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09年第10期
1.
我国畜牧兽医类专业期刊分类的建议
2.
基于优化灰色模型的江苏农村社会总产值预测
3.
基于核主成分-聚类分析的土壤质量评价方法
4.
基于均匀设计法优化农村水泥路混凝土配合比的研究
5.
酵母基因表达调控关系的构建及其统计特性分析
6.
产酱香芽孢杆菌几种发酵产物的测定
7.
荧光法测定注射液中葛根素的含量
8.
HPLC法测定大豆苷元的平衡溶解度和表观油水分配系数
9.
丹参壳聚糖眼用凝胶的制备及质量控制
10.
壳聚糖-亚铁离子络合物在卷烟滤嘴中的应用
11.
聚乙二醇渗透胁迫对藜幼苗叶片干旱诱导蛋白和可溶性蛋白的影响
12.
啤酒大麦幼胚愈伤组织诱导和植株高效再生
13.
柱杨的高效离体快繁技术
14.
仙茅地下茎段组织培养研究
15.
中华芦荟的离体快繁技术研究
16.
大樱桃砧木吉塞拉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17.
高原鼠兔HIF-1α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细胞表达和定位
18.
鹤望兰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的研究
19.
一株光合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处理污水能力的研究
20.
优化醋酸钾(KAC)法提取蚜虫基因组DNA
21.
BA、NAA在柽柳离体快繁中的应用
22.
降解六六六低温单菌的选育研究
23.
絮凝剂高产菌株的离子注入诱变选育
24.
产β-半乳糖苷酶芽孢杆菌的筛选及产酶条件的优化
25.
适于长竹蛏的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26.
多重PCR法在微卫星标记中的效果观察
27.
利用RAPD分析辐射所得水蜡幼苗的遗传多样性
28.
C型口蹄疫病毒VPI基因的克隆及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29.
42个杂交粳稻亲本SSR指纹图谱的构建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30.
酵母能量偶联酶法合成Gln体系的建立及条件优化研究
31.
毕赤酵母分泌表达SAMS及表达产物活性分析
32.
北京3株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HA基因的序列分析
33.
海南五指山猪SLA-DQA基因cDNA全长的克隆分析
34.
渤海黑牛H-FABP基因外显子2的序列测定与分析
35.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ORF7基因的表达和重组蛋白的纯化及免疫学活性分析
36.
巢湖鸭Ghrelin基因外显子3的SNP检测及其与体尺性状的关联分析
37.
氮磷肥料与水稻产量性状关系的研究
38.
海南野生观赏植物资源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
39.
庐山风景名胜区南山通远园门规划设计研究
40.
假丝酵母的诱变育种
41.
钠钾交互作用下水稻生长和营养元素吸收特征研究
42.
杂交水稻超高产精确施肥研究及示范效果
43.
花后灌水对强筋小麦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44.
小麦受旱对产量及生育性状影响研究
45.
NaHCO_3胁迫对燕麦幼苗生长及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46.
禾本科三个物种花粉粒及叶片扫描电镜观察
47.
不同播期对甜高粱产量和锤度的影响
48.
遮阴对狼尾草光合特征的影响
49.
气候因子对不同栽培模式下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比较
50.
降低菠菜中草酸和硝酸盐含量的对策分析
51.
采收前短期红膜遮阴处理对高山红景天根的生长及红景天苷产量的影响
52.
透骨草类中药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53.
光质对木立芦荟蒽醌类物质的影响
54.
莼菜药学研究概述
55.
牛角七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
56.
黄芪多糖的提取工艺及含量测定研究
57.
黄珠子草提取工艺研究
58.
宁夏枸杞鉴别方法研究进展
59.
灯盏花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积累研究进展
60.
银杏叶多糖抑制人白血病细胞增殖的试验研究
61.
高品质陆地棉农艺性状与皮棉产量的关系分析
62.
栽培调控措施对南丹烤烟香气质量的影响
63.
豆粕饲料发酵工艺的研究
64.
禽霍乱-新城疫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研究(Ⅳ报)——疫苗的田间试验
65.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獭兔肉品质的影响
66.
花茶对被动吸烟小鼠耐缺氧能力的影响
67.
