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2年第06期
1.
根发育过程中生长素、多胺和NO的关系
2.
中国不同地区荔枝品种的RAPD分析
3.
糯玉米自交系遗传多样性及其产量、农艺性状与SSR分子标记的关联研究
4.
植物DNA甲基化研究进展
5.
溶藻弧菌Ⅲ型分泌系统vscC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6.
DNA指纹技术在食品掺假、产地溯源检验中的应用
7.
花生毛状根诱导及其体外培养
8.
DNA序列映射方法对蛋白质编码区预测准确率的影响
9.
蕨菜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
10.
SELEX技术中ssDNA文库PCR扩增条件的优化
11.
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大米过敏原RAG1的B细胞表位
12.
中华补血草Syntaxin基因的克隆
13.
缺失α1螺旋的Cry1Ac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纯化和活性分析
14.
转基因抗虫水稻中Bt蛋白表达量的研究
15.
新疆饲料乳酸菌的多样性与系统进化分析
16.
利用小分子DNA鉴定重金属离子对DNA的损伤
17.
大豆新品种涡豆5号的选育·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18.
名贵菊花品种耐盐性筛选浓度的确定
19.
转基因玉米的抗旱性鉴定方法与评价指标研究
20.
德宏州油茶低产原因的初步调查
21.
花生新品种黔花生二号高产群体与个体结构研究
22.
强筋小麦新品种宿553的选育·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23.
中华秋海棠根茎中甾醇的超声提取工艺研究
24.
金银花等6种中草药对痢疾杆菌体外抑菌效果研究
25.
方秆蕨中多糖含量的测定
26.
长药隔重楼分离化合物抗肿瘤活性研究
27.
瞿麦中大黄素的含量测定
28.
鱼腥草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9.
超临界CO_2流体提取法提取川楝子中的川楝素
30.
长期施肥对黑土供磷能力及磷素有效性的影响
31.
桂林会仙湿地土壤有机质·氮·磷含量与芦苇的响应研究
32.
赤泥对重金属污染稻田土壤Pb、Zn和Cd的修复效应研究
33.
添加黑炭土壤对诺氟沙星吸附行为的影响
34.
应用数字图像技术进行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的研究
35.
丙烯酸系高吸水性树脂保肥性的研究
36.
石油开采土壤石油烃与有机碳关系模型的研究
37.
枣园滴灌下土壤水分含量日变化特征的研究
38.
不同施磷量对马铃薯苗期抗旱性的影响
39.
槲皮素对CBRH-7919细胞增殖及线粒体膜电位的影响
40.
操作数据存储在土地信息集成模型中应用研究
41.
不同耕作方式下土壤基本性质的研究
42.
不同施钾量对春玉米产量及钾素吸收积累的影响
43.
盐溶液对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44.
微生物菌剂对草屑堆肥养分的影响
45.
光质对黄芩毛状根生长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46.
磷肥施用对红壤有效磷含量和易流失磷含量的影响
47.
化学改良剂对矿区土壤中Cu和Cd的修复
48.
橘小实蝇引诱蛋白——啤酒废酵母酶解液的挥发性成分分析
49.
基于马尔科夫模型的鄂东南水稻病虫害预测方法研究
50.
20%噻虫嗪油悬剂的研制
51.
河北省美国白蛾种群的遗传分化
52.
麻疯树不同提取物对福寿螺的毒杀活性
53.
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暴雨洪涝风险分析
54.
安徽省60年治淮方略的演变历程及经验梳理
55.
猪生长激素启动子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56.
干燥剂对紫花苜蓿种子收获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57.
柴达木盆地不同退化程度的天然草地生态位研究
58.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四氧嘧啶性糖尿病小鼠作用研究
59.
锦州地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的分离与鉴定
60.
海南岛沿海蜡皮蜥生境及其致危因素调查
61.
野蚕后代蚕茧尖头性状的调查研究
62.
汉江大鳞黑线餐鱼的再次发现及其生物学特征
63.
升金湖保护区蝴蝶产业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64.
亚甲基蓝/光化学法对模拟受感染牛奶中大肠杆菌的灭活作用
65.
山苍子内生细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
66.
大豆异黄酮对低压间歇缺氧大鼠学习记忆及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67.
喙尾琵琶甲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68.
酶解鱼鳔蛋白制备抗氧化肽的研究
69.
秦岭大熊猫喜居森林群落的基本特征
70.
我国杜仲胶的发展现状与展望
71.
乐昌含笑生长规律的研究
72.
