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1年第03期
1.
影响因子修正指标研究综述(上)
2.
湖北黄石国家矿山公园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3.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农作物品种评价
4.
磁场及磁水对超甜玉米种子萌芽的影响
5.
壳低聚糖高产菌的诱变选育
6.
发芽粟谷中谷氨酸脱羧酶的主要酶学性质初探
7.
腾冲热海硫化叶菌的分离与特征研究
8.
植物活性成分的提取技术研究进展
9.
洋葱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及性质分析
10.
植物抗氧化系统对水分胁迫及复水响应研究进展
11.
金柑果实生长发育的数学模型研究
12.
移栽时剪根对水稻根系性状的影响
13.
调节剂浸种对马铃薯不同芽位母薯生理代谢及根系形态的调控效应
14.
植物叶表皮制片技术的改进
15.
正交试验优化发酵中氨气释放条件的研究
16.
萱草属大花萱草形态性状描述标准和观测记载方法
17.
氯化胆碱浸种对菠菜种子萌发·幼苗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18.
不同灌水方式对辣椒生长、生理的影响
19.
渗透胁迫对植物抗氧化酶影响的研究进展
20.
铋膜电极差分脉冲溶出伏安法同时测定食物中的锌和铜
21.
农杆菌介导大豆HS转录因子基因转化体系的建立
22.
绿巨人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
23.
微生物间拮抗的研究方法与农业应用
24.
小麦-黑麦易位系的细胞学和SSR检测
25.
植物组织培养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26.
5种杀菌剂对12种真菌生长的影响
27.
曼陀罗内生真菌代谢产物抗皮肤致病真菌活性成分研究
28.
不同密度和肥力条件对丰两优香一号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
29.
玉米新品种西试1号在安宁河流域的适宜密度和施肥技术研究
30.
玉米叶片早衰及籽粒败育的机理与影响因素
31.
创新种植模式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
32.
章丘大葱品质与微量元素的关系
33.
“苏州青”青菜的几个杂交组合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34.
5个甘蔗新品种(系)的抗旱性研究
35.
大连地区大樱桃始花期预报模式研究
36.
不同覆盖与果穗套袋对红地球葡萄的品质效应研究
37.
苹果属植物抗旱机制研究进展
38.
微波辅助提取积雪草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39.
RP-HPLC法测定刺梨中的Vc含量
40.
和厚朴酚的合成研究
41.
西归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42.
32种中草药抑菌活性的比较研究
43.
不同化控措施对烤烟生长和烟叶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44.
桑叶多糖的碱性提取及含量测定
45.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
46.
川贝母叶高效诱导愈伤组织体系的研究
47.
淫羊藿有效成分抗氧化活性研究
48.
高山绿茶浸出液中金属元素含量的测定
49.
寄生性天敌蒲螨对梨小食心虫的控制研究
50.
种子带菌作为玉米弯孢菌叶斑病初侵染源的研究
51.
萝卜蚜新蚜虫疠霉的分离鉴定及其致病性测定
52.
刺玫果总皂苷的提取工艺研究
53.
二纹蕈甲蛹体变化和羽化行为研究
54.
松墨天牛成虫林间种群数量混沌特性的识别
55.
“Z指数”在抚顺地区旱涝分析中的应用
56.
四川地区水稻纹枯病菌及其致病力研究
57.
吡咯硫脲类衍生物的合成与生物活性研究
58.
三星黄萤叶甲成虫的取食量和耐饥性研究
59.
低温冻害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60.
不同中微量元素对黄瓜黑星病菌的抑制作用及其对酶活性的影响
61.
不同杀菌剂对平菇及有害菌木霉的毒力测定
62.
康宁木霉T_2菌株防治根结线虫的应用方法研究
63.
毕节地区农作物生产抗旱对策研究
64.
植物源农药及苦葛研究综述
65.
暴雨灾害评估方法研究进展
66.
阿米西达防治黄瓜白粉病的技术研究
67.
滁菊原产地域保护区土壤有机质与土壤养分的关系研究
68.
多环芳烃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69.
施用生物有机肥的土壤养分元素分析
70.
伏牛山植被及土壤养分分布特征研究
71.
玻璃基质型缓释复合肥养分释放特征
72.
茶叶中稀土氧化物总量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
73.
不同施肥方式对澳洲坚果产量的影响
74.
白洋淀沿湖农田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和土壤硝态氮累积的影响
75.
重庆低山丘陵地区水稻施肥模式的研究
76.
