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1年第28期
1.
2种基因漂移检测方法对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
蓖麻毒素基本生物学特性分析
3.
细胞分裂素对小麦幼苗叶片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4.
岭回归分析程序的设计与实现及农业应用实例
5.
差值平方权系数法在等级评价上的应用
6.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叶酸片有关物质方法学研究
7.
药食两用蝗虫的研究进展
8.
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研究方法进展
9.
玉米须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诱导大鼠慢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10.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讨论
11.
天然河道数值模拟中网格生成中插值方法的研究及应用
12.
玉米抗黄曲霉Ti基因的克隆与表达
13.
水溶性羧甲基壳聚糖的毒性影响研究
14.
安徽一新记录种——蓝孔地花菌
15.
核桃外植体的组织培养
16.
水稻线粒体nad1基因超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遗传转化
17.
孔雀石绿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18.
Wnt/β-catenin信号途径与早期内胚层及相关器官的发育
19.
优化野生黄蔷薇不定芽的分化
20.
隐藏嗜酸菌Acidiphilium cryptum JF-5分泌蛋白质组的分析
21.
巴夫杜氏藻β-肌动蛋白基因的克隆和分析
22.
水稻osvdac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及遗传转化
23.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引言
24.
水稻抗稻瘟病SSH-cDNA抗性文库中差异表达基因的鉴定及分析
25.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向日葵遗传转化研究进展
26.
标记基因在植物转基因中的安全性研究
27.
TRIZ理论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28.
梯田水稻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29.
高粱不育系吉2055A特征特性与应用潜力分析
30.
甲壳素对文心兰营养元素的影响
31.
籼型水稻三系不育系楠丰9A的选育和应用研究
32.
我国西部地区芥菜型油菜农艺性状典型相关分析
33.
AMMI模型在鲜食糯玉米区域试验中的应用
34.
澳大利亚小麦品种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组成分析
35.
陆稻与玉米间套作模式的农户参与式评价分析
36.
裂叶牵牛突变体的研究
37.
气候变化对黄淮海地区冬小麦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38.
转基因抗虫杂交棉皖杂棉11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39.
高产·双抗型小麦新品种川麦51密肥与播期研究
40.
不同规格穴盘对远距离运输辣椒幼苗生长的影响
41.
墨兰根状茎增殖及生物反应器培养的可行性研究
42.
云药产业发展与内生菌研发
43.
贵州产天冬水提液对氧自由基的作用
44.
微波辅助提取越橘果实花色苷的工艺优化
45.
盘龙七中儿茶素的含量测定
46.
黑木耳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工艺研究
47.
黄褐毛忍冬的研究进展
48.
药用植物蜀葵研究进展
49.
白花曼陀罗挥发油主要化学成分和抑菌活性测定
50.
聚酰胺精制紫果西番莲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51.
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苦荞中的微量元素
52.
磷石膏对吹填海泥改性的影响
53.
北碚低丘坡地水土保持对策
54.
滦河流域土壤有机质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
55.
污泥在土壤改良中的作用
56.
农民施肥水平过高的原因探讨
57.
解钾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代谢产物分析
58.
南疆绿洲灌区调控沟灌条件下棉花生育期土壤盐分变化研究
59.
寒地黑土区土壤退化状况与保护对策
60.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及其研究方法综述
61.
稀土多元水稻分蘖肥的施用效果
62.
湖南省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药性研究
63.
神经网络对马尾松蛀干类害虫数量的混沌识别
64.
吡蚜酮在土壤中的吸附行为研究
65.
异色瓢虫显明变种对白杨毛蚜和白毛蚜选择效应研究
66.
思茅松毛虫2龄幼虫肠道好氧细菌的筛选及毒力测定
67.
稻瘿蚊的饲养研究
68.
2种除草剂对黑麦早期幼苗生长的影响
69.
基于GIS技术的农业干旱监测与评估系统
70.
西宁地区槐豆木虱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71.
姜瘟致病菌高毒力菌株及拮抗菌的分离
72.
云南蒙自石榴叶霉病病原菌鉴定
73.
麻疯树根腐病的病原鉴定
74.
不同提取方法对东亚飞蝗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与比较
75.
番石榴黑斑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76.
大头艾纳香甲醇提取物对萝卜蚜的防治效果
77.
性信息素诱杀技术控制烟草斜纹夜蛾研究
78.
洞庭湖区引种条件下池蝶蚌胚胎发育的研究
79.
