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0年第27期
1.
《安徽农业科学》林业类论文与林业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比较
2.
基于粒子群算法湖泊富营养化评价的投影寻踪方法
3.
微波辅助提取桔子皮中多糖的研究
4.
高速逆流色谱在天然产物分离纯化中的应用
5.
植物种子成熟期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6.
ABA对盐胁迫下番茄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
7.
魔芋细胞悬浮培养生产葡甘露聚糖的研究
8.
刺激条件对酒香酵母海藻糖代谢的影响
9.
氧化铝柱层析从双孢菇菇柄中提取麦角硫因
10.
昆虫酚氧化酶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11.
1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脱氮能力研究
12.
重组毕赤酵母恒化培养研究进展
13.
卷烟烟气及绿茶对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的诱导作用
14.
HbDREB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基因烟草的鉴定
15.
玉米成熟胚培养研究进展
16.
野生与杂交天麻的DNA标记鉴定
17.
山羊痘病的临床诊断技术研究
18.
荆州古城水环境治理的分析及建议
19.
城市广场的植物景观设计
20.
冰冻灾害对大明山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的影响
21.
乡村景观与生态茶园构建模式探讨——以雅安和龙茶园为例
22.
鸡柔嫩艾美耳球虫三价DNA疫苗的构建及鉴定
23.
基于GIS技术的安徽省污染源普查管理系统
24.
微波预处理对木薯性质的影响
25.
早熟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龙粳22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探讨
26.
沿江棉区杂交抗虫棉高产优质种植密度研究
27.
河北中部设施果树需冷量研究
28.
风信子促成栽培研究
29.
优质杂交油菜新品种宁杂11号高产高效栽培技术Ⅱ——长江下游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30.
香型优质高产杂交稻国豪国香8号高产制种技术研究
31.
大穗型小麦增穗措施
32.
不同时间套种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33.
不同播种密度和施肥量对江淮稻田免耕直播油菜产量形成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34.
耕作深度对加工专用型花生赣花92-01的抗旱效果研究
35.
杭州西湖莼菜种质资源保护区的莼菜群落特征
36.
观赏百合生产技术研究进展
37.
表油菜素内酯对香石竹切花抗衰老的作用
38.
不同种植条件下蕉藕地上部分养分对比分析
39.
花生秸秆覆盖栽培对菠萝生长的影响
40.
国产124种梨果袋特性及价格分析
41.
蓝莓组织培养苗木质量调控技术研究
42.
栀子种子生活力测定及其与发芽率的相关性研究
43.
家庭园艺园设计研究
44.
用茚三酮显色反应测定烟草中氨基酸含量
45.
火焰原子发射光谱法测定鼠尾草属植物中钾和钠的含量
46.
贵州望谟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
47.
金银花提取液抑菌活性的研究
48.
藏药短穗兔耳草中微量元素的形态分析
49.
自然强光对阴生植物虎耳草光合特性的影响
50.
三七粉中总黄酮的检测
51.
酸浆鲜果对大鼠血脂的影响
52.
楮果色素提取条件的研究
53.
莲雾清汁饮料的加工工艺研究
54.
壳聚糖对樱桃汁澄清效果的影响
55.
正交试验优选金樱根鞣质提取工艺
56.
月季石榴无土栽培基质的筛选
57.
冬植甘蔗萌芽出苗与土壤水分的关系
58.
金沙江干热河谷不同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水分特征
59.
施入城市污泥对不同类型土壤脲酶活性的影响
60.
抗逆菌株沼泽红假单细胞菌Ⅲ-3的培养特性
61.
福建龙岩烟区土壤主要物理化学性状的研究
62.
植烟土壤轮作对土壤养分和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
63.
收获期猕猴桃树体钙素营养分布研究
64.
青海东部地区春油菜需肥规律的研究
65.
土壤呼吸的酶促作用研究
66.
沼渣肥的特性与应用效果研究
67.
基于GIS的三江源地区土壤侵蚀综合分析
68.
番木瓜白粉病病原鉴定·发生原因及防治策略
69.
白花蛇舌草提取液对感染TMV烟株的生理效应及品质的影响
70.
广西北海甘蔗锈病生物学特性研究及防治对策
71.
基于图像的植物病变叶面特征值提取研究
72.
生长季苹果枝干轮纹病病菌分生孢子释放的决定性因素
73.
植物源杀虫剂喷雾防治杨扇舟蛾幼虫研究
74.
棕榈红棕象甲防治技术研究
75.
