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0年第26期
1.
国内外h指数研究综述
2.
澳门墙壁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3.
农业生产函数的密肥数学模型及其优化
4.
植物抗旱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5.
高聚物型高效液相色谱柱在依替米星发酵液分析中的应用
6.
激光技术在农作物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7.
鸟类与植物种子扩散关系的研究进展
8.
5种堇菜属植物种子形态特征及萌发特性研究
9.
海洋珍珠生物提取液对人宫颈癌Caski细胞增殖与凋亡作用的影响
10.
地衣Fulgensia fulgens共生藻的培养研究及其固沙生态学意义
11.
广东省壳斗科两种新记录植物
12.
控制叶绿体运动光受体下游研究进展
13.
致病性假交替单胞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特性研究
14.
产电微生物与微生物燃料电池研究进展
15.
秸秆超临界水气化制氢的生命周期评价
16.
乳酸分离稻草中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研究
17.
超声波预处理协同固体酸水解小麦秸秆制备乙酰丙酸的研究
18.
镉胁迫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19.
春小麦碳同位素分辨率及相关指标数量遗传分析
20.
干旱胁迫对柽柳-肉苁蓉碳水化合物分配及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21.
N,O-羧甲基壳聚糖对高粱种子萌发的影响
22.
三唑醇拌种玉米对其幼苗几项生理指标及生长的影响
23.
竹叶提取液对黄豆脲酶活性的影响
24.
酵母废水降解菌A-2的筛选与鉴定
25.
病菌侵染拟南芥对光系统Ⅱ的损伤
26.
低温胁迫对胡芦巴幼苗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27.
牛血清白蛋白对连香树PCR反应体系的优化
28.
电场强化臭氧传质效果的研究
29.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症病毒方法的建立
30.
彩色马蹄莲“凤眼”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31.
龟背竹的离体培养和快速繁殖
32.
线粒体研究现状及其在热带作物中的应用前景
33.
水稻两系不育系广占63S颜色遗传研究
34.
超氧化物歧化酶在酿酒酵母碱胁迫抗性中的功能研究
35.
基因芯片技术及其在植物中的应用
36.
植物开放式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37.
植物组织培养中污染的原因分析及控制
38.
东北产香菇中多糖含量的提取及测定研究
39.
98份燕麦品种性状变异的研究
40.
芭蕉芋套作玉米不同模式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41.
芝麻主要农艺性状与产量相关性及通径分析
42.
柴达木地区氮·磷·钾施肥量不同组合对大蒜蒜薹与蒜头产量的影响
43.
不同温度对厚皮甜瓜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44.
不同配方酵素菌肥对草莓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5.
盆栽新品黄茉莉穴盘育苗的研究
46.
爱玉子与其传粉小蜂共生体系的研究
47.
胡颓子苗木的年生长规律初探
48.
唐古特大黄和绿茶不同溶剂提取物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的研究
49.
超声辅助去除烟草薄片烟梗中果胶的方法研究
50.
野生长果桑与桑树栽培品种远缘杂交育性研究
51.
安徽省黄山浮溪珍稀药用植物资源
52.
易县栽培西陵知母菝葜皂苷元含量的研究
53.
羊耳菊提取物的抑菌动力学研究
54.
我国木通科药用植物的种类与分布
55.
五味子鲜叶化学成分研究
56.
中国水仙花香对人体血压心率和呼吸频率的影响
57.
贵州百合科药用植物资源的调查研究
58.
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的大鼠肠内菌群代谢研究
59.
抗传支复方中药口服液对小鼠的抗炎作用研究
60.
镰形棘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61.
山奈提取物对食用油脂的抗氧化作用
62.
山奈研究进展综述
63.
中药毛蕊花研究现状
64.
赤霉素对川续断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65.
盐地碱蓬食用价值的研究
66.
复合酶法提取大青叶多糖的工艺研究
67.
中药降香研究概况
68.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植物类道地药材可持续生产探讨
69.
鹰潭市主要树种优良种质资源概况及开发利用
70.
水芹烯的来源·合成及应用
71.
欧洲七叶树扦插繁育技术研究
72.
不同基质对红叶石楠插穗生根的影响
73.
能源植物小桐子育苗研究进展
74.
连栽桉树人工林及其林下植被的研究进展
75.
栓皮栎水分利用效率的动态变化
76.
秦岭北坡不同林龄栓皮栎种子雨与种子库动态
77.
