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10年第23期
1.
《安徽农业科学》植物保护类论文与植物保护类中文核心期刊的比较
2.
云贵高原石漠化与古气候演变分析
3.
用最短路径传递共表达预测拟南芥基因功能
4.
毕节国家森林公园蕨类植物区系研究
5.
反应面分析在田间试验中的应用
6.
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氧化17β-雌二醇的研究
7.
水对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的影响
8.
人工老化对向日葵种子活力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9.
控制叶绿体运动光受体研究进展
10.
水分胁迫对白三叶叶片脂质过氧化作用及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11.
草莓EST中SSR位点分析
12.
转基因大豆MON89788检测质粒标准分子的构建与应用
13.
一种快速高效提取革兰氏阳性菌微杆菌基因组DNA的新方法
14.
抗黄瓜花叶病毒RNAi载体的构建及烟草的转化
15.
海门山羊肌肉组织学特性的研究
16.
月季RcLEA基因表达提高大肠杆菌对非生物胁迫耐性
17.
锦州地区大风气候特征及环流形势分析
18.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对杂交水稻裂颖种子的识别研究
19.
催产素在广西本地水牛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免疫组化定位
20.
辽宁省二氧化碳排放现状调查及减排措施研究
21.
从汶川地震汉中农房震害浅析生土结构抗震能力
22.
植根于地域文化的红色主题公园景观规划设计——瑞金市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纪念园设计的启示
23.
“兰亭山水”居住区景观环境规划设计
24.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数字
25.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植物选用案例分析
26.
部分箬竹属植物的叶绿体DNA分析
27.
马铃薯试管薯诱导体系的研究进展
28.
秸秆生物反应堆对温室茄子光合能力的影响
29.
超级稻新品种淮稻11号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30.
适合全程机械化作业的双低油菜新品种镇油5号(原名镇2405)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31.
紫甘薯色素的研究进展
32.
旱冬瓜种源/家系苗期生长指标的研究
33.
基于动态试验设计思想的冬小麦产量形成过程研究
34.
冬小麦轮选987的生育特性及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35.
江淮地区芝麻种植现状·低产原因及高产栽培技术
36.
气候条件对马铃薯产量的影响及产量预报模型研究
37.
湖北海棠提取液对三峡紫皮大蒜生产的影响
38.
秋水仙素诱导草木樨的研究
39.
古村落在寨墙营建中体现的传统营城理念——以临沣寨为例
40.
微生物磷脂酶C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
41.
沉水植物黑藻的特性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42.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引言
43.
新疆泥火山土壤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研究
44.
室内观赏花卉水培移栽技术研究
45.
一次罕见的初春冰雹过程分析
46.
委陵菜属植物叶表皮微形态及其与环境关系
47.
快中子辐射对泰国水稻品种Jao Hom Nin直链淀粉含量和支链淀粉结构的影响
48.
人文与自然融合的生态景观建设——以常熟市宝岩生态观光园景观改造为例
49.
济南53种淡水藻的形态鉴定及总脂含量测定
50.
安康地区泥鳅胚胎发育研究
51.
种植密度与施氮量对烤烟生长发育及产质量的影响
52.
生态和栽培因素对烟叶腺毛密度及分泌物的影响综述
53.
不同来源铁皮石斛不同部位生物碱的分布规律研究
54.
文冠果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55.
铅胁迫对费菜叶绿素含量及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56.
超声与双水相体系耦合提取竹叶总黄酮研究
57.
柴胡不同部位中8种微量元素的综合评价
58.
番荔枝果皮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59.
八角茴香的化学成分研究
60.
无花果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筛选
61.
Cu~(2+)诱导刺激对喜树悬浮培养细胞喜树碱生物合成的影响
6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海南木莲叶·枝中总三萜酸的含量
63.
山西省野生菊科药用植物资源研究
64.
石杉碱甲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进展
65.
猪核转录因子C/EBPβ基因3′末端部分序列的克隆
66.
牛SLC27A1基因SNPs筛选及其与中国荷斯坦奶牛产奶性状的关联分析
67.
牛体外发育胚胎特定阶段差异表达基因研究
68.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摘要
69.
中药“三仙保健散”对肉仔鸡免疫功能的影响
70.
3种重金属离子对中华鳑鲏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研究
71.
稻田养蟹“盘山模式”的水温特征分析
72.
冷暴露对虎纹蛙非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影响
73.
大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鱼类调查及多样性分析
74.
欧洲淡水鱼前处理加工技术与装备
75.
底栖鱼类对水田土壤微生物的扰动效应
76.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球囊霉素相关土壤蛋白与有机碳及土壤质地的关系
77.
吉林西部土壤微量营养元素有效量及其影响因素
78.
干热河谷不同林地土壤有机碳和颗粒态有机碳的含量比较
79.