蓖麻——一种新的铜超积累植物
77.
泸州市土壤氮钾供应水平与烟草氮钾吸收利用规律研究
78.
四川省万源市土壤硒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79.
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抗氧化功能指标的影响
80.
猪病毒病抗体及病原的检测及分析
81.
枇杷果园套养凤凰鸡的密度试验
82.
温度和pH值对泥鳅存活和摄饵的影响
83.
156株犬源大肠杆菌耐药谱型分析
84.
碱胁迫下苜蓿发芽期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85.
鱼类生物能量学及鳗鲡相关研究进展
86.
厨馀堆肥腐熟度评估分析
87.
微生物固化载体的选择及对养殖水体的作用效果分析
88.
重金属离子对裸体方格星虫的急性毒性试验
89.
LED养蜂照明光源研究
90.
美国山核桃嫁接苗木分级研究
91.
塔里木河河岸林胡杨的生态保护及可持续利用——以新疆沙雅县为例
92.
森林食品区域品牌建设策略研究——以湖北襄樊为例
93.
基于SLP的食品物流设施平面布局方法研究
94.
地木耳蛋白饮料的研制
95.
泡菜中乳酸菌的分离及其发酵液抑菌活性研究
96.
菜籽粕脱毒及菜籽蛋白分离的工艺研究
97.
蕹菜贮藏保鲜研究
98.
果菜类蔬菜公路冷藏运输模拟试验研究
99.
甘油及甘油复合配方对栀子干花品质的影响
100.
淀粉与苯乙烯接枝共聚物的结构及性能研究
101.
含淀粉反相乳液及交联淀粉微球制备
102.
胡椒果皮脱胶菌的分离及筛选
103.
全生物法生产L-苹果酸的研究进展
104.
冬瓜香菇酸乳饮料的研制
105.
栀子花固体介质干燥技术研究
106.
勿忘我干燥花制作技术研究
107.
春季冬小麦冻害气候及生理生化原因分析
108.
近50年山东省日照时数变化特征分析
109.
白银市夏季降水特征及其大气环流异常分析
110.
鲁西南一次暴雨过程分析及数值模拟
111.
天气发生器与SDSM两种统计降尺度技术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最高温度模拟的比较研究
112.
辽宁省本溪市大雾气候特征及预报方法
113.
利用中值检测方法研究近45年山东极端冷暖天气气候事件
114.
辽宁东部山区2次秋季浓雾天气成因分析
115.
洞庭湖区域夏季降水与全球大洋海温异常关系的SVD分析
116.
辽宁沙尘暴特点分析
117.
沈阳市59年来气温变化及其突变性分析
118.
RIA技术在区域自动气象站WEB平台中的应用
119.
阜新暴雨日数与太阳黑子活动周期关系研究
120.
石家庄冰雹灾害特征及风险区划
121.
GIS和RS支持下宁夏水稻低温冷害监测预警
122.
江苏省夏季降水异常和成因分析
123.
1982~2000年青藏高原地表反照率时空变化特征
124.
城市热岛效应对宜宾站气温的影响
125.
鲁西南辐射雾和平流雾过程数值模拟检验
126.
北镇鸭梨生长量与气象条件的响应
127.
1993~2008年辽宁省鞍山市雷雨云及冰雹云的雷达回波分析
128.
张掖大气降水的δ~(18)O特征及水汽来源
129.
中国1951~2000年特大暴雨气候特征
130.
向日葵秸杆对铜离子的吸附特征研究
131.
北京怀柔地区农村生活能源需求分析
132.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周口市各县投资环境综合评价
133.
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与应用——以鄱阳湖为例
134.
芦荟汁对废电池胁迫下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
135.
秸秆预处理中木质纤维物质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进展
136.
郑州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的现状与保护对策
137.
生物沟技术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38.
催化铁-生物耦合处理草甘膦废水生物出水的可行性研究
139.
区域尺度生态服务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
140.
镜泊湖区木本植物区系的研究
141.
造纸废水处理工艺研究
142.
黄河三角洲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及其区系研究
143.
生物质能源化学转化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
144.
表面流人工湿地处理生活污水研究——以浙江省舟山城北水库人工湿地为例
145.
固体碱催化剂CaO-人造沸石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研究
146.
不同磷营养水平对2种沉水植物在Cd·Zn复合污染下的影响
147.
攀西地区悬钩子属植物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研究
148.
能源农业与现代农业发展研究
149.