老年人益智型园林绿地的建设研究
73.
“国宾馆”荔园山庄的植物景观特色研究
74.
文化生态学视野下的彭家寨吊脚楼群生成机理探析
75.
城市绿地景观绿视率影响因素研究
76.
保定市居住区绿化指标分析与评价
77.
建设中原经济区条件下的河南乡村旅游发展机遇及对策分析
78.
河北保定市区位特点与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选择
79.
城市核心区域组团景观概念规划探析——以重庆万州区双松组团核心区概念景观规划为例
80.
南通市行道树香樟黄化现象调查及对策
81.
屋顶花园的设计与营造
82.
广州从化市风水林植物群落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83.
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度量方法比较分析——以张家界为例
84.
农业科技园区的旅游功能开发探析
85.
居民旅游扶贫效应感知、参与能力及参与意愿测量量表的编制
86.
“一黄一蓝”机遇下的山东省乡村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87.
石漫滩水库滨水生态景观的问题研究
88.
西南山地旅游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的耦合机理研究
89.
西安常绿地被植物种类及园林应用探析
90.
2009年克州地区初冬期一次大降雪天气分析
91.
一次局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92.
2010年7月本溪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形成机制分析
93.
WRF-Chem中沙尘天气过程对模式分辨率及边界层方案的敏感性试验
94.
格尔木枸杞作物气象条件及其栽培技术要点
95.
气候条件对大理州烤烟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96.
陕西省苹果产量预报模型初探
97.
基于气象角度的临夏州农业指标温度分布规律分析
98.
SWAT模型发展与应用研究进展
99.
基于规划视角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研究——以信阳市双椿铺镇黄楼村为例
100.
测定时间对黑土区CO_2和N2_O排放通量的影响
101.
镉胁迫下萝卜幼苗的硫代葡萄糖苷含量变化研究
102.
粗蓖麻油合成生物柴油反应热力学分析
103.
南通市观音山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104.
改性凹土对垃圾填埋气中甲烷气体的吸附性能研究
105.
添加氧化镁与磷酸对厨余堆肥氮素转化与氮素损失的影响
106.
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提取条件的优化
107.
二氧化氯在饮用水中消毒副产物的形成
108.
农业废弃物为碳源去除硝酸盐氮研究
109.
氧化淀粉对水溶液中Cd~(2+)的吸附研究
110.
山东省农作制农业资源发展潜力分析
111.
微波诱导活性炭催化处理酸性靛蓝废水
112.
煤炭清洁利用国际技术问题研究——以IGCC和CCS为例
113.
餐厨垃圾厌氧发酵产甲烷综述
114.
水文过程中降雨径流对非点源污染的影响
115.
水生植被对湖滨湿地水环境净化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116.
D151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Zwittermicin A的动力学研究
117.
云南大理烤烟外观质量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
118.
不同烘丝方式对烟丝外加香料持留率的影响
119.
核桃油的超临界CO_2萃取研究
120.
猕猴桃酒发酵工艺研究
121.
紫罗兰花瓣类黄酮化合物提取工艺的优化
122.
离子色谱法测定云南普洱茶中的NO_2~-·NO_3~-和PO_4~(3-)含量
123.
玉米秸秆制备木陶瓷的研究
124.
高温变性后的马铃薯淀粉在灌肠制品中的应用
125.
响应面法优化泥螺糖胺聚糖提取工艺研究
126.
潜香物质在低焦油卷烟香味补偿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127.
我国食品制造业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量与主营业务利润率的变化研究
128.
广西烟区不同年份烤烟主要化学成分的变化分析
129.
食品安全危害追溯研究
130.
植物油浸出技术研究进展
131.
新型微生物胞外多糖结冷胶及结冷胶类多糖的研究进展
132.
钛酸盐纳米片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
133.
海水驯化螺旋藻研究
134.
固相萃取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快速测定猪肉中的三聚氰胺
135.
菊花多糖提取工艺研究
136.
花卉固体泡腾饮料的研制
137.
不同温度对青椒流通过程中微生物及品质的影响
138.
花椒籽油的提取及GC-MS分析
139.
食品中霉菌毒素检测技术研究新进展
140.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烟草中的游离烟碱
141.
卷烟滤嘴中三醋酸甘油酯向主流烟气的转移研究
142.
协调基本农田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技术思考——以河南省为例
143.
土地流转制度非均衡·绩效与模式选择——基于理论与案例分析
144.