ICP-MS测定无公害农产品土壤样中的铅·镉
80.
小麦秸秆碳氮比调控施用对烟叶氮磷钾吸收的影响
81.
氮磷钾对早熟桃(千代姬)的影响
82.
河西平川灌区绿肥压青后氮肥最佳减施比例
83.
小麦品种感染赤霉病的独立性检验
84.
大麦黄矮病毒合肥分离物的鉴定及CP基因进化分析
85.
科技论文写作规范——标点符号
86.
普通小麦-柔软滨麦草易位系M8657-4抗条锈病基因的遗传分析
87.
江苏省徐州地区蜻蜓目昆虫区系分析及多样性研究
88.
基于ε-支持向量回归机的小菜蛾预警模型
89.
春小麦蚜虫空间分布型及抽样技术研究
90.
马尾松毛虫越冬代幼虫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91.
内蒙古地区8种主要蝗虫基因组DNA多态性的RAPD标记研究
92.
棕榈蓟马研究综述
93.
取代芳烃对大型蚤急性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94.
绿色木霉改良菌株在蔬菜生产中的应用研究
95.
20%苄·乙可湿性粉剂在水稻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96.
4-甲基胍基丁酸的合成研究
97.
蜡蚧轮枝菌MZ041024菌株对甜菜夜蛾二龄幼虫的致死中浓度测定
98.
凝胶渗透色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葡萄中多菌灵和噻菌灵残留
99.
噻虫啉在土壤和稻谷中的残留研究
100.
基于LabVIEW的农药残留检测系统
101.
微生物农药的研究进展
102.
优化混凝沉淀法处理乐果农药废水的研究
103.
石羊河流域气候与主要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
104.
干旱胁迫对苗期甘蔗叶片水分和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
105.
水分胁迫对苹果矮化砧木主要光合参数的影响
106.
辽宁本溪市自然降水趋势变化与农业旱涝程度分析
107.
辽宁新民近50年作物生长季农业旱涝程度分析
108.
江淮流域典型旱涝年夏季大气中的水汽输送和收支特征分析
109.
鸭绿江口及东港近海降水与旱涝分析
110.
黄土高原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模型研究新思路
111.
影响灵武长枣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初步研究
112.
大连地区2008年“倒春寒”成因分析
113.
海阳市苹果和桃树开花期间气象条件分析
114.
中国气候变化温度指数的空间特征
115.
利用RegCM3模式模拟新疆区域气候
116.
全球变暖背景下江淮地区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117.
湖北西北部一次局地暴雨的发生机理
118.
河南省一次大范围暴雪过程诊断分析
119.
汾河源头珍稀濒危植物研究
120.
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的培养条件优化及其絮凝成分分析
121.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法动态评价沈阳市水资源
122.
三峡库区消落区生态安全预警系统研究
123.
确定河流纵向离散系数的SVM算法
124.
安徽省水资源承载力动态变化研究
125.
基于熵权的TOPSIS模型在烤烟节水灌溉制度优选中的应用
126.
北汝河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水质生物评价
127.
沙河上游水系底栖水生昆虫群落构成及水质生物评价
128.
折流式表面流湿地对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
129.
不同pH值条件下铜绿微囊藻与附生假单胞菌磷代谢研究
130.
固定化藻菌去除淡水养殖废水氨氮效果及模型拟建
131.
铅镉复合污染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132.
Hg~(2+)和Al~(3+)单一及复合污染对小白菜生理特性的影响
133.
铜胁迫对小麦幼苗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
134.
人工湿地野茭白对酸性重金属废水的处理效能研究
135.
山东省蔬菜产地灌溉水重金属环境质量分析与评价
136.
石河子市城市生活垃圾的组成及理化性质分析
137.
苯酚苯胺类化合物毒性预测
138.
喀什市上市蔬菜重金属污染现状分析及评价
139.
广州市石牌市场食用菌重金属含量及评价
140.
江蓠对重金属镉的吸附·吸收和积累特性研究
141.
可溶性大米蛋白水解液的干燥工艺
142.
马铃薯淀粉废水循环利用蒸发设备工艺设计
143.
亚麻木酚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144.
褐藻海带多糖的微波辅助提取工艺研究
145.
棉杆水解制备木糖的研究
146.
木薯粉浓醪酒精同步糖化发酵工艺研究
147.
广西北海红树林土壤放线菌的分离与鉴定
148.
基于主成分回归法的稻飞虱百穴虫量冠层光谱检测
149.
1971~2000年大兴安岭北部林区雷暴活动规律
150.
江苏地区黑麦草冠柄锈病的发生和病原鉴定
151.
基于计算机视觉和神经网络的芒果外观等级分类研究
152.
吉林省生态足迹的计算与动态分析
153.
气象卫星遥感预警延安林草火灾研究
154.
