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1年第35期
1.
分子化石单体AMS-~(14)C测年研究进展
2.
木聚糖酶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3.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缩略语
4.
纳米结构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
5.
HSP90及其在水生动植物中的研究进展
6.
拟南芥NADH激酶3对超氧阴离子胁迫下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7.
海石竹叶片的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
8.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结果
9.
水稻强分蘖基因MT1的分子定位及候选基因的预测
10.
拟南芥两个MYB基因标签融合蛋白转基因植株的获得和鉴定
11.
细菌染色体编码的反义RNA调节系统
12.
开封市棉花产量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分析
13.
AM真菌抑制连作障碍的研究进展
14.
宁夏常用玉米自交系的SSR遗传分析
15.
铁线莲8个小花品种的适生性比较
16.
重金属镉在木薯中的积累及对其生长的影响
17.
枇杷叶片气孔保卫细胞叶绿体数目分析
18.
皖南“焦甜香”烤烟品种筛选
19.
长期遮光对冬小麦群体及单叶光合特性的影响
20.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引言
21.
机插粳稻分蘖影响因子分析
22.
外源水杨酸对低温胁迫下黑麦草种子萌发的影响
23.
不同栽培方式下香型优质稻渝香203的产量分析
24.
河砂粒径和营养液浓度对砂培育烟苗素质的影响
25.
乳熟期小麦喷施甜菜碱增产效果研究
26.
我国水稻种质资源征集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27.
二次饱和D-最优设计在甘薯栽培试验中的应用
28.
半夏不同溶剂提取物镇静催眠活性比较
29.
火龙果药学研究概况
30.
不同时间采摘的槐角中芦丁和槐角苷的含量测定
31.
超声波辅助提取桦褐孔菌子实体中三萜类化合物的研究
32.
施秉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研究
33.
我国单叶蔓荆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34.
不同提取方法对艾叶挥发油成分的影响
35.
药用植物青天葵叶片原生质体的制备与纯化
36.
构树叶中牡荆素、芹菜素-7-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苷的含量测定
37.
桑叶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
38.
红毛五加叶水提液对羟自由基清除率的测定
39.
辽细辛挥发油气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40.
江蓠及其共附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41.
湘西产槲蕨不同种质资源间总黄酮含量差异研究
42.
连翘花器官与叶表皮的扫描电镜观察
43.
4种红树植物提取物的体外抗菌活性研究
44.
马齿苋中抗氧化物质的超声提取工艺优选
45.
毛老虎的生药鉴别
46.
金银花中绿原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
47.
银杏茶对酒精性肝损伤血清MDA和SOD的影响
48.
佛掌山药与铁棍山药的营养成分比较
49.
罗布麻中槲皮素提取工艺的研究
50.
秦巴山区银杏茶和银杏叶中黄酮含量测定方法的比较
51.
地方习用药材红茂草规范化种植标准操作规程(SOP)
52.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讨论
53.
火麻仁种质资源调查研究
54.
镧掺杂TiO_2降解有机磷农药乐果的研究
55.
40%己唑醇水分散粒剂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56.
我国村镇建筑防震减灾对策研究
57.
3种农药对斑马鱼的急性毒性及生物安全性评价
58.
花生根系腐解物对根腐镰刀菌和固氮菌的化感作用研究
59.
大叶黄杨内生真菌的分离及抑菌活性研究
60.
主要气候因子对沿海防护林卷荚相思生长的影响
61.
河北省林业系统自然保护区类型结构和管理现状分析
62.
西南地区3种护坡灌木对干旱胁迫的响应研究
63.
宁夏引黄灌区以沼渣为主的水稻配方肥肥效研究
64.
生物有机肥对酞酸酯污染农田土壤的微生物效应研究
65.
林芝地区川滇高山栎林林隙特征研究
66.
土壤水分对异株荨麻光合作用的影响
67.
磷酸钾镁胶结材料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研究
68.
土壤和几种蔬菜中营养元素的相关性研究
69.
两种有机添加物与低有机质污水污泥的堆肥研究
70.
土壤酸化成因与改良管理技术研究
71.
钙对铝胁迫下水稻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72.
土壤无机碳研究进展
73.
土壤铜污染对植物的毒性研究进展
74.
湘西铅锌矿区土壤和植物重金属污染现状
75.
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胚芽油理化性能差异研究
76.