望城县“融城”土地利用功能空间布局分析
145.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耕地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以陕西省扶风县为例
146.
土地制度创新研究——以成都市为例
147.
我国土地征收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148.
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多重均衡发展分析
149.
农民参加现代农业技术培训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安徽巢湖市的实证分析
150.
天津市宝坻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问题与对策研究
151.
湖北名茶的地理标志与文化遗产研究
152.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替代率测算方法与预测研究——基于政策的仿真推进视角
153.
湖南省水库移民健康问题及对策建议——基于新化县的田野调查
154.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研究
155.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养老金积累值的敏感性分析
156.
天津海河园农业种质资源展示区发展模式探讨
157.
西南山地农业组织结构创新研究
158.
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理论认识与现实状况的矛盾研究——以湖南某村庄为例
159.
新城市乡村关系建构与地域圈域化发展选择
160.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基于安徽省1990~2006年区间数据
161.
台湾农村发展经验对大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62.
河北省县域农村经济综合实力评价与区域分异研究
163.
基于AHP的国内外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水平综合比较研究
164.
成都平原城市群的城市结构及区际协调研究
165.
农村居民生活消费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166.
黑龙江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区际格局研究
167.
城市化进程中梅州人居环境探析
168.
基于GARCH族模型的中国股市农业板块研究
169.
大学生村官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
170.
西南地区旅游经济与城市发展协调性评价研究
171.
河北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评价与提升对策
172.
湖北省夷陵区新农村建设调查与分析
173.
我国烟草对外贸易影响因素探析
174.
农业经济增长维度研究
175.
安徽省农民收入现状和增收对策
176.
农村高龄老人社区照顾养老模式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177.
河南省农业产业结构趋同研究
178.
新视角下的生态移民政策研究——基于新巴尔虎右旗移民新村的田野调查
179.
小额信贷政策支持大学生“村官”成功创业的研究
180.
鄱阳湖生态经济发展与分层农民工回流的关系
181.
我国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问题调查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
182.
兵团绿洲农业多功能性理论初探
183.
农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现状·问题与对策
184.
基于文化视角的农村社区困境与对策研究
185.
我国内销食品和出口食品安全监管的法律法规体系比较与分析
186.
非营利组织介入农村养老保障的优势分析
187.
北京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就业困境与发展对策
188.
基于低碳经济的宁夏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189.
洛阳城乡一体化的思路与对策
190.
企业跨国并购中人力资源整合研究——以乡镇企业为例
191.
我国粮食生产直接补贴后效应分析
192.
地方精英在乡村建设中的成效分析——以20世纪30年代宛西为例
193.
基于村镇银行的西部物流金融发展研究——以广西百色市为例
194.
农村信用社改革与创新思考
195.
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路径选择——以江苏省宿迁市为例
196.
基于二元化分析的生态补偿新思路
197.
返乡农民工再就业服务体系模型的构建
198.
遥感在陕西柞水县小岭镇森林资源二类调查中的应用研究
199.
大学生观赏园艺素质教育体系的探索
200.
基于InSAR技术的DEM提取及InSAR DEM精度与地形因子的关系
201.
环境减灾卫星快速提取植被供水指数产品的方法研究
202.
基于ZigBee技术的水产养殖环境监测系统
203.
基于HT46R23单片机控制的太阳能热水器节能供水系统设计
204.
面向“三农”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探析
205.
基于ACO-SVM的粮虫特征提取研究
206.
影响农业钢拱结构腹板承载力因素分析
207.
江苏省农机装备工业发展战略研究
208.
图像压缩技术在秦巴山区油菜作物监控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209.
丁坝对弯道水流紊动的影响
210.
LabVIEW在温室环境远程监控系统的应用研究
211.
采棉机跨区作业导航电子地图的制作
212.
基于LED光源的大型养鸡场照明系统设计研究
213.
节水灌溉方式优选算法设计与实现
214.
椰子剥衣机研制的现状及展望
215.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田土壤水分监测系统
216.
社会主义新农村背景下的河北省农民教育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217.
以科研导师制促进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论文质量提高的探索
218.
植物生物学课程教学实习改革与创新型人才培养探讨
219.
林业院校植物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
220.
植物保护专业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21.
高等师范院校水生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22.
环境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223.
园林类专业以“工学结合”为基础的作品(成果)导向式教学模式研究
224.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探讨
225.
HPLC测定青海地区锁阳中没食子酸与原儿茶素的含量
226.
腐殖质化学的光谱研究新进展
227.
《中国果树》性质及学科分类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