松墨天牛对江西松林生态环境的危险性分析
76.
气候因素对金龟子发生的影响
77.
人参灰霉病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78.
香椿提取物对玉米象的生物活性
79.
核桃青皮提取物对小麦蚜虫的毒杀和拒食活性研究
80.
诱导抗性预防植物病害的原理及应用
81.
贵州省突发自然灾害与应急机制研究
82.
基于响应面分析法的甲胺磷降解条件优化
83.
一种光敏毒素α-T的综述
84.
呋喃丹降解菌的研究进展
85.
咪酰胺防治早稻恶苗病试验研究
86.
辽东山区水源涵养林群落结构的分析与评价
87.
马占相思人工林生物量及营养元素分布研究
88.
江苏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以射阳林场为例
89.
禽白血病的流行病学与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90.
不同四川黑山羊品种mtDNAD-loop区遗传多样性分析
91.
嫩江下游林区黑线仓鼠消化道形态的季节变化
92.
丟糟复合微生物菌剂的菌种选择及液态培养条件研究
93.
正交试验法优化大麻哈鱼脂肪线中鱼油的提取工艺
94.
饵料对鲎虫生长·寿命·生殖的影响
95.
原子吸收法及原子荧光法测定中华鳖及黄沙鳖中微量元素铁、锌、硒的含量
96.
园林植物嫩枝试管内生根技术研究
97.
拟南芥高迁移率族蛋白B族基因At2G34450的表达及功能鉴定
98.
超声波法提取凤眼莲多糖的工艺研究
99.
生姜-NaCl体系的渗透脱水传质规律研究
100.
不同食品模拟物对塑料中酞酸酯溶出效果研究
101.
攀枝花烟区烤烟年份间化学品质稳定性分析
102.
油炸木薯片工艺研究
103.
甲醇提取柑橘皮总黄酮的工艺优化
104.
凝固型胡萝卜番茄汁酸奶的研制
105.
美拉德反应及其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
106.
石榴籽中微量元素含量及挥发油成分分析
107.
江苏省雷暴非均一性特征分析
108.
贵州暴雨模拟分析及地形影响数值试验
109.
辽宁持续大雾天气特征及其影响
110.
ENSO对辽宁夏季降水预测指示意义的研究
111.
2007年7月31日暴雨过程卫星云图和雷达对比分析
112.
广东一次暴雨的数值模拟及诊断研究
113.
呼伦贝尔市2009年气候对牧业影响分析
114.
乌鲁木齐市近40年相对湿度气候特征分析
115.
2008年云南滇中秋季罕见连续强降水过程诊断
116.
2010年春季滨州海盐减产的气象原因分析
117.
自动站小时气压的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18.
自制快速响应能见度仪特性及应用研究
119.
桓仁县气候极值特征分析
120.
天山北坡东部地区近47a来气温和降水变化分析
121.
辽宁阜新地区热量资源特征变化对农业的影响
122.
乌苏大雾气候特征及变化分析
123.
辽宁省气温序列均一性检验
124.
2010年4月辽宁省气温异常偏低成因初探
125.
近50年气候变化对盘锦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126.
陕西渭河流域水沙动态变化对环境的响应
127.
内蒙古草地退化对区域气候影响研究进展
128.
浮萍在Cd、Zn污染水体植物修复中的应用潜力研究
129.
α-淀粉酶预处理对城市生活垃圾厌氧消化的影响研究
130.
黑龙江省空中水资源的时空分布特征
131.
消落带(云阳段)沉积物中溶解有机质的分析与污染评估
132.
开发辽宁空中云水资源的生态学意义
133.
铁·磷对太湖水华微囊藻FACHB1028生长的影响及相互作用
134.
等维灰数递补模型在西安市空气污染物浓度预测中的应用
135.
气候变暖影响区域水循环与粮食安全的研究进展
136.
卫生填埋场自然植被恢复调查研究
137.
河北省农村环境保护研究
138.
安徽省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研究
139.
京杭大运河扬州段水污染研究
140.
煤矿区压占土地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以贵州纳雍县狗场煤矿为例
141.
我国农村生活污水分散式处理技术
142.
城市生活垃圾中木质素含量测定方法的优化
143.
微藻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144.
水利现代化体系及建设研究——以盛泽地区为例
145.
汕头市城市热岛效应特征分析
146.
成都浣花溪湿地公园景观生态设计探究
147.
从生态适应性探讨城市园林植物的配置
148.
我国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现状及应对策略——生态理念融入城市绿地规划设计与养护管理的可持续性
149.
