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0年第29期
1.
《安徽农业科学》农业经济类论文与农业经济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比较
2.
灰色新陈代谢模型在农民收入和消费预测中的应用
3.
磁处理对胡萝卜催化乙酰乙酸甲酯的效应研究
4.
广东省2种新记录草本植物
5.
新型农膜用均三嗪系列蓝光转光剂的合成及其表征
6.
硫酸盐还原菌的筛选及生理特性研究
7.
草本植物效素在模拟人工胃液中的解酒试验研究
8.
铜绿微囊藻与衣藻竞争能力的比较研究
9.
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原理及其在黄河沙坡头河段中的应用
10.
改进的近似支持向量机在葡萄酒质量鉴定中的应用
11.
KF/Al_2O_3合成香豆素-3-羧酸的工艺研究
12.
麻疯树种子蛋白改性制备胶粘剂研究
13.
光技术在我国农业种植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植物样品钛含量测定方法改进研究
15.
双抗夹心测蛋白实验的分析与改进
16.
核桃叶水浸液对黑豆幼苗的化感效应
17.
一种高效干冻研磨破碎酵母细胞的方法
18.
手性磷霉素转化菌株的筛选
19.
壳低聚糖纳米粒子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
20.
温敏材料改性纳米颗粒对纤维素酶活性的影响
21.
人SUMO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RNA干扰靶点筛选
22.
扶芳藤等3种藤本植物耐热性生理生化指标研究
23.
合欢内生真菌诱导产孢研究
24.
水分胁迫下辣椒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研究
25.
鱼腥草叶片总RNA提取方法研究
26.
红曲菌转化系统的研究进展
27.
木棉与唐菖蒲花瓣营养成分变化研究
28.
壳聚糖诱导子促进喜树培养细胞喜树碱积累的研究
29.
白花蛇舌草抗烟草花叶病毒作用机理的研究
30.
日光温室大棚辣椒CO_2浓度变化规律分析
31.
芦苇叶总黄酮抑菌及抗氧化性能研究
32.
铁线蕨孢子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研究
33.
柚皮苷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及表征
34.
烘烤对烟叶微生物种群的影响
35.
低浓度NaCl对高粱生长的影响
36.
不同密度下玉米郑单958叶面积及干物质积累的研究
37.
回归分析法在高粱新品种评价中的应用研究
38.
腐熟玉米秸秆基质在翠菊育苗上的应用
39.
膜孔灌水肥对玉米产量的协同效应研究
40.
冀航芝1号芝麻新品种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41.
马铃薯生长后期叶片对产量的影响
42.
樱桃番茄品种比较研究
43.
番茄有效成分含量测定及其综合利用产业化构想
44.
酒葡萄生育期预报模型
45.
4个脐橙新品种在广西引种的表现
46.
卡拉卡拉脐橙果实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
47.
荔枝整果压缩力学特性试验
48.
香草兰单株产量构成性状的通径分析
49.
东北藿香叶蛋白质的提取研究
50.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黄花乌头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51.
五叶地锦种子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
52.
侧耳属真菌的营养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53.
茶叶中提取咖啡因的回收方法的比较
54.
云烟87不同生育期组织水浸提液对种子萌发的影响
55.
烟叶中多元酸和高级脂肪酸的分析
56.
园林绿化植物仪花属植物研究
57.
人参总皂苷和人参皂苷Rb_1提取工艺的研究进展
58.
补益药中微量铜的微波消解光度法测定
59.
藏药山苦荬化学成分研究
60.
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北五味子产量性状的影响
61.
播种期对黄芩根部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62.
不同温度处理对香紫苏种子萌发特性的影响
63.
马蹄香含药血清对小鼠脾淋巴细胞和腹腔巨嗜细胞的影响
64.
山奈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
65.
蔓荆子黄酮提取物的抗癌活性的研究
66.
HPLC法青风藤根中青藤碱含量的测定及其提取工艺的优化
67.
杏仁研究进展
68.
芒果苷结构修饰的研究进展
69.
弓形虫AMA1蛋白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免疫活性检测
70.
不同来源的5株新城疫病毒的分离·鉴定与基因型分析
71.
应用茶树菇(As-1)多糖评价小鼠高脂模型的建立
72.
灰蜗牛微孢子虫感染家蚕的研究
73.
宁夏沙湖后生浮游动物及其与水质的关系
74.
中国大白猪SⅡ_1系选育的遗传再评定
75.
肝素对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影响
76.
斑点叉尾鮰消化酶活性研究
77.
用团头鲂精子诱导红白锦鲤雌核发育研究
78.