气质联用技术分析测定阿魏菇中脂肪酸
77.
固态发酵对棉籽粕脱毒效果的影响
78.
固定化漆酶酶促合成茶黄素工艺的研究
79.
大曲培养过程中微生物数量的变化
80.
海带发酵乳酸饮料工艺优化
81.
马铃薯粉丝加工废液制备红色素的研究
82.
蓝莓果中花青素的乙醇提取工艺研究
83.
马铃薯渣提取果胶的工艺条件研究
84.
结球甘蓝差压预冷周转箱开孔方式研究
85.
响应面法优化酸法提取蕨菜中水溶性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
86.
正交试验法优选海带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
87.
几种抗氧化剂对煎炸棕榈油劣变的控制研究
88.
甜橙油抗氧化活性研究
89.
红蓝草红色素的微波提取工艺研究
90.
玉米秸秆碎料板制造技术研究
91.
鄂北冬枣贮藏期腐烂原因及药剂抑菌效果研究
92.
5种花茶体外清除亚硝酸盐及阻断亚硝胺合成的研究
93.
人工催陈玫瑰酒香气变化的研究
94.
宁夏滩羊FSHR基因多态性研究
95.
pH对洛美沙星与BSA之间结合常数的影响
96.
农药三唑磷对刺参成参的急性毒性研究
97.
蓝猪耳花粉管细胞壁超微结构的FESEM和AFM比较研究
98.
鹿茸中3种生物碱基的提取工艺研究
99.
我国大宗淡水鱼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构想
100.
胰蛋白酶浓度对H9亚型禽流感病毒在MDCK细胞上增殖的影响
101.
感染后家蝇幼虫离体血细胞及培养上清中2种酶活性的变化
102.
乳酸芽孢杆菌对团头鲂生长、免疫及抗病力的影响
103.
温度对泥鳅受精卵孵化和仔鱼活力的影响研究
104.
柴胡对蟾蜍离体心脏功能活动影响的研究
105.
贝叶斯网络在泰乐菌素发酵过程中的应用
106.
一种昆虫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107.
中外猪种肌生成抑制素基因表达的发育性变化研究
108.
岩-土介质中Cr~(6+)、Mn~(2+)复合污染的吸附相关性研究
109.
一次山东大暴雨天气过程分析
110.
吉林省西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健康与综合生态效益研究
111.
山西古村镇老龄化发生特点及对策分析
112.
贾汪南湖湿地公园景观营造研究
113.
生态园林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研究
114.
天津城市广场植物景观现状及对策分析
115.
基于旅游生命周期理论的乡村旅游开发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分析——以贵州为例
116.
中国海岛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研究
117.
县域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以陕西省柞水县为例
11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小城镇村庄发展战略研究——以江苏省常熟市碧溪镇为例
119.
上思县森林生态旅游资源挖掘与评价
120.
江西龙虎山世界遗产保护规划与对策建议
121.
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设计研究
122.
云南楚雄黑井古镇景观空间形态解析
123.
临安雄鹰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124.
基于文化与审美视角的中国牡丹旅游分析
125.
常州市武进区延政西路植物配置研究
126.
旅游景观审美层次与结构探析
127.
条件价值法在自然保护区森林游憩价值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128.
城市更新中的西安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研究
129.
郑州市公园景观河流富营养化现状评价及防治方案探讨
130.
我国历史文化村镇保护探讨
131.
小规模景区经营管理探析
132.
震后灾区文化遗产保护的出路——以5·12地震灾区为例
133.
高校新校区景观规划探析——以西安工业大学未央校区图书馆南侧景观规划为例
134.
城市公园中传统园林植物配置手法的应用
135.
四川省汉源县第二中学园林景观设计探析
136.
安徽梅渚建筑文化发展方向探析
137.
生态文明跨越式发展的旅游路径研究——以珠海市斗门北区为例
138.
我国各地区温室气体排放与减排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综述
139.
两级DTRO工艺在小规模垃圾渗滤液处理中的应用及特点
140.
污染土壤修复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其构建方法研究
141.
冀西北地区农业用水节水现状调查分析
142.
纯蒙脱石吸附Zn~(2+)的研究
143.
活性炭对垃圾渗滤液中DEHP的吸附研究
144.
星湖里湖区水生植被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145.
一株正二十二烷降解菌的分离及鉴定
146.