乡村景观分类与评价研究——以长沙县乌川湖村为例
150.
浅析治污性湿地的景观营造
151.
基于3DS MAX的网络虚拟建筑场景漫游实现的研究
152.
低碳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设计途径
153.
潮州生态旅游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154.
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修复与保留对城市景观的影响
155.
新疆奎屯市秋冬季观赏园林植物调查与分析
156.
石阡县城市景观改造
157.
论秦皇岛园林的文化特色
158.
茅山湾7号住宅小区景观规划设计
159.
地域文化、场所精神和景观的再现——苏州太湖论坛国际会议中心景观环境设计
160.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空间类型——以渝东南民族地区为例
161.
新农村的特色发展之路——以青岛崂山区为例
162.
传统建筑构造风格在当代的应用转化——以浙东地区为例
163.
大学校园彩色植物景观营造
164.
塔里木河下游自然景观生态系统敏感性区划
165.
桂林市雁山园造园美学思想
166.
轮古7井以东地区前石炭纪古地貌恢复及识别
167.
园林植物在承德绿色矿山建设中的选择与应用
168.
中国景观生态学研究进展
169.
园林景观中亭子的营造及文化解析
170.
景观形式的价值、研究方法及纠偏
171.
桂林会仙喀斯特湿地生态环境调查及生态旅游开发
172.
百色农业生态观光旅游发展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
173.
近自然经营理论在生态风景林的应用——以深圳市为例
174.
乡村旅游·晋商文化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75.
基于体验的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研究
176.
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乡村旅游开发研究
177.
区域生态旅游空间结构研究——基于供给需求与竞争场视角
178.
居住区环境亲水性设计研究——以合肥市“金色池塘”住宅小区为例
179.
我国土地非农化的产权模式分析——基于制度经济学视角
180.
生态农业开发的保障机制构建研究
181.
基于金融排斥现象对我国农村金融体系的反思
182.
贫困县民间信贷保障金融供给的对策研究
183.
贫困地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探析
184.
基于循环经济的农业推广发展研究
185.
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难的原因与对策分析——基于贵州省黔南州农民增收现状的分析
186.
咸宁市茶产业发展及战略研究
187.
西安“农家乐”现状与发展思路
188.
重庆市各区县生态容量分析
189.
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海洋产业发展分析
190.
区域度假旅游发展对策研究——以汉中度假旅游发展为例
191.
涉农企业技术创新与知识产权管理运行机制探讨
192.
旅游扶贫效用分析——基于广东省梅州市的实证调查
193.
皖江示范区国家战略中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探析
194.
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写在农民专业合作社法颁布3周年之际
195.
新形势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实证研究
196.
河北太行山区生态安全评价与防护措施的研究
197.
二元户籍制度与失地农民的身份认同问题研究——基于大学生社会实践调查
198.
全站仪对GPS基线边长的检验分析
199.
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节水灌溉智能监测系统设计
200.
四川省农作物育种攻关信息资源建设和利用研究
201.
基于CBR的蔬菜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的研究
202.
基于社会资本理论的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选择
203.
西安市旅游观光农业发展探析
204.
基于Java EE和WebGIS的荔浦芋种植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和开发
205.
基于广义三棱柱的三维地质体建模及可视化研究
206.
广东省归化植物2种新记录
207.
我国土地整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8.
日光干涉与衍射典型实验的Matlab仿真
209.
农业科技服务系统中的基于复合混沌系统加密的图像信息保护算法
210.
氯氰菊酯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211.
论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大学生环境素养培育
212.
《植物营养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13.
农业院校英语专业精读教学中形成性评价的实践与探讨
214.
清乾隆朝荒政研究述析
215.
寒冷地区农村既有住宅建筑屋顶节能改造技术分析
216.
户用型生物质气化炉试验装置研究
217.
移动气象台防雷技术及对策研究
218.
赖氨酸铜稳定常数的测定及优化计算
219.
离子液体中芳基吡唑醚的合成
220.
木质素对废水中菲的吸附
221.
淮北市农业生态园产业规划及效益分析
222.
太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分析
223.
论加快旅游业发展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作用——以陕西省华阴市为例
224.
生态城市建设途径探析——以许昌生态建设为例
225.
村庄规模的扩大及其意义
226.
植物矮化研究进展
227.
蚌埠市叶菜类蔬菜硝酸盐含量检测及安全风险评估
228.
昆布多糖的研究进展
229.
乳酸介质中麦草浆纤维素的降解及其结构的变化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