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哲学与人文科学
>
中国文学
安徽文学(下半月)
查看本刊
2008年第05期
1.
从批判到建设——评王晓明的《思想与文学之间》
2.
一个“你”最熟悉的陌生人——解读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3.
在生活的海洋中沉浮——从《单位》《一地鸡毛》中看主人公小林的世俗化过程
4.
《你别无选择》:紧靠传统的现代派
5.
浅谈20世纪90年代英雄主义文学的变化
6.
论曹乃谦的小说《到黑夜想你没办法》
7.
坚守自我的现实逃离——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解读
8.
《氓》,“上以风化下”——《氓》诗与其他婚变诗的比较
9.
禅:另一只眼看张爱玲小说
10.
张爱玲与白先勇的人生记忆与文学创作的相似性分析
11.
族裔融合与多元文化主义——简析任璧莲小说《爱妾》
12.
《闲居赋》不闲
13.
死亡变奏曲
14.
“城市异乡者”皈依的文学想象
15.
解析汪曾祺作品中的中华人文精神
16.
论白先勇早期小说创作中的自卑情结
17.
人性的光辉——唐传奇《莺莺传》形象解析
18.
灵魂的文本 异度的空间——《我弥留之际》和《宠儿》的比较
19.
苏东坡诗性人生的精湛描述与阐释——两部苏东坡传记之比较研究
20.
永远的风景 永远的断章——卞之琳《断章》赏析
21.
透现真实层面的历史视角
22.
发现薇拉·凯瑟在《我的安东尼娅》中的南方情结
23.
略论庄子散文浪漫主义的表现及思想成因
24.
孤独而忧伤的青春之歌——小说《一个人的好天气》的解析
25.
命定的自由:析勃朗特和萨特二人自由思想的契合
26.
论《简爱》的女性意识
27.
权力场域的个性解读——读杨少衡新官场系列小说
28.
美、痴、善——论王海鸰婚恋小说中女性形象
29.
《所罗门之歌》的魔幻现实主义色彩
30.
从蒋捷《虞美人》(听雨)看人生三态
31.
简论《穆斯林的葬礼》的悲剧美
32.
美丽总令人忧愁——废名与沈从文乡土小说的解读
33.
悲剧的一种面孔:绝望——以余华80年代小说为例
34.
谁是英雄?——读罗隐的《英雄之言》
35.
文字、才学、议论——关于苏黄“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的若干思考
36.
压制与反叛——对《终身大事》的结构主义读解
37.
试比较郑樵和章学诚的校雠学思想
38.
浅析关联理论在翻译作品中的应用
39.
《弗兰肯斯坦》的叙事艺术
40.
论贾平凹长篇小说情节结构的重复与模式
41.
浅论公安派的性灵说
42.
试论唐五代联章词的创制以及叙事性
43.
论电影《通天塔》叙事与风格
44.
论哥特式创作手法在雾都孤儿中的体现
45.
批判精神的长河——论韩愈“不平则鸣”说及其缘起与发展
46.
“温柔敦厚”论
47.
英汉诗歌中模糊意象的建构
48.
村上春树“青春三部曲”的心理意象研究
49.
论“妙悟”说与“迷狂”说
50.
略论现代散文研究之现状
51.
于平淡中暗响惊雷——对于汪曾祺语言风格的研究
52.
近期底层文学创作及研究述评
53.
试论张炎《词源》雅化理论及其影响
54.
“官场小说”论析
55.
《苔丝》中神话词语比喻的使用和欣赏
56.
起承转合说在现代文写作中的运用
57.
顾城之城——生命不能承受之美
58.
徽州古民居建筑空间遗响
59.
论新诗语言的创造性
60.
从“丑到极处便是美到极处”看书法的创新
61.
浅谈音乐作品《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的音乐创作情感
62.
色彩心理在家居设计中的应用
63.
劳伦斯诗歌中色彩的运用
64.
惊悚向生存的让渡——影片《异度空间》哲学美学价值探刍
65.
歌唱训练和艺术实践中的声乐心理浅析
66.
略论“诗言志”产生时代及含义
67.
再思文艺美学之“存在”
68.
论张元干的诗学渊源
69.
试论李煜悼亡诗的艺术特色
70.
论翻译中的科学与艺术
71.
庄子的美学精神与现象学
72.
消费时代的诗歌与大众文化产品
73.
浅谈艺术家的“体验”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
74.
形美——诗歌翻译中不可或缺的因素
75.
浅析新媒体时代国产电影发展方向
76.
浅探“歌伴舞”的创作
77.
诗贵含蓄——从李白的绝句解读《二十四诗品》中的含蓄
78.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课中“元素”教学的积极作用
79.