寒兰盆苗栽培适宜基质配比研究
78.
贵州省风冈县田坝村茶树栽培循环经济集成技术“3R”分析与应用推广
79.
乌尔禾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化学性质的差异
80.
南京椴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81.
江苏沿海防护林生态服务价值核算方法探析
82.
芷村林场华山松母树林子代的林木生长效益测定
83.
土壤-水稻体系总镉含量的测定及其相关性研究
84.
不同种植年限设施土壤容重与孔性分析
85.
西宁北山土壤性质与植被关系探讨
86.
围栏草原与放牧草原对苏打盐碱土理化性状的影响
87.
城市污泥施入对不同类型土壤磷酸酶活性的影响
88.
包膜缓/控释肥料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89.
山楂叶悬钩子锈病冬孢子生物学特性研究
90.
花生田环境中毒死蜱的残留行为及安全性评价
91.
β-1,3-葡聚糖酶和几丁质酶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92.
赤眼蜂防治甘蔗螟虫应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93.
植物内生菌及其代谢产物抗虫活性研究进展
94.
入侵植物加拿大一枝黄花研究进展
95.
2008年上海城市绿地植物雪害调查分析
96.
几种动物纤维微观结构的研究
97.
禽A类传染病毒力检测软件的开发
98.
革胡子鲶体表粘液抗菌肽的分离与纯化及抑菌活性研究
99.
河南发现野生白化环颈雉
100.
肉鸽葡萄球菌病的诊断及病理形态学观察
101.
贵州省两栖动物新纪录——镇海林蛙
102.
B6-Co小鼠眼角膜组织观察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
103.
斑点叉尾鮰下脚料鱼糜加工漂洗工艺研究
104.
毛蚶保活技术研究
105.
金鳟骨骼系统解剖观察
106.
功能性猪α干扰素基因的表达及活性检测
107.
TAP-HP-β-CD包合物在体外释药和鸡体内的药动学研究
108.
他留乌骨鸡种质资源特性及保护开发策略
109.
复方酸制剂体外抗新城疫病毒试验
110.
苹果渣与玉米秸秆混贮饲料应用于肉牛育肥的研究
111.
菌渣混合发酵技术及产品应用效果调查
112.
浙江东极岛夏季岩礁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格局
113.
工厂化养殖丁鱥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114.
抚河河口浮游动物多样性研究
115.
3种优质淡水鱼类的含肉率·肥满度及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
116.
精养鱼池浮游生物及其鱼产力分析
117.
青海藏雪鸡和高山雪鸡血清淀粉酶同工酶酶谱研究
118.
中国林蛙胚胎发育的研究进展
119.
地理标志产品抚顺哈什蚂特征元素及其与土壤环境相关性研究
120.
广西自治区宜州市养蚕环境调查
121.
内蒙古大兴安岭东南部地区霜冻特征分析
122.
宿州市近56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123.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林区森林气象火险指数的适用性研究
124.
莱州湾风暴潮天气的气候特征及预报
125.
8月7日葫芦岛地区局地大暴雨漏报原因分析
126.
葫芦岛市一次冻雨寒潮天气过程分析
127.
沈阳桃仙国际机场一次暴雪过程分析
128.
泰安市一次大雨—暴雨天气过程中小尺度成因分析
129.
沈阳近59年来气温异常偏低的严冬天气分布特征
130.
Argo温盐资料在BCC_GODAS2.0中的同化试验
131.
呼伦贝尔市冰雹时空分布特征及类型分析
132.
呼伦贝尔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133.
阜新市彰武县大雾特征与地形的关系
134.
青藏高原东北部边坡地带气候变化及对牧草生长的影响
135.
辽宁极端降水事件的时空特征分析
136.
用积分湿度指标方法评价大石桥地区旱涝程度
137.
1979~2008年罗定市农业气候资源及灾害风险评价
138.
精细化气象灾害预警短信息发布系统
139.
海南岛秋季旱涝的模糊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研究
140.
若尔盖高原湿地研究10年回顾与展望
141.
水库流域生态补偿标准测算方法研究
142.
本溪地区旱涝强度指数变化与预测
143.
澜沧江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研究
144.
衡阳市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145.
秦淮河、太湖和钱塘江水质比较研究
146.
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研究
147.
石油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原位修复研究
148.
渭河流域水污染现状分析与治理对策
149.
渤海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
150.
基于粗集-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水质指标约简研究
151.
土壤重金属植物有效性研究进展
152.
