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1年第15期
1.
《中国蔬菜》性质及学科分类
2.
ATP直接参与反应不能作为判断一种酶是否为合成酶的唯一条件
3.
HPLC-ELSD法检测鸟氨酸提取废液中的Ca~(2+)浓度
4.
酵母菌与乳酸菌混合培养条件研究
5.
脂肪酶产生菌的筛选·产酶条件及酶特性研究
6.
离子束辐射水合DNA的电子自旋共振波谱研究
7.
氧化铝-活性炭吸附法纯化透明质酸的条件优化
8.
丙氨酸消旋酶的研究进展
9.
海南黄灯笼辣椒HPLC特征图谱研究
10.
甘肃省蝶类新记录
11.
不同培养条件对海洋红酵母类胡萝卜素累积的影响
12.
慈姑茎尖组织培养的研究
13.
我国农业转基因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展望
14.
棉花MicroRNA研究进展
15.
卡那霉素和潮霉素对芦竹不定芽诱导与生长的影响
16.
紫花苜蓿β-1,2-木糖转移酶同源建模及分子动力学分析
17.
白玉银桦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8.
微量DNA高效提取方法
19.
水介质驯化技术在水稻组培苗驯化中的研究
20.
高粱DNA导入小麦“周麦16”引起后代变异的研究及SSR分析
21.
NaCl胁迫对菠菜不同组织器官的影响
22.
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产量性状的影响
23.
荞麦的理化特性研究
24.
微针注射甜玉米胚芽gus基因转化瞬时表达研究
25.
油菜种子微粒体制备及蛋白浓度检测方法研究
26.
表油菜素内酯对香石竹切花衰老的影响
27.
11个冬小麦品种(品系)抗旱性与产量性状研究
28.
抗草甘膦棉花杂交种F_1代竞争优势研究
29.
甜荞和苦荞品种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
30.
秋冬茬韭菜新品种廊韭9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31.
柑橘杂种胚挽救及早期鉴定
32.
集中采收对不同烤烟品种上部烟叶理化性状的影响
33.
漂浮育苗方式下烟草根茬腐解液对幼苗生长的化感效应
34.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香椿果中3种酚性化合物
35.
黄柏及其炮制品的抗痛风作用研究
36.
商洛丹参内生真菌的种群多样性研究
37.
凯里地区槐花中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38.
HPLC-ELSD法测定洒金桃叶珊瑚叶中桃叶珊瑚苷含量的研究
39.
17-甲氧基-7-羟基-苯并呋喃查尔酮的分离及晶体结构
40.
龙骨药材的鉴别及药学研究进展
41.
峨参化学成分提取研究进展
42.
猴头菌生物活性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43.
萝芙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44.
药用植物丹参中丹酚酸B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
45.
速生优良杉木组培继代及生根培养研究
46.
林木生物质能源清洁发展机制建立的博弈分析
47.
铅胁迫对红花檵木生理特性的影响
48.
脂溶性红松籽壳色素的初步分离与纯化
49.
麻竹竹叶提取物在HCl介质中对Al的缓蚀作用
50.
利用树木年轮资料分析环境污染的研究进展
51.
Pb胁迫对柳树根系形态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52.
城市污泥堆肥对菠菜生长和土壤环境的影响
53.
微生物菌剂对生猪养殖垫料发酵效果的影响
54.
冀西北寒旱区砂质栗钙土水分入渗和径流特征研究
55.
生物垃圾堆肥的影响因素及反应动力学研究
56.
传统施肥对水稻性状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57.
沿江低洼地有机无机肥配施对早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58.
景洪市茶园茶叶和土壤中重金属的污染评价
59.
接种硝化菌剂降低猪粪堆肥氮素损失的研究
60.
金霉素在粉质黏壤土中的吸附与解吸行为研究
61.
不同改良措施对宁南半干旱区草原植被及土壤的影响
62.
郑州市污水污泥特性及其堆肥的可行性分析
63.
土壤-香蕉幼苗体系中重金属Cd的迁移与分配
64.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筛选及其絮凝活性研究
65.
吡虫啉在稻田水环境中的残留动态
66.
广西金银花主要病虫及天敌昆虫消长规律研究
67.
葎草对植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68.
气象因素与杨干象虫口密度的多元线性回归和判别分析
69.
利用正交法分离鉴定苯胺降解菌及对其降解特性的研究
70.
番茄白粉病对番茄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
71.
大豆细菌性斑点病菌hrpZ_(Psg12)基因增强病原菌对大豆的致病性并引起烟草过敏性反应
72.
桃根癌病菌拮抗放线菌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及其初步鉴定
73.
蠊螯螨对番茄刺皮瘿螨的捕食作用研究
74.
超级稻甬优6号褐飞虱种群繁殖速率的密度制约效应
75.