NCEP/NCAR再分析温度·位势高度和风速场资料在上对流层/下平流层的适用性评估
155.
紫罗兰预处液及其保鲜机制研究
156.
河北省雷电灾害分布特征研究
157.
永宁—泸沽湖地区摩梭人山林自然圣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158.
廊坊市“城市旺点”小区景观设计引发的思考
159.
原风景对景观感知影响的量表设计与分析
160.
西部欠发达地区新城镇规划布局探析——以陕西省大荔县羌白镇镇域规划布局为例
161.
三峡地区小城镇的环境保护规划
162.
杭州岳王庙景观水体生态修复工程研究
163.
北方村镇生态景观的设计思考
164.
基于休闲视角下的怀化市旅游业空间布局构建
165.
滇池流域农业沟渠系统景观特征分析
166.
Vc对黑色素癌细胞A375生长抑制作用的研究
167.
NO荧光探针应用于植物细胞的研究
168.
使用者视角对于我国城市公园建设的指导意义研究——《城市公园的反思:公共空间和多元文化》引发的思考
169.
高低空急流对广西强降雨作用的初步分析
170.
白花除虫菊四倍体与二倍体株系花粉粒的比较研究
171.
基于IHS的多源遥感影像数据融合研究
172.
二氯喹啉酸药害的生物测定
173.
乡镇自动气象站等值线要素图绘制技术
174.
怒江流域近30年太阳总辐射变化趋势
175.
安昌河流域植被覆盖的遥感动态研究
176.
极大螺旋藻藻胆蛋白α亚基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77.
不同保鲜液对黄姜花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178.
菊花染色体倍性鉴定研究
179.
1株脱毛蛋白酶生产菌株的选育和鉴定
180.
中草药提取液对黄瓜苗期杀根结线虫的活性研究
181.
2BDQ-8型水稻直播机的研制与应用
182.
基于DS18B20数字温度传感器的温室环境采集系统设计及应用
183.
本刊提示
184.
种子清选机喂入量的动态检测与控制系统设计
185.
微生物预处理稻草秸秆产沼气试验研究
186.
基于灰加权关联度的沼气建设项目环境综合评价方法
187.
太阳能在夏热冬冷农村地区的应用研究
188.
农业生产外部环境成本的经济分析——以水稻生产为例
189.
西南旱灾对农业经济的影响及对策
190.
陕北地区坡耕地种植结构的可拓决策分析
191.
重庆市农村土地流转的农户供求意愿研究
192.
产业链视域中的日本农业产业发展经验及其启示
193.
小城镇地价时空变化驱动机制研究
194.
城乡结合部农地城市流转决策框架及管控系统设计
195.
新疆农产品贸易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96.
关于更改农民工称呼的现实思考
197.
服务于中西部县域经济的大学生村官职业路径研究
198.
耕地保护中的农民参与探讨
199.
基于技术设计层面的我国农村土地闲置问题分析
200.
耕地保护中区域协调保护模式的博弈
20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基于熙玉村的实证调研
202.
农村居民健康公平性研究——以迁安市为例
203.
抗战时期中国“农都”形成诸因素
204.
农村社会经济统计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研究
205.
在《微生物学》教学中补充生物有机肥部分的内容设计
206.
基于概念图策略的教学研究——以高等农业院校化学课程为例
207.
地方农业院校特色发展的战略思考
208.
《植物组织培养》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
209.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10.
高职生物技术专业《生物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11.
地方本科院校园林专业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探讨——以怀化学院实践教学基地为例
212.
1959~2008年辽宁省浅层地温变化趋势分析
213.
旅华欧洲游客旅游决策行为模式研究——以西安入境欧洲游客为例
214.
朝阳干旱类型与粮食产量及抗旱对策
215.
非线性探空因子的雷暴分级潜势预报
216.
近50年来海南岛东部台风记录及其灾害性评价
217.
旅游气候舒适度研究——以重庆市合川区为例
218.
银杏叶水提物对小麦的化感作用研究
219.
浒苔制作有机肥研究
220.
用于DNA转染的PRRSV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改建及应用
221.
IBA对毛花点草水插生根的影响
222.
山东省滨州市干热风气候特征及对小麦千粒重的影响分析
223.
枣庄市黑杨直径结构的模拟研究
224.
一次切变线暴雨过程的数值模拟及诊断分析
225.
东北冷暖夏变化特征
226.
色季拉山云杉林枯落物持水性能研究
227.
人工神经网络在棉铃虫发生等级预报中的应用
228.
基于WebGIS的地价管理信息系统
229.
电子鼻在果蔬品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
230.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农村无线基站最优传输路径的研究
231.
农业环境参数检测WSN网关设计
232.
烟用香精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233.
桐油衍生物/苯乙烯无皂乳液聚合动力学研究
234.
3种材料燃烧烟气对矮牵牛生理生态特征的影响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