河南西峡云华溶洞翼手目动物的调查
80.
湖南省鱼类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地区的研究
81.
橘小实蝇发生与综合防治研究进展
82.
山东地方鸡与海兰褐鸡蛋品质的比较研究
83.
禽流感病毒双抗体夹心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
84.
豚鼠牙齿组织总RNA的提取研究
85.
抚顺市中国林蛙的农业气候区划研究
86.
5种方法对蝴蝶干标本DNA的提取效果研究
87.
戊二醛对气单胞菌的抑菌杀菌效果研究
88.
陕西黄河湿地苍鹭的觅食地特征
89.
磷酸盐缓冲液的浓度和pH对革胡子鲶肠道抗菌蛋白/肽分级盐析的影响
90.
中华绒螯蟹与合浦绒螯蟹线粒体细胞色素b基因片段的DGGE分析
91.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国有林区低碳循环发展模式构建及对策
92.
油茶育苗嫁接成活率与气象因子灰色关联分析
93.
桂花生长速度和幼叶光合作用的影响要素研究
94.
大扁杏叶片水浸提液化感效应研究
95.
马尾松无性系结实规律研究
96.
镉和乙草胺单一及复合污染对浮萍生长的影响
97.
主要外部因素对马尾松嫁接成活的影响
98.
用于地表水反硝化的淀粉碳源选择研究
99.
超声波对污泥脱水性能的影响及机理探讨
100.
沙美内海富营养化预测与防治
101.
紫花苜蓿对重金属污染河道底泥的修复能力研究
102.
混凝气浮+接触氧化法处理洗毛废水
103.
济南市南部山区山脊生态廊道研究
104.
连云港盐藻色素的吸收光谱研究
105.
沼气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6.
黄土高原地区村镇生活垃圾处理研究——以陕西省隆坊镇为例
107.
重庆市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关系
108.
论构建我国固体废物处理的法律体系
109.
3种微藻在特定波长下的光密度与其单位干重·细胞浓度间的关系研究
110.
喀斯特流域退耕还林项目的碳汇效应分析——以贵州省红枫湖流域为例
111.
超声协同脉冲电絮凝法处理屠宰场废水研究
112.
农民对铁矿开发带来的环境污染的认识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13.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数化组合算子普适指数公式
114.
改性橙皮对废水中Cu~(2+)的吸附研究
115.
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能的研究进展
116.
新型厌氧反应器UBF的发展及应用
117.
微波·超声和碱液预处理对芦苇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效果
118.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结果
119.
我国湿地气候的研究进展
120.
农村与城市的连续——打破“城中村”的禁锢
121.
中小城市滨水区开发建设的思考
122.
区域特色农业旅游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123.
周口市朱集村特色生态农庄规划探析
124.
杨凌市区行道树现状及配置分析
125.
居住区园林绿化植物选择与配置
126.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摘要
127.
怀化市侗文化城入口区景观设计
128.
人口城市化与土地城市化协调关系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129.
中国当代农村妇女土地权益保护研究
130.
论我国紧急需要下土地征用的立法缺陷与完善
131.
农村土地纠纷化解的路径研究
132.
惠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时空转移研究
133.
“圈地运动”动机及其在中国可行性的研究
134.
县域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研究——以宝鸡市千阳县为例
135.
农村建设用地流转现状分析
136.
定量评估水生资源及生态系统的EWE营养模型研究
137.
近55年绥中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38.
缺水分类体系与系统性缺水探析
139.
内江地区39年气候变化状况分析
140.
近53年邢台地区气温和无霜期变化趋势分析
141.
江西省双季晚稻气候适宜度变化特征和趋势预测
142.
气候变化对安庆地区水稻生产的影响
143.
A/O-MBR试验系统中膜污染影响因素研究
144.
湖南省长沙市湿润指数定量分析
145.
关于气候变化问题及其研究的几点意见
146.
专业气象台业务综合平台开发与应用
147.
气候变暖背景下本溪地区温度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148.
2010年7月吉林省暴雨诊断分析和水汽后向轨迹模拟
149.
1985~2010年南京市蒸发特征分析
150.
一次典型暖区暴雨的中尺度系统分析
151.
一次强雷暴过程中的VWP产品特征分析
152.
广东省农业生产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减排对策
153.
台风“鲇鱼”环流的风矢量结构变化对其路径突变的影响
154.
青藏高原东北侧一次超级单体雹暴的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
155.
