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1年第23期
1.
高温胁迫下一氧化氮和脱落酸的信号功能研究
2.
类枯草杆菌蛋白酶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农牧业疾病控制中的应用
3.
固氮酶的结构和催化机制及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影响其活性的因素
4.
植物数字检索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5.
景天类和马齿苋类植物耐旱性快速评价方法初探
6.
水分胁迫对燕麦各生育时期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7.
蓝藻伪空胞的测定及其前处理方法研究
8.
L-缬氨酸产生菌JVHK597的选育及无机盐对其产酸量的影响
9.
高黎贡山南段种子植物的分化度及存在度分析
10.
海洋抗肿瘤活性天然产物及抗肿瘤机理
11.
甘肃天祝地区蝶类多样性调查研究
12.
6种绿化植物挥发性有机物抑菌效果研究
13.
海洋微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14.
鸡IFN-γ表达载体的构建
15.
适冷酶及其适冷机制
16.
天津野生黄伞菌株的酯酶同工酶分析
17.
4种高粱基因组DNA快速提取方法的比较
18.
分子标记技术新进展——以几种新型标记为例
19.
大麦黄矮病毒运动蛋白基因克隆及原核表达
20.
适用于川芎的ISSR-PCR反应体系的建立及优化
21.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营养标签测定中的潜在应用
22.
DNA序列判别分类模型
23.
白皮松总RNA3种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24.
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分子标记及其在植物研究中的应用
25.
昆虫先天免疫的肽聚糖识别蛋白的研究进展
26.
不同光质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过程中类半胱氨酸蛋白酶活性及其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
27.
水稻Ds插入具芒突变体相关基因的功能预测
28.
蝗虫节律基因pdp的克隆及功能分析
29.
台尔曼忍冬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30.
细菌IV型分泌系统结构的研究进展
31.
武育粳3号机插稻产量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32.
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平台的研究
33.
不同播期对糯玉米石彩糯1号生长发育的影响
34.
“川农号”系列小麦产量和抗病性相关分析
35.
气候变化下宁夏引黄灌区玉米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预估
36.
不同浓度萘乙·吲丁对寒冬季节中华蚊母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37.
彩叶草光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38.
火龙果花粉生活力检测方法比较研究
39.
幼苗期油菜几何造型研究
40.
大豆南繁育种技术研究
41.
3个紫薇品种花粉离体培养与萌发研究
42.
豌豆杂交育种新方法探索
43.
粗放式管理对甘蔗种植效益的影响
44.
HPLC-ELSD测定豆科植物中D-松醇的含量
45.
施氮水平对实生桃树可溶性总糖、淀粉含量及根组织构造的影响
46.
胡豆莲组织培养外植体选择和消毒研究
47.
粘毛黄芩丛生芽的诱导及快速繁殖
48.
卷叶贝母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关键技术研究
49.
头花蓼化学成分研究
50.
红参和西洋红参对果蝇寿命的影响
51.
黔东北药膳中药材资源调查与开发现状——以铜仁地区为例
52.
HPLC-ELSD测定心通口服液中黄芪甲苷的含量
53.
亳菊生药学研究进展
54.
西藏林芝尼洋河谷砂生槐种群及其发芽研究
55.
人参皂苷抗梅花鹿源BVDV研究
56.
云南黄连的研究进展
57.
钨尾矿农田重金属空间分布特征研究
58.
空心莲子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59.
现代设施农业中香石竹根区土壤生物酶因子时空变化研究
60.
粪肥与化肥配施对紫色土养分及酶活性释放动态的影响
61.
不同养分管理模式与耕作栽培措施对作物产量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62.
风沙半干旱区果粮立体复合模式下玉米田间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及产量·效益评价
63.
研究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PCR条件优化
64.
南通城郊土壤重金属背景值和元素间相关性分析
65.
盐碱地土壤微生物生态特征研究进展
66.
川含笑生态习性及繁育技术研究
67.
湖北省不同地区油茶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
68.
山白兰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空间分布特征
69.
新疆野核桃不同小叶数量复叶的生长特征
70.
马尾松人工林经营密度模型研究
71.
红松资源的合理开发与东北地区生态安全
72.
不同处理方法对文冠果种子发芽和出苗的影响
73.
北部湾经济区建设背景下广西红树林湿地保护与发展
74.
基于LiDAR数据和Quickbird影像的树高提取方法及应用
75.
贵州省油茶的生态适宜性评价及种植区划研究
76.
油茶SSR-PCR反应体系的优化研究
77.
互叶白千层丛生芽诱导的研究
78.