固原市原州区清水河流域水资源综合评价
147.
A/O+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四川丘陵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应用
148.
人工湿地技术在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中的应用
149.
生活垃圾填埋厂营运期环境影响评价
150.
活性炭/凹土吸附剂香菇多糖提取液脱色研究
151.
基于神经网络的万年县节水灌溉适宜技术选择研究
152.
上海市近8年PM_(10)污染指数变化的DFA分析
153.
红寺堡开发区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及水质评价
154.
天然降雨条件下裸坡、植被坡的产流产沙过程分析
155.
黄孢原毛平革菌对土壤中石油的降解研究
156.
舞水河怀化城区段水质现状研究
157.
核苷酸厂废水生物污泥成分分析及资源化利用初探
158.
土壤浸提液中重金属对发光杆菌T_3的毒性效应
159.
大庆草地资源的SWOT分析
160.
环境法制发展与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
161.
克里雅河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初步研究
162.
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处理北方低浓度生活污水研究
163.
产业集聚区规划环评布局的技术方法
164.
济宁市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区测算与整理模式探讨
165.
MapGIS K9投影变换在国土资源“一张图”中的应用研究
166.
基于空间推理及语义的图斑扣除线状地物面积关键算法及其在土地调查建库中的应用
167.
茅台酒生态功能保护区菊科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168.
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169.
国内土地发展权理论研究综述
170.
县级土地利用规划实施评价系统设计与实现
171.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研究
172.
农房统规重建模式的农户满意度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四川省7个地震重灾县的农户调查
173.
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良性运行风险评价
174.
基于MAS的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系统研究
175.
基层服务型政府建设与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176.
武陵山经济协作区战略下的铜仁经济发展框架构建
177.
产业集群理论下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模式——以云南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为例
178.
循环农业的发展模式与关键措施——以北京市为例
179.
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现状与对策
180.
三级供应链下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博弈分析及对策研究
181.
影响农村家庭养老的经济因素分析——基于对百福司镇的调查
182.
农民工市民化中的政府职能研究
183.
心理贫困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184.
基于AHP的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综合评价
185.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培养机制研究
186.
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187.
生态温泉产业发展模式探析
18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证研究
189.
新农村建设下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研究
190.
基于灰色关联的河南省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91.
新农村建设下农村环境管理思路研究
192.
我国农村金融体系问题及对策研究
193.
烟台市海洋渔业转型问题研究
194.
广西农业保险发展困境的经济学分析
195.
我国粮食产业市场结构对粮食定价权的影响研究
196.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理性审视
197.
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中国式荷兰病”探究
198.
基于最小方差法的土地利用空间分异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199.
江苏省县域单元土地集约利用空间格局研究
200.
后金融危机时期中部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对策
201.
西南岩溶地区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点问题及对策
202.
陇中黄土沟壑区粮食生产驱动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以会宁县为例
203.
农业生态环境补偿中法律惩戒制度的构建
204.
我国流域经济开发中干热河谷地带生态农业集约化经营组织模式研究
205.
农村土地征用中补偿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206.
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以池州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例
207.
高等农业院校《水电站》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208.
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农业类专业教学改革
209.
食品工艺学课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210.
创建绿色大学的实践探索
211.
《微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
212.
高职院校植物保护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213.
基于教育心理学的城市总体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模式探索
214.
《水产经济动物学》课程教学方法与考核方法的改革
215.
《观赏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初探
216.
论农林高校基层就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模式
217.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三明治”培养模式探讨
218.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219.
渔业环境自动监控预警系统建设
220.
农产品电子商务技术研究
221.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信息监控系统中的应用
222.
基于文献计量的我国火龙果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
223.
孔洞对直埋式农用屏蔽电缆耦合效应影响研究
224.
基于GA-BP算法的玉米品种识别系统研究
225.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科数字图书馆构建初探
226.
基于FM3116的便携式数据采集器的设计
227.
我国农业上市公司亏损的财务预警分析——以香梨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228.
基于可定制的农产品质量追溯系统的构建
229.
一种水下传感器网络中基于节点通信距离的路由协议
230.
近代河南美棉种植及产生的影响
231.
面向农业主题搜索引擎设计与实现
232.
基于一维变分调整地表温度的应用研究
233.
我国乡镇卫生院历史沿革实证研究
234.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作者
235.
《茶叶科学》性质及学科分类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