啶虫脒/羧甲基壳聚糖缓释微球性能研究
76.
食用菌黏菌病化学防治研究
77.
木薯寒冻害等级划分指标研究
78.
大豆中戊唑醇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
79.
小花假泽兰提取物抑菌活性研究
80.
植物生物碱杀虫剂研究进展
81.
植物激素在植物抗病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82.
河北省农业气象灾害的时空分布与减灾对策分析
83.
沈阳沈北新区蔬菜大棚生产期气候变化及气象灾害对策
84.
近58年沈阳地区积温变化趋势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5.
黔西南地区冰雹云VIL演变特征分析
86.
辽宁西部朝阳农村气温和热量资源变化分析
87.
鲁西北灰霾天气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88.
广州汛期暴雨频数和强度统计及周期分析
89.
1961~2003年安康市汉滨区暴雨特征分析
90.
宁夏南部山区冰雹气候特征分析
91.
山东省霜冻的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92.
黔东南两次冰冻灾害的比较分析
93.
漳州市30年暴雨时空分布特征与影响条件分析
94.
近50年建昌县霜期设施农业生产中光热气候资源变化特征
95.
近50年六盘水市雨季降水特征分析
96.
PRECIS模式模拟陕西未来干旱变化趋势
97.
降雨量对云南相似海拔烤烟烟碱·总氮含量及施木克值的影响
98.
六盘水市近50年气温变化特征分析
99.
西安地区一次大雾天气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100.
2010年7月19日河南省安阳区域性暴雨过程分析
101.
桂林漓江致洪暴雨分析
102.
重庆“5·6”强对流过程诊断分析
103.
雾物理化学特征观测分析研究回顾
104.
辽宁省近48年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105.
气候变化对农作物气候适宜度影响研究进展
106.
木瓜-仙人掌复合果酒工艺及澄清技术研究
107.
不同保鲜剂对素心腊梅切花品质的影响
108.
大枣多糖铁的合成及其铁含量测定
109.
原生质体紫外诱变选育普鲁兰酶高产菌株
110.
一种合成3-芳亚甲基(硫)色满酮类化合物的新方法
111.
10个小麦品种面粉品质对其面条品质影响的研究
112.
低糖雪莲果果酱的研制
113.
正交试验法优化大豆异黄酮的提取工艺
114.
室温离子液体催化对羟基苯甲酸乙酯的合成研究
115.
玉米淀粉生产中工艺水的综合利用
116.
2种蜂胶总黄酮提取方法的比较
117.
糯米甜酒酿造工艺的研究
118.
新疆石榴籽油超临界萃取工艺条件研究
119.
基于逻辑框架法的环境规划后评估研究——以某省“十一五”环境规划为例
120.
湛江市大气环境承载力与环境安全研究
121.
多氯联苯对2种微藻的急性毒性研究
122.
应用于废水处理的光合细菌混合培养条件的优化
123.
大亚湾湾口生态环境的垂向监测
124.
基于变异系数法的贵州省石漠化驱动力研究
125.
净化槽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及曝气量对处理效果的影响
126.
黑龙江地区城市污水污泥中重金属的形态研究
127.
稀碱法预处理对秸秆厌氧发酵产气的影响研究
128.
滇池凤眼莲生长对水生植物的影响
129.
东江源省际生态补偿模型构建探讨
130.
庐山分布的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及其保护对策
131.
呼和浩特市节水潜力分析
132.
论农药包装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对策
133.
搅拌速度对自热式高温好氧消化养猪废水VSS减量的影响
134.
渭河干流陕西段国控断面沉积物重金属分布及潜在生态危害评价
135.
贵阳市花溪河水体及沉积物中多氯联苯的污染状况研究
136.
青山湖水体总悬浮物浓度的高光谱遥感反演
137.
零价纳米铁批处理水中Cr(Ⅵ)的研究
138.
我国甲烷回收利用CDM项目发展问题与对策研究
139.
农村分散式污水处理的适宜技术
140.
饶河源生态功能区生态承载力分析
141.
沼气技术在生态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142.
生物质利用技术的研究进展
143.
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144.
基于RS和GIS的锦界矿区生态敏感性分析
145.
农村住宅节能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评价
146.
Mike 21在垃圾发电厂温排水数值模拟中的应用
147.
安徽省“十一五”生态环境状况评价
148.
区域规划开发对西宁市环境空气影响模拟研究
149.
中国阿尔泰山湿地遥感制图研究
150.
宁夏南部彭阳县规划中抗震防灾问题分析及规划对策
151.
城市夜景规划探析——以上海为例
152.
自然景观模式的城市开放空间改造分析——以常熟市“亮山工程”为例
153.
传统山地民居生态经验对新民居建设的影响——以太行山区民居为例
154.
