗伦萨衰落的原因
127.
陈子龙家庭亲情关系研究——以陈子龙诗为中心的考察
128.
浅析亚历山大东征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影响
129.
浅谈文化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30.
语用失误与外语教学
131.
用心表现 彰显个性——探讨如何培养自身对图案设计的创造性学习
132.
翻译的共时性与历时性
133.
论修辞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134.
对外汉语语法教学浅议
135.
认知方式差异对大学英语听力的影响及对策
136.
英语委婉语中合作原则的违反与礼貌原则的体现
137.
挖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让地理课堂“活”起来
138.
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
139.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情感因素的应用
140.
从《春江花月夜》三种译文比较看文学翻译标准问题
141.
浅谈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142.
如何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
143.
研究性学习与美术教学
144.
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145.
高职服装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探索
146.
浅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的艺术
147.
语文课堂 心灵舞台
148.
比较研究与翻译综合能力的提高
149.
张扬个性 文采飞扬——谈高中生的个性化写作
150.
运动性闭合软组织损伤的机理与早期治疗
151.
语文能力的训练
152.
钢琴演奏中的紧张心理成因分析与对策
153.
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
154.
教师应如何面对新课程改革
155.
克林顿时期教育改革评述
156.
在快乐中锻炼——浅谈体育游戏
157.
浅谈混合式学习在函授教育中的应用
158.
中国职业教育稳定与发展方略
159.
高校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在校专业相关度的现状分析——以武汉地区为例
160.
师恩难忘
161.
音乐艺术的教育功能研究
162.
高校贫困生资助的几点看法
163.
推进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产学研一体化的思考与探索
164.
网络时代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165.
创建外语语言环境,全面提升专业素质
166.
运动处方在防治脂肪肝中的应用研究
167.
浅谈如何在体育课上提高广播操质量
168.
探讨培养农村中小学美术师资的途径
16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教师作用的若干思考
170.
如何培养中学生阅读能力
171.
试论和谐课堂
172.
改革开放时期中小学德育的发展与问题探讨
173.
不同力量组合练习对篮球运动员弹跳力训练效果的研究
174.
也谈典籍英译中的“归化”与“异化”
175.
语文教师个性化阅读能力培养要素初探
176.
影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模糊性因素及对策研究
177.
汉语诗歌的模糊性及英译的模糊对等
178.
略论潜能生潜能的发挥
179.
建绿色文化 创和谐校园
180.
语境内外的语义
181.
以“人”为本,文字与文化的合二为一——探析汉字中与人有关的若干文字的文化内涵
182.
试论外来词的汉化
183.
试析骆小所主编的《现代汉语引论》(修订版)
184.
英语广告语的修辞美
185.
试用语体分析法对比上海与纽约的英文景点介绍
186.
“经典”还是“精典”?
187.
古汉语“及”的语法化演变历程
188.
记者招待会中谨慎低调陈述的语用形式
189.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两种英文译本宏观和微观之赏析
190.
析《二刻拍案惊奇》名量词的语法特征和语法功能
191.
《金锁记》英译本为何反响不佳?
192.
《吐鲁番出土文书》词语释例
193.
貌似迥异,实则大同——中英两首悼诗的比较分析
194.
小议《傲慢与偏见》中的自由间接引语
195.
《敦煌变文集》中的处所介词
196.
从礼貌原则角度看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及语用功能
197.
汉语语篇积极话语分析初探
198.
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研究
199.
谈索绪尔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原则
200.
浅析大同市南郊区方言的异读现象
201.
网络游戏名的翻译
202.
浅探“君子”与“真人”的人格境界——从孔子、庄子的理想人格看儒道两家的人生哲学
203.
体面人生的种种危机——从小说人物的人生困境看奥斯丁的人生观
204.
梁漱溟东西文化观形成历程探析
205.
与成都市基督教的对话——以恩光堂和平安桥天主教堂为例
206.
明清小说读者研究述评
207.
由造人神话看两希传统文化的对立和融合可能
208.
由《申报》广告透视1945年之上海——1945年《申报》广告分析
209.
网络新闻标题的病态情况分析
210.
当前晚报面临的竞争态势及对策研究
211.
灵渠的水文化
212.
世纪末的华丽
213.
山东农村婚礼的音乐文化研究——以大王镇后屯村婚礼考察为例
214.
关羽“忠义”精神浅探
215.
古代国王爱情赏析——以“豆扇陀”与“唐明皇”为例
216.
诗意蕴结的文化精神
217.
新闻语篇与批评性话语分析
218.
浅议《百家讲坛》栏目创新与品牌稳定性的保持
219.
如何规避社会新闻煽情和猎奇的弊端
220.
浅谈新闻标题中的仿拟作用
221.
从师事董仲舒到《孔子世家》等看司马迁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司马迁儒家思想观”的几点微词
222.
文化差异与名片的翻译
223.
浅论苏轼的“平淡”论及其思想渊源
224.
简析禅宗思想对司空图诗论的影响
225.
朝鲜民族的起源与原初文化
226.
饱霜孤竹声偏切 带火焦桐韵本悲——刘禹锡贬谪期间心态探微
227.
关于王朔现象的评价及“文学神经质”
228.
论禅宗民族作家——川端康成——兼评《雪国》
229.
试论周作人对韩愈的评价
230.
试探皖南商周青铜器文化源流
231.
无奈的逃遁——“马原现象”初探
232.
中国翻译史上译者的社会地位
233.
对90年代电影改编的思考
234.
伦理视阈下,我国当前的出生性别比
235.
被动适应与主动追求——论“五四”前后译者对诗学的态度
236.
铁凝创作家族影响之探究
237.
史家办报与文人办报
238.
浅析共同侵权行为
239.
古典自然法梗概——古典自然法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240.
与传统哲学的交锋——论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思想
241.
宋明理学的发展及当代意义
242.
关于尼采和海德格尔的自由的比较
243.
海运中承运人无单放货的责任归属及免责事由
244.
论证券欺诈的防治
245.
整体主义国家观与现代国家的成长——古典政治生活对现代人的启示
246.
铁路建设对德国现代化的作用
247.
专家论证与精英法治在中国——由刘涌案剖析中国刑事法治进程
248.
亚里士多德城邦政治的中庸思想
249.
亚里士多德社会和谐思想解读
250.
论国际刑法中的劫持航空器罪
251.
新时期群文工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新举措
252.
印度在南亚“核政治”中的利弊浅析
253.
近代科学哲学发展进程要论
254.
清代佛山社会对水环境的治理
255.
工程技术的伦理向度初探
256.
信息时代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257.
软件著作权归属和网络隐私权问题探究
258.
论广告的伦理缺失与社会道德责任
期 号: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18
2017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