论中国山水画之远
80.
服装数字化信息技术初探
81.
浅析设计与美的形式
82.
论标志设计与图案艺术
83.
陌生与韵律——现代诗语言管窥
84.
威尔第的歌剧世界
85.
“新艺术”运动的兴起与美学价值
86.
苏州历史水街区的特色浅探
87.
论刘禹锡《竹枝词》的艺术特色
88.
孤独的勇者——陈宫悲剧形象解读
89.
对《沉香屑第一炉香》的精神分析批评
90.
知在红楼第几重
91.
解读《古舟子咏》中的基督教主题
92.
“死亡之中有拥抱”——论伍尔夫的《达洛维太太》中的身份认同危机
93.
小议《论语》中的两个人生基本问题
94.
从法贝尔的世界观看《能干的法贝尔》中男人与女人的关系
95.
白先勇时间小说中的特例——尹雪艳形象的探微
96.
走近那座料峭的孤岛——阅读北岛的<触电>
97.
生命轻重再思考——重读米兰·昆德拉《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98.
抗争与妥协的两难困境——以简·爱与伊莎贝尔为例
99.
《白鹿原》中的神秘色彩研究
100.
山川樊笼里,凄怆幽寒梦——柳宗元《囚山赋》浅析
101.
对《孔乙己》中的视角和声音的分析
102.
“隐形权威”下的“盲目服从”——傲慢与偏见带来的社会思考
103.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女性主义——以《祝福》《离婚》《伤逝》为例
104.
浅析《金锁记》中女性的命运
105.
对李商隐《锦瑟》中“锦瑟”所指对象的思考
106.
《致他的娇羞的女友》—另类的情诗
107.
《再生缘》中女性意识的觉醒及其悲剧结局
108.
激情之爱的礼赞——浅析《帕尔马修道院》中司汤达的爱情观
109.
并不成功的消解——读D.M.托马斯《夏洛特——简·爱的最后旅程》
110.
爱情不能承受之重:奥赛罗的悲剧
111.
荒原上孤寂的灵魂——论《还乡》中主要人物价值观的多元化
112.
从乡村姑娘到百老汇的名角——嘉莉妹妹的女性意识
113.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在《皆大欢喜》中的表现
114.
《楚辞》美学意蕴管窥
115.
莒子展舆、庚舆辨
116.
海盗与1588年英西海战
117.
评顾颉刚“古史是层累的造成的”
118.
浅析国民党大陆统治失败的原因
119.
汉武巡边与相如大赋
120.
步骘在孙吴对交州统治中的角色初探
121.
浅析潘岳的思想性格
122.
漫谈李煜之死
123.
唐人记诗的原始载体
124.
东京审判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
125.
北宋流放官员问题浅析
126.
悲耶? 壮耶?——从杜甫与吴雯的昭君诗看两人历史观的差异
127.
运用英文歌曲提高大学生英语学习兴趣
128.
浅析音乐学分类
129.
学习者情感因素对英语自主学习的影响
130.
听力教学中文化导入的原则及方法
131.
大学英语精读课教学模式探讨
132.
浅谈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133.
语文课堂教学要联系学生实际
134.
语法化的探讨及对外语教学的应用
135.
高三英语议论文写作的语篇调查与分析——从认知角度看语篇的掌握
136.
浅议图式理论在英语阅读理解中的应用
137.
浅谈语境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138.
谈如何提高英语口语水平
139.
浅谈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兴趣培养
140.
创新性思维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41.
从翻译的定义角度审视商务英语的翻译标准
142.
强化大学语文教学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143.
浅论小学语文中的愉快教学法
144.
论美术基础教学——解决设计素描中造型问题的浅见
145.
英汉习语中所反映的文化差异
146.
如何提高商务英语的听说能力
147.
中职计算机课程教学质量五法
148.
谈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149.
小说《狼图腾》带给思想政治课教学的若干启示
150.
我国沙滩排球科研现状分析
151.
运用电教媒体 优化数学课堂
152.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口语能力培养
153.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154.
CAI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对中等职业学校英语阅读教学的探索
155.
初中英语教学心得
156.
探究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完善与发展
157.
建筑实用和艺术的藤架——小议师范《现代汉语知识》的教学
158.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语感的培养
159.
大学生音乐审美教育浅谈
160.
重铸艺术之魂——论高校艺术专业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161.
高校评学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162.
对高师舞蹈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探讨
163.
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考
164.
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165.
积极探索“新三进” 不断拓展新阵地
166.
论当代大学生中弱势群体的救助
167.
浅析大学德育的生活化
168.