猪病毒性腹泻转基因植物疫苗研究进展
79.
镉对日本沼虾的毒性研究
80.
球等鞭金藻3011絮凝效应的研究
81.
抗生素对圆形臂尾轮虫携带细菌和种群生长的影响
82.
国内外农药多残留分析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83.
几种水稻田除草剂对烟叶生长的影响
84.
烟草品种对普通花叶病的田间抗性鉴定
85.
农药环境污染及低毒农药研究进展
86.
烯唑醇在鸭梨果实中的残留降解动态研究及安全性评价
87.
中药材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研究进展
88.
有机-矿物缓释材料对土壤速效磷及玉米吸收磷的影响
89.
铜尾矿库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
90.
氧化铁试纸法测定暗棕壤中有效磷
91.
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分析与订正
92.
盐碱地施用脱硫废弃物对5种灌木生长的影响
93.
黑河市张地营子乡土壤重金属污染综合评价
94.
有机物质增施对蔬菜连作土壤肥力、盐碱化及CO_2含量的影响
95.
控释烟草专用肥对烟草生长的影响
96.
海南岛花岗岩类砖红壤中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97.
辽宁阜新地区降水特征变化及农业旱涝趋势分析
98.
辽宁建昌作物生长季降水变化对农业干旱程度的影响
99.
苏南稻农支援苏北地区推行旱改水的历史考察
100.
用积分湿度指标方法评价辽西地区干旱状况
101.
上思县干旱气候对甘蔗生产影响的分析与对策
102.
设施农业气象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03.
秩相关系数法评价渭南市1985~2003年生态安全变化趋势
104.
2009年锦州地区生态与农业气象监测及评估
105.
2010年吉林省3次暴雪天气对比分析和落区探讨
106.
一次强冰雹天气诊断分析
107.
山东西北部2009年非汛期罕见大暴雨过程分析
108.
南通市一次罕见大冰雹天气的成因分析
109.
河南省46年雷暴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110.
一次地面冷空气触发的暴雨过程分析
111.
乌鲁木齐地区新一代天气雷达降水回波特征
112.
陕西富县冰雹预报方法与防雹作业剂量研究
113.
2009年锦州市生态质量监测与气象评价
114.
重庆市伏旱频次气候特征分析
115.
一次远距离台风暴雨产生机理分析
116.
我国秸秆资源利用及其木质素降解特性
117.
改性活性炭去除饮用水中氟离子的研究
118.
河南省夏邑县相对承载力分析与国土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
119.
三台县农村生活垃圾现状调查与处理模式探讨
120.
氮氧化物污染现状和控制措施
121.
重庆南川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岩溶泉水水质的影响
122.
重庆市耕地集约利用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123.
水资源管理制度改革的层次分析研究
124.
水电开发对流域自然生态系统影响的研究
125.
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城市湿地建设保护研究
126.
辽宁省生态足迹动态变化分析
127.
改性硅藻土提高氨氮废水处理效果研究
128.
有机与常规稻田排水污染比较研究
129.
某冶炼厂周边蔬菜中重金属的累积分布及其污染评价
130.
污泥浸出液中铬·镍·镉·铅的去除研究
131.
干旱区城市生态系统生态安全评价——以甘肃省嘉峪关市为例
132.
黄土高原中部植被毁坏后的干暖化生态气候效应比较研究
133.
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桐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
134.
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蚯蚓粪中重金属
135.
分散式污水处理技术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中的应用
136.
油烟机清洁剂对泥鳅胚胎和仔鱼的毒性研究
137.
我国水土保持设施验收技术评估现状与对策探讨
138.
狼牙山独乐观光农业园区规划设计
139.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碳足迹测算与碳效用研究
140.
我国东南区和西北区丹霞地貌区域特征对比研究——以福建省和甘肃省丹霞地貌为例
141.
绿茶副产品中提取茶多酚及酯型儿茶素
142.
山地城镇线性景观规划研究——以迁西县上营乡为例
143.
新疆奎屯市园林植物观赏特性调查与分析
144.
栽培基质、修剪和践踏对海滨雀稗草生长特性的影响
145.
高校校园文化在植物景观中的应用研究
146.
地质多样性评价体系研究——以湖北大别山地区为例
147.
功能性观赏蕨的研究进展
148.
湖北省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研究
149.
基于生态位理论的江西旅游网络构建
150.
南京传统街道绿化的保护与传承
151.
水分胁迫对黄连木幼苗的生理响应
152.
山西南部油松群落优势种群空间格局研究
153.
小桐子育苗密度研究
154.