超滤组合工艺去除原水中天然有机物的研究进展
153.
南澎列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演化特征
154.
重庆市生态环境建设区域配置初步探讨
155.
IC反应器处理垃圾渗滤液的特性研究
156.
新型一体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化粪池污水的研究
157.
绍兴市热电站·五金电镀厂铅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58.
长兴县北部地区的土地利用与水质响应研究
159.
“5.12”地震重灾区陇南某沟泥石流特征及防治对策
160.
苏州圩区的治理思考
161.
凹土陶粒固定微生物对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
162.
河北省农村饮用水源水质健康危害的风险度评价
163.
南京市内秦淮河河岸景观改造思路探讨
164.
高度城市化背景下的耕地保护模式研究——以深圳市为例
165.
滨海水上运动公园景观规划
166.
地域文化的写照——董永公园解读
167.
城市边缘林地资源的发展与利用——天长市森林公园的改造思路
168.
神农架旅游资源及其利用
169.
城市生态社区评价体系优化探讨
170.
大学校园植物景观的生态及文教功能
171.
兴平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172.
生态设计与城市近郊绿地景观建设
173.
南宁市节日花坛花卉种类调查与应用研究
174.
旅游资源开发评价——以巫山县为例
175.
赤水市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
176.
未来10年中国粮食储备合理规模预测
177.
排污权交易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178.
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的动态响应过程
179.
外来物种入侵的法律对策分析——以国际环境法风险预防原则为视角
180.
区域发展中的模式观研究
181.
农民利益表达路径探析
182.
IPO融资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影响研究
183.
“主导产业、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化中的误用研究
184.
基于RS的枣庄市近20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研究
185.
湖南省补充耕地数量质量按等级折算试行研究
186.
具体树种的土地适宜性评价研究概况
187.
基于ISM技术的云南林业产业发展规模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188.
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现状、根源及对策
189.
我国财政支农政策有效性的评析
190.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系统思考
191.
农村和谐民主家庭教育模式构建问题研究
192.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进城过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193.
东部产业转移与少数民族地区劳动力资源转型
194.
热区农业信息不对称的有效解决途径探讨
195.
中部地区农民增收影响因素的模型与实证分析——以江西省为例
196.
四川省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同组织模式的风险研究
197.
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的县级城镇建设用地指标分解
198.
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与环境耦合协调度研究——以四川省18个地级城市为例
199.
西安市公众对耕地保护的认知程度调查
200.
征地农转非人员非农就业发展取向
201.
基于种群生态学的农业科技园区研究
202.
基于UHF RFID标签的农产品可追溯系统研究
203.
农业信息系统安全中的蜜罐技术
204.
基于RBFNN的农业环境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故障诊断方法
205.
基于熵值法的县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以石家庄市为例
206.
兰州市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为例
207.
基于MAPGIS的基本农田保护规划图制作——以绵阳市涪城区为例
208.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竹块颜色分类方法研究
209.
基于TM影像和DEM的佳县水土流失强度监测方法的研究
210.
基于支持向量机分类的图像识别研究
211.
基于OpenCV的烟叶图像处理技术
212.
基于模糊控制的水产养殖环境参数监控系统设计
213.
印度农业信息系统及其应用
214.
农作物种植面积遥感提取研究进展
215.
宁夏农业信息需求-服务差距模型及评价研究
216.
基于网络本体语言OWL数字化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预案要素的实现
217.
GA_3预处理对百合切花保鲜效果的影响
218.
枸杞子冷冻干燥和热风干燥的品质比较
219.
红烧肉的冷冻干燥工艺研究
220.
4LZ-1.2型水稻联合收割机的设计研究及工作参数分析
221.
北方农村土灶地热采暖技术及其应用
222.
多孔管地下灌溉孔口出流分析研究
223.
小型电动可遥控水草收割机的研制
224.
太阳能热水工程在小城镇住宅中的应用
225.
互动式教学法在《食品标准与法规》教学中的应用
226.
农业高职教育考试方法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27.
《园林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28.
基于农村生源高职生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攻略
229.
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改革探讨
230.
高等职业院校园林专业学生技能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31.
高等院校园林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以丽水学院为例
232.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233.
《植物学》绪论课的教学实践
234.
高羊茅生长对不同处理铜尾矿的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235.
IC反应器处理啤酒废水的启动试验研究
236.
菊芋制备生物乙醇的研究进展
237.
万源茶区历史文化探究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