交际教学法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69.
我国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170.
普通高校学生思想工作与安全工作的研究
171.
未成曲调先有情——谈课堂导入艺术
172.
对辅导员做好高校兼职档案员的若干思考
173.
独立学院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再认识
174.
确立现代教育价值观
175.
语文教育中悲剧艺术的审美学探析
176.
现代外语教育法主要流派之述评
177.
换种方法,柳暗花明——对高中生德育教育的个案分析及思考
178.
新课标下中学语文教师的观念转变
179.
新课标指导下课外体育兴趣小组促进素质教育的研究
180.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181.
优化课堂情景培养创新思维
182.
如何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83.
EFL学习者二语诵读中错误停顿的定性研究
184.
“却”与“倒”的语义比较
185.
《汉语大词典》失收《花间集》中名物词举例
186.
留学生对空间性隐喻词语的学习
187.
英汉量词性隐喻对比初探
188.
论“情”在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的原创意义
189.
奈达的动态等效理论在中英新闻导语互译中的应用
190.
从语用角度试析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规范化
191.
诗歌翻译中的功能对等——以《春夜即事》的两个英译本为例
192.
浅谈古文字学和考古学
193.
浅析德语中英语外来词的形态句法融合
194.
浅论庄子混沌秩序下的语言观
195.
浅析李白的明月意象
196.
“水”意象在《诗经·国风》婚恋诗中的文学功用
197.
从“敦”字读音演变看汉语多音字的音义演变
198.
浅析《论语》译文语言特色
199.
浅议英汉委婉语产生的原因
200.
从“郎才女貌”到“郎财女貌”的转化
201.
再析“非常”的词性
202.
用“标记理论”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
203.
浅论“咥”和“扎势”
204.
《说文解字》中“火”部字与中国古代的火文化
205.
英汉称谓语的对比
206.
“盈盈”注释商榷
207.
从原始象形文看字前文化
208.
隽永双关语赏析
209.
昌吉市区方言与普通话接触词汇调查研究
210.
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新解
211.
以活力打造品牌,以内容征服观众——解析《希望英语》的成功之道
212.
奥运文化与经济隔合对城市建设的促进
213.
僭越与颠覆——狂欢化理论视野中的《超级女声》
214.
“异相”的残雪
215.
旅游翻译的跨文化审视及策略
216.
论《老子》兵文化的核心内涵
217.
浅析贾平凹文化身份的多重复杂性
218.
非常之人 超世之杰——从曹诗看曹操
219.
二十年后的回归——浅析美国雅皮士运动
220.
媒介中女性形象的偏见描述和尴尬定位——由一位母亲致媒体的公开信引发的思考
221.
店名与时代——以重庆市九龙坡区西彭镇为例
222.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浅论官本位文化与文学的关系
223.
文化差异与翻译——宗教文化与翻译
224.
梁启超与民初的白话文学运动
225.
天使之吻,还是魔鬼之恋?——对“人造美女”的文化分析
226.
在正红旗下——试论革命历史小说的政治意识形态化
227.
绿色产品——现代生活的需求
228.
浅析整合营销传播与广告效果
229.
民生新闻的娱乐化——红灯记个案分析
230.
周星驰“无厘头”式的感动
231.
雅舍中的梁实秋
232.
媒体奇观时代的预演及到来
233.
权利的界限?——当隐私权遭遇艳照门
234.
李端与佛教之关系略述
235.
中国古代女神的人格魅力
236.
昔阳农村子女对父亲的称谓及其演变
237.
考论唐寅人际交游
238.
互联网时代的群众文化发展刍议
239.
金庸笔下的侠义精神
240.
研究赛珍珠的现实意义
241.
罗尔斯和马克思共同的政治哲学视野
242.
聂树斌与王金书“相遇”在2007——浅析聂树斌案
243.
史德——章学诚对史家修养理论的新发展
244.
人居环境新模式的探讨与研究
245.
关于竞业禁止适用问题的思考
246.
试析近代安国药业的经营模式
247.
试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本质探索的几个阶段
248.
简论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249.
浅议历史人类学与田野调查——从早期西方人类学起源谈起
250.
关注同性恋者的身心健康
251.
政治家办报与企业家办报——中西办报主体的差异
252.
现代人为何如此焦躁
253.
中国人口年龄结构与性别结构分析
254.
论交际翻译法在英汉广告翻译中的可行性
255.
面对现实 重塑信仰——重提马克思主义人文关怀精神的当代价值
256.
理论自觉的几点思考
257.
群众文化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探析
258.
论文来稿一般技术格式规范
259.
艾英简介
期 号: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18
2017
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