晋西半干旱黄土地区典型林分枯落物及土壤水文效应
79.
大鲵不同部位的抑菌效果研究
80.
奶牛精子原位杂交蛋白酶K浓度的优化
81.
氢化可的松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82.
鲜牛奶中植物乳杆菌D14的分离鉴定
83.
抑制素基因免疫京白鸡后在心脏组织中的表达
84.
人体寄生虫学图片库及实验考试系统的建立和应用
85.
基于机器视觉技术的无精蛋鉴别研究
86.
抑制14-3-3ζ表达的siRNA及其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的构建
87.
以生猪养殖为主的循环农业系统运行机制研究
88.
锂元素对雏鸡学习记忆的影响
89.
常熟虞山杨梅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90.
垂直协作对畜产品生产效率的传导机制研究
91.
食蟹猴支持细胞的分离、纯化以及不同血清浓度对其增殖的影响研究
92.
拟鲶高原鳅黄河和大通河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分化水平研究
93.
于桥水库浮游动物调查研究
94.
饲料用苦荞麦秸秆的化学成分研究
95.
昆虫分类在分子水平上的研究进展
96.
嗜水气单胞菌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97.
宽体金线蛭抗凝物质的提取与纯化
98.
稳定表达鸡恒定链基因的P815细胞株的建立与鉴定
99.
柞蚕雌蛾粘液腺内容物中56kD蛋白的初步分离与纯化
100.
基于DHI的奶牛隐性乳房炎分析
101.
基于.NET的银狐核心群育种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2.
HPLC法测定喙尾琵琶甲药材中氨基酸的含量
103.
1日龄大通牦牛小肠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104.
代森锰锌在辣椒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105.
苦参对辣椒枯萎病的抑菌活性
106.
两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对萼花臂尾轮虫的急性毒性研究
107.
鹿蹄草等4种中草药提取液对桃褐腐菌抑制作用研究
108.
不同培养条件对循化线辣椒疫霉菌产孢量的影响
109.
Al~(3+)对蚯蚓和家兔乙酰胆碱酯酶的毒性研究
110.
洱海捕食线虫真菌生物多样性研究
111.
几种助剂对苄嘧磺隆除草活性的增效作用研究
112.
二氧化碳气调对3种中药材储藏期害虫SOD酶活性的影响
113.
冯家山水库汛限水位的风险分析
114.
稻飞虱迁飞环境监测网络中的ZigBee网关实现
115.
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
116.
干旱气候变化对西南干旱河谷农业的影响及适应性对策研究
117.
灾害性气象预警服务效益评估的研究
118.
1961~2009年四川强降水变化的时空特征
119.
清远市暴雨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
120.
贡湖环湖带河网污染物负荷及输移规律
121.
东湖主要湖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122.
多环芳烃芘对拟南芥的生物毒性效应
123.
凹凸棒土对Cd(Ⅱ)的吸附性能研究
124.
不同类型菜地土壤中3种磺胺类抗生素污染特征研究
125.
青海湖地区4种荒漠植物抗逆性指标的研究
126.
双孢蘑菇对Pb~(2+)·Cd~(2+)的耐受与富集
127.
海洋硅藻叶绿素a测定方法的改进
128.
交通尾气污染对4种乡土行道植物叶片气孔形态和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29.
不同盐渍环境藜颉颃逆境演化结构比较
130.
粉煤灰絮凝除藻配方优化及相关毒理学评价
131.
微拟球藻培养中共生关系的初步研究
132.
农村饮水水质的模糊神经网络评价
133.
利用稻壳灰水热合成A型沸石的工艺研究
134.
响应曲面法优化溶藻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
135.
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136.
2009年春季兰州大学花粉雨研究
137.
基于因子分析和熵权法的赣江源流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138.
铜陵市凤凰山尾矿区重金属污染研究
139.
黑龙江松嫩平原区环境地质对地下水动态的响应研究
140.
婺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元素的磁学响应
141.
大秦岭生态示范区的构建
142.
三台县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143.
玉米芯固定化产碱杆菌DN25处理含氰废水研究
144.
氧化沟的优缺点及发展应用型式
145.
菌株M降解硝基苯效果研究
146.
甘肃省禾本科纤维植物资源研究
147.
促进庐江县土地流转的有效途径
148.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与流转问题思考
149.
灌区土地利用优势度分析——以陕西省泾惠渠灌区为例
150.
陕北地区坡耕地特色种植农业的优化研究
151.
浙江省耕地资源变化与粮食安全效应研究
15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中的主要问题与政府作为
153.