1961~2004年北方冬麦区气候变率和变化特征
156.
烟台西北部两次局地大暴雨对比分析
157.
濮阳市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58.
序位集对分析在辽河流域年降雨预测中的应用
159.
鄱阳湖滨湖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对策研究——以鄱湖下游都昌段为例
160.
东北家玫瑰花红色素的提取及应用研究
161.
复合果醋研制中酶解工艺的研究
162.
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163.
外源钾对马铃薯块茎贮藏期间酶活性的影响
164.
复合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研究
165.
食用油的热稳定性研究
166.
超声辅助提取棕榈叶中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167.
高矿质元素糙米品种筛选与亚显微结构研究
168.
HPLC-ELSD法测定食品中甜蜜素
169.
香菇超高压保鲜中腐败菌的分离与鉴定
170.
HPLC法测定不同品种枣果中熊果酸含量
171.
蔬菜质量安全研究
172.
基于组件式GIS的农业资源信息平台研建
173.
基于ZigBee的农作物冠层温度采集节点的设计
174.
我国农业科技教学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75.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水稻纹枯病识别研究
176.
面向自然保护区信息管理的GIS系统研究
177.
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视频资源管理方法的创新研究
178.
基于GIS和RS技术的测土配方施肥系统设计与实现
179.
我国棉花黄萎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180.
基于B/S结构的农产品信息发布系统
181.
基于MODIS的河南省植被指数提取与分析
182.
蔬菜温室大棚温湿度控制系统
183.
作物根部局部表层土的加热灌水系统的设计
184.
海南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与展望
185.
农业机械碰撞系统的全局动力学研究
186.
吉林省农村社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87.
混流式水轮机蜗壳·导叶及转轮内部水流的二维与三维数值模拟比较分析
188.
农民工与中国现代性转型的风险化解
189.
我国农村微型金融发展的障碍因素分析
190.
管理人员流失问题研究——以新农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91.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公共服务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研究
192.
基于非均衡增长理论的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区域优先序选择
193.
基于时空回归模型的河南省粮食产量预测
194.
农村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方式研究
195.
我国建设低碳农村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196.
农村双向物流体系的构建
197.
农业法上的环境权和农民环境权的保护
198.
基于“心理帐户”的农村居民非理性消费的行为经济学研究
199.
农业生态安全视角下农民公民性培育的价值与路径
200.
新疆牧民定居情况的调查分析——以福海县为例
201.
花卉类特色产品网上交易的研究
202.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就业保障
203.
国外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经验及对甘肃的启示
204.
城乡统筹与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问题的研究综述
205.
农村生态消费模式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206.
渤海新区特色果品(冬枣)全国配送中心选址研究
207.
论村规民约的监督
208.
农村劳动力外流背景下的农民消费观初探——以湖北省宜昌市为例
209.
农业环境纠纷的多元化处理机制探讨
210.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障碍及改善途径
211.
信息不对称下“新农合”抵制情绪调查与调整对策
212.
基于我国烟草产业的SCP分析
213.
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以辽宁省五龙背镇的调查研究为例
214.
论成文法在农村的困境与出路
215.
“十二五”期间西部农家书屋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基于贵州省的实证分析
216.
土地开发整理重大项目与新农村建设项目资金整合研究
217.
大秦岭生态城市群生态农业产业化问题研究
218.
基于节约里程法的鲜活农产品物流配送车辆路线的最优设计
219.
风险社会下市场经济及农户生计困境的思考
220.
多元功能视阈下我国农业现代化实践的新途径
221.
农村社区公共空间研究——基于NGO参与农村社区建设的个案研究
222.
海产品冷链物流一体化模式研究——以广西北部湾海产品为例
223.
中药材价格暴涨成因分析及风险防范
224.
行业科协与行业协会·商会的比较分析
225.
安徽省农民进城务工对“三农”建设的推动
226.
基于PESTEL分析的陕西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
227.
软信息·核心竞争优势与私法关系型借贷——以村镇银行为例
228.
我国农村社会中介组织产生的动力分析
229.
县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研究——以湖北省保康县为例
230.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式研究
231.
食品残留检测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32.
贵州省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现状及其对西部地区的启示
233.
推动蔬菜教学实践基地高效运转的探索与实践
234.
农业设施学课程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
235.
地方农业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36.
甘肃历史地震与气象异常关联性研究之三——明时期
237.
抗日根据地合作社述论
238.
《大麦与谷类科学》性质及学科分类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