安康生态旅游资源开发构想
155.
景观破碎化与生物多样性的相关性
156.
论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57.
辽吉黑区域旅游联动模式及开发构想
158.
低碳旅游景区的培育与管理——以河南省云台山风景名胜区为例
159.
基于BOT模式的大洞山新农村旅游基地运营体系构建
160.
论黔东南苗族古村落旅游资源特点及其开发问题
161.
城乡规划法背景下的乡村规划研究
162.
霉形体的分离与生物学特性研究
163.
陕西黄河湿地夏季鸟类资源调查
164.
肉品安全生产质量体系的建立
165.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生猪绿色供应链研究——基于低碳经济视角
166.
荧光定量PCR检测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
167.
流式细胞术检测乌克兰鳞鲤倍性
168.
罗格列酮和血清对猪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PPARα和PPARγ基因表达的影响
169.
低聚木糖对蛋用雏鸡免疫功能及肠道菌群的影响
170.
鄱阳湖鲤、鲫鱼资源变迁及其原因初探
171.
羟丙基-β-环糊精/胰岛素的合适包合比及体外透膜能力研究
172.
牙鲆鱼肠道鼠李糖乳杆菌P15的分子鉴定与系统发育分析
173.
Cu~(2+)、Zn~(2+)对蓝点笛鲷幼鱼急性及联合毒性研究
174.
嘉陵江下游白缘(鱼央)年龄与生长的研究
175.
黄颡鱼斜管虫和杯体虫病的防治
176.
7种中草药对斑点叉尾鮰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177.
基于模糊聚类多模型池塘溶解氧软测量研究
178.
高抗性家蚕新品种贵蚕9号的选育
179.
安徽省畜牧业循环经济的发展对策思考——基于安徽省牲畜养殖户的调研
180.
消费者对可追溯猪肉的认知和购买行为分析——以扬州市消费者调查为例
181.
江苏·浙江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比较分析
182.
农业投资项目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183.
三峡库区中心镇“一村一品”技术集成研究
184.
新疆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实施状况调查研究
185.
我国乡村旅游产业调查及政策研究
186.
中国农村民间金融研究综述
187.
中国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差异及其生活态度研究——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
188.
特色农产品商标的良性运营机制研究
189.
合寨村村民自治可持续发展问题探析——基于广西宜州市屏南乡合寨村的调查与分析
190.
基于PREE模型的石嘴山市“十一五”规划目标评价
191.
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演进与城市化互动关系研究——以六盘水市钟山区为例
192.
贵州省农民收入状况实证分析
193.
后巴拿马运河时代中国粮食码头发展趋势的思考
194.
水稻插秧机分插机构的轨迹规划和运动仿真
195.
辽宁省农民收入结构及区域差异分析
196.
空心化村庄研究进展与展望
197.
农业高等教育对保定区域经济产业结构的影响
198.
河南省第一产业碳足迹在产业间传递路径研究
199.
农民工休闲生活的伦理思考
200.
西藏铜多金属矿山土地破坏分析及土地复垦研究
201.
昆明城市污泥性质及土地利用方式探讨
202.
万顷良田建设工程系统分析
203.
流量计算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204.
海南陵水县土地利用与生态保护关系研究
205.
基于GIS的基准地价更新实践——以山东省昌乐县为例
206.
基于GIS的黄冈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
207.
电子导师制在农科类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8.
基于大众传播理论的农业信息传播供求分析——以河北省农村调研为例
209.
基于MCGS的蚕种催青环境远程监控系统
21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海学院校园植物资源Web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
211.
基于C4.5算法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农业环境部署节点故障诊断方法
212.
基于RIA技术的农业电子商务个性门户设计分析
213.
高职林业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现途径研究
214.
农村教育现代化现状与对策研究——以四川省为例
215.
高职植物造景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6.
农业类高校专业课程启发式教学新模式的探讨
217.
新公共管理下高等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探析
218.
河南省新农村义务教育下体育师资保障情况的调查研究
219.
利用高等农业院校培养农业信息化人才的途径探析
220.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实践——以植物保护专业农药生物测定实验为例
221.
高等院校不同专业微生物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222.
都市型农业与都市型农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
223.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农业院校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24.
新时期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25.
化学·生物·农学类院系化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管理探讨
226.
学术期刊文献泛滥之博弈分析
227.
中国地租形式研究——以近代江苏地租为例
228.
新时期广西农村居民收入结构及地区差异状况分析
229.
毕节石灰岩地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230.
杂交马褂木人工林生长规律及趋势研究
231.
气流上升式太阳能密集烤房烘烤烟叶的研究
232.
中小比例尺航片森林蓄积量的遥感判读研究
233.
我国稻飞虱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234.
《中国糖料》性质及学科分类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