基于ARCGIS的土地规划用途分区辅助分区研究
154.
基于多边形指数法的滨水区绿地生态建设研究
155.
基于“M+E城市新聚落”思想的宜居城市新聚落规划探析——以弥勒县石水公园居住社区为例
156.
基于景观空间格局分析的宏观土地利用优化研究——以河南省铜山风景区为例
157.
城市小型景观水体富营养化程度评价研究
158.
不同结构绿地对空气负离子水平的影响
159.
我国山茶属糙果茶组植物资源及其园林应用探析
160.
顺德绿道生态绿廊构造
161.
人工湿地公园的生态旅游价值及其利用设计
162.
漠河县森林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163.
新时期我国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164.
邓州市王寨村新农村规划基础设施规划方案研究
165.
庭院花境景观设计——以启明花园私家庭院花境景观设计为例
166.
基于竞争态和亲景度的西北民族地区国外客源市场演化模式研究——宁夏个案分析
167.
改性魔芋葡甘露聚糖涂膜在果蔬保鲜上的应用研究
168.
刺槐花超临界CO_2萃取物在卷烟中的作用研究
169.
云南与津巴布韦烟叶烘烤理化特性的比较
170.
油茶籽油对核桃油抗氧化作用的影响
171.
中国华东地区农·林·牧·渔业综合生产效率研究
172.
聚蔗糖水凝胶的制备及其在药物控制释放中的应用
173.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及其监管体系的构建策略
174.
茉莉花茶提取物降低卷烟气中有害成分的研究
175.
传统卤水(石膏)豆腐包装技术研究
176.
超声波-微波协同萃取蓖麻变应原的研究
177.
微波催陈黄酒的研究
178.
离子液体在香料制备中的应用
179.
出口白菜花使用农药的风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透视
180.
微波解冻对冷冻食品菌落总数的影响
181.
枸杞蛋黄乳的研制
182.
糙米中丁硫克百威及其代谢物的残留测定
183.
名优绿茶清洁化做形技术研究
184.
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几种天津市售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
185.
基于GIS无线服务的农业生产信息系统建设研究
186.
基于STC12C5401和GSM的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187.
基于适合度的随机交配群体完全连锁的淘汰机理及平衡模型研究
188.
基于GPRS和ZigBee的精准林业环境因子监测模式研究
189.
改进模糊支持向量机方法及其应用
190.
茶树病虫害智能化防治专家系统研究与应用
191.
基于单片机的水灌溉自动控制系统设计
192.
温室环境网络监控系统的设计
193.
我国农村墙体广告的信息传播研究
194.
《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文献计量分析
195.
山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196.
农用泵技术发展现状与对策
197.
新时期农田水利建设发展困境与对策
198.
温室蔬菜大棚内温度的物理解释
199.
异氰酸酯胶芦苇碎料板生产工艺研究
200.
古代农书目录学渊源考
201.
加强生物工程专业酶工程实验教学改革
202.
食品类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与分析
203.
创新教育模式下园田技能训练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4.
基于地区特色的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205.
基于ESI的中国农业大学农业科学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206.
农村小型金融机构管理和发展研究——以东海村镇银行为例
207.
宿州市农民创业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8.
基于VAR模型的粮食价格指数统计分析
209.
吉林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意识调查分析
210.
重庆市新农保基金筹集主体筹资能力的测算与分析——基于2009年15个试点区县的数据
211.
基于博弈外资种业的国内种业发展研究
212.
钻石模型视角下蒙自石榴产业集群竞争力研究
213.
连云港市快速城市化引起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
214.
毕节试验区特色农业发展研究
215.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农村劳动力就业保障研究
216.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核算与筹集探讨
217.
新农村背景下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差异研究
218.
关于完善内蒙古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思考
219.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调查与科学发展对策探讨
220.
基于生态环境约束的三峡库区移民后扶工作的新思路
221.
中国统筹城乡改革与探索比较研究
222.
郑州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
223.
贵州粮食生产实证研究
224.
陕西特色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
225.
广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探析
226.
安徽省芜湖市统筹城乡发展问题研究
227.
低碳经济视角下我国循环农业发展的创新
228.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探析——以宁夏为例
229.
意见领袖在农村舆论构建中的作用
230.
西北名优农产品最终加工原产地化模式的产品筛选方法
231.
论我国村镇银行的融资问题
232.
黑龙江省东宁县木耳产业化发展现状与对策
233.
徐州市尾水导流及农业灌溉工程生态风险分析
234.
《昆虫学报》性质及学科分类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2
2021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