种养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可行性分析与实践
150.
榆林沙区生态防护工程现状及对策
151.
湖滨带基底修复工程技术研究
152.
黄河三角洲地区海水入侵问题研究
153.
竺山湖底泥疏浚对内源磷释放控制作用研究
154.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城市硬化地面雨水高效利用研究
155.
沱江流域资阳段面源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
156.
高效藻类塘对小城镇养殖废水净化效能的影响
157.
区域空间结构演变多尺度研究——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为例
158.
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
159.
磁性壳聚糖/多壁碳纳米管复合吸附剂吸附甲基橙的性能研究
160.
曝气混凝土生物膜法污水处理效果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61.
滇池疏浚底泥脱水试验研究
162.
彭州市耕地数量和质量时空变化分析
163.
砂土中铵氮的吸附形态研究
164.
江西省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165.
华北平原典型农区秸秆资源与利用——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
166.
西藏普兰县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167.
广东省恩平市产业转移园区土地利用问题研究
168.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分析
169.
胶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170.
论林地流转中的制度失衡问题
171.
银花的繁殖研究进展
172.
怀化乡土草本地被植物的多样性及园林应用
173.
传统造园艺术在现代园林景观建设中的价值
174.
园林植物的设计特性探析
175.
不同温度和光照对紫叶酢浆草生长的影响
176.
基于元胞自动机的月亮山景区景观格局动态模拟
177.
古村落成为新农村的文化思考——以陕西省为例
178.
都市生态主义——基于可持续的低碳城市营建理念的探讨
179.
广西古典园林谢鲁山庄地域特色探析
180.
苏州锦溪古镇五保湖滨河公园景观设计
181.
杭州花圃兰苑植物景观营造探究
182.
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视角完善校园绿化设计的思考——以河北旅游学院南校区为例
183.
基于产业集成的旅游发展模式探讨——以邢台百里太行旅游产业带为例
184.
在创建克拉玛依综合型城市过程中大力发展旅游业的研究
185.
滨州市潜在滨海生态文化旅游竞争力可持续发展之路
186.
石家庄市观光休闲农业发展现状评估与成长模式
187.
基于哲学原理的乡村旅游发展思考
188.
合作社中农户搭便车现象的治理:压力、声誉和行为引导
189.
广西蚕业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190.
西藏农业遗传资源及其法律保护研究
191.
集体化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经验与借鉴
192.
新时期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的一种思路
193.
关中-天水经济区农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及产业布局研究
194.
农业产业化中的农村非正式组织与农民合作研究
195.
基于生态伦理视角的西部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证研究
196.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实施现状·问题与对策——基于对河北涿州试点的调查
197.
新型工业化背景下对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思考
198.
山东省能源消费、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199.
基于三螺旋模型的潍坊市蓝色高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
200.
基于DEA的山东农业生产要素的效率分析
201.
我国农业保险现状及问题探析——基于河北省小麦保险、奶牛保险调查分析
202.
贵州省小城镇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3.
西部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对应法分析
204.
基于SolidWorks的破茬开沟犁刀的设计与强度分析
205.
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蓄水工程布设研究
206.
基于农普资料和主成分分析的河北省农村居民生活质量综合评价
207.
基于灰色理论的辽宁省农民收入来源结构分析
208.
欠发达地区农户融资状况分析——以丽江市金山乡为例
209.
基层农业技术推广行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10.
香蕉生产机械化研究与应用
211.
鲜莲子剥壳机的设计
212.
GPS控制网中基准点的几何分布对精度的影响研究
213.
土地动态监测中3S技术的应用
214.
基于本体构建的农业网络叙词表的编制
215.
面向新农村建设的远程教学资源与网络平台整合研究
216.
安徽省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研究
217.
基于遥感和GIS的张家口地区土地利用情况研究
218.
信息化推进的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模式
219.
SPOT-VGT时序数据的土地覆盖应用
220.
无线RF技术在农业环境温湿度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221.
基于短信模式的村镇集贸市场农产品交易平台研究
222.
基于比例-积分-微分控制的喷雾干燥系统的仿真研究
223.
基于城乡统筹背景下的重庆农村基层干部培训研究
224.
研究生《植物组织培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25.
草业科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探讨
226.
弃农经商与明清江西农村生活消费观念的演变
227.
清代《御题棉花图》产生和传播的原因分析
228.
近代中国生物标本制作掠影
229.
古代寒号虫考论
230.
民国时期河南省灾荒与社会秩序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