粗壮女贞无性繁殖的关键技术研究
155.
橡胶树高效气刺微割新技术的应用研究
156.
东北铁线莲中总皂苷的微波提取工艺优化
157.
改性花生壳吸附废水中Cr(Ⅵ)条件的优选试验
158.
文冠果籽油的索式萃取及其组成分析
159.
基于温湿度调制效应的烟叶烘烤工艺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160.
一种新型生物柴油原料的脂肪酸成分分析
161.
薯渣生料发酵制乙醇的节能工艺研究
162.
基于食品链视阈下的白酒质量安全控制
163.
BP神经网络模型在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分配中的应用
164.
基于信息网链的畜产品供应链信息管理研究
165.
基于GIS与Hedonic模型的成都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166.
基于ArcGIS Engine的人口数据格网化实现
167.
基于MODIS-NDVI的安徽省2009年冬小麦及一季稻面积遥感提取及长势监测
168.
基于时间序列的三江源区生物量遥感检测模型研究
169.
绣针河下游地区三维地层建模
170.
粳米分级中基于面积特征的碎米识别算法
171.
基于web的玉米精准施肥专家系统的研制
172.
农业电子商务网站的设计与实现
173.
农业科技信息人才文献检索教育的调查——以3所不同层次农业院校为例
174.
论农业题材数字博物馆的建设
175.
基于文献计量学的国外溶菌酶研究分析
176.
中国农地产权改革模式比较研究综述
177.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指标与现实状况矛盾化解——以苏州市为例
178.
土地流转的社会风险:皖中宋村调查
179.
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
180.
乌昌经济区耕地现状与保护对策研究
181.
安塞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对土地利用变化及经济发展的影响
182.
西安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研究
183.
湖北省农村经济发展实地调查研究及政策建议
184.
基于纳什均衡理论的生态补偿法律制度研究
185.
基于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经济发展动态研究
186.
自然保护区管理学若干问题研究
187.
主体功能区框架下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188.
宁夏中部干旱带特色农产品市场现状及营销对策分析
189.
减租、负担、生产:农业政策与乡村社会结构的变动——以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为个案
190.
农民发展能力基本特性及其历史演变
191.
苏南欠发达地区农村承接产业转移探析
192.
“支部+合作社”模式推广的政策效果分析
193.
影响贵州南亚热区甘薯产业发展因子与对策
194.
宁夏蔬菜产业合作组织发展研究
195.
邛崃市三甲猕猴桃科技合作社运行机制探讨
196.
多元主体参与视阈下地方政府自然灾害应对的问题现状及改进对策——以Y省为例
197.
土家族传统农业技术的现代价值与反思
198.
低碳经济发展中的政府责任及其实现路径
199.
协商参与:农村传统手工技艺的保护——以福建省永春漆篮为例
200.
农户收入差距现状和影响因素分析——以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为例
201.
消费者对转基因产品认知度和认可度研究——以南京市普通市民与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对比为例
202.
旅游扶贫的一种模型化解释
203.
基于决策树技术的农产品供应商质量控制及其实现
204.
北部湾划界后广西北部湾渔区渔民转产转业问题研究
205.
南京八卦洲林业生态试验地经营模式探讨
206.
转型期西安与周边省会城市竞争力比较分析
207.
成都平原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安置分析决策系统构建探讨
208.
苏南外来农民工生活现状调查分析
209.
重庆市都市圈进城务工人员居住状况研究——以渝中区“棒棒”为例
210.
安徽省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长效运行管理探讨
211.
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问题研究
212.
基于金融共生理论的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研究
213.
农业政策性保险发展对策研究
214.
统筹重庆市城乡医疗社会保险制度的对策探析
215.
基于RFID的热带特色农产品低碳物流发展模式研究
216.
村民自治过程中内部权利冲突的救济研究
217.
退耕还林工程对洪雅县农村经济的影响
218.
新农村建设与高职院校“三创”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19.
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协调推进的战略探索——基于城乡联系模式理论
220.
西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发展问题及思路探讨
221.
新生代农民工的蚁族困境及法律对策分析
222.
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城市概论》教学模式设计
223.
农业院校环境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224.
鄱阳湖地区明清时期的渔业状况
225.
河北省武安国家森林公园地衣调查初报
226.
商洛市生态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227.
响应面法优化微波提取芦苇叶总黄酮工艺条件的研究
228.
广西龙脊廖家古壮寨梯田水利调查研究
229.
玉米清液发酵生产柠檬酸的工艺研究
230.
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博览园总体概念规划探讨
231.
珠三角专业镇成长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狮岭镇为例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