江西贵溪阳际峰自然保护区蜘蛛资源的初步研究
68.
嘉陵江下游短体副鳅个体生殖力的研究
69.
中华鲟GH蛋白二级结构和B细胞抗原表位的预测
70.
一株虫生真菌的分离鉴定及杀虫活性初探
71.
设施条件下微型马铃薯晚疫病流行动态研究
72.
生附子中二萜生物碱化学成分及其杀虫活性的研究
73.
苹果褐腐病菌中草药抑菌剂的筛选及提取条件研究
74.
枸杞木虱生物药剂的筛选与天敌敏感性研究
75.
3.9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防治烟草花叶病毒病试验
76.
安全剂对酰胺类除草剂解毒的效应比较
77.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生态可持续性动态分析
78.
辽西北地区春播期干旱及增雨天气特征分析
79.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亢河沿岸植被调查
80.
深圳不同植被类型城市绿地土壤肥力数值化综合评价研究
81.
中蜂生产巢蜜关键技术研究
82.
LIS和LD-Ⅱ雷电数据质量分析
83.
积层混合云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分析
84.
汕头市某研究区茶叶种植适宜性研究
85.
基于粮食生产的时空特征的粮食安全保障研究
86.
海洋沉积物微生物多样性研究
87.
留茬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对土壤微生物量碳和有机质含量的影响
88.
不同果草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分析
89.
氯嘧磺隆对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90.
珠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资源速减原因及其保护对策
91.
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集约利用与耕地保护研究
92.
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为例
93.
东胜区哈巴格希乡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模式研究
94.
平原区与丘陵区土地整理的比较分析
95.
基于土地社会保障功能的区域土地整理社会效益测算研究——以南京市为例
96.
土地整理项目区的水土资源平衡分析——以温宿县托乎拉乡为例
97.
施用沼肥对改善农田径流水质和减轻水源地环境污染的影响
98.
珠江口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布特征研究
99.
优化环境管理中污染控制方案的探讨
100.
浙江三市水稻Pb污染原因研究
101.
多金属氧酸盐光催化降解有机磷农药的研究
102.
郑州市5区土地整理综合效益评价研究
103.
污泥土地利用的风险与控制
104.
豫西山地自然灾害链效应研究
105.
海南省南渡江流域水环境容量研究
106.
利用光合细菌调节养殖用水的比较试验
107.
潜流人工湿地修复河道水质研究
108.
不同保鲜剂对六出花切花的保鲜效果研究(Ⅱ)
109.
贵州夏季商品马铃薯贮藏研究
110.
黑玉米饮料的工艺与配方研究
111.
胡萝卜甜橙复合饮料的研制
112.
分子蒸馏精制肉桂油的研究
113.
L-阿拉伯糖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
114.
农业运输问题的一个新算法
115.
由膜孔灌水流推进和消退资料推求灌溉质量指标研究
116.
渭河流域陕西灌区节水灌溉模式分析研究
117.
卡箍式柔性伸缩管接头在雪卡水电站的应用与研究
118.
烤烟监控系统中SD卡的应用研究
119.
浅析HH2/ML2X型快速测墒仪的应用效果
120.
膏桐叶浸提液对其种子萌发的影响
121.
不同营养基质对盆栽广玉兰生长的影响
122.
广东南方红豆杉受雪灾影响调查及保护对策
123.
冀北山地萌生白桦每丛合理保留株数的研究
124.
西双版纳望天树林十五年的动态变化研究
125.
基于现实竞争力的河北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126.
三峡库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127.
广西亚热带蚕丝产业发展与展望
128.
论我国农业的结构演化与功能拓展
129.
税收政策与旅游经济发展的相关性分析
130.
基于Topsis法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地区差异评价——来自31个省市农村地区的实证
131.
辽中南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实证分析
132.
从土地产权制度看征地中农民利益的缺失
133.
对开拓发展农村消费品市场的思考——以湖北省浠水县为例
134.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组织化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135.
农村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农村养老保障面临的难题
136.
新农村建设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37.
江苏省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
138.
排污权初始免费分配与有偿分配的比较研究
139.
农村地区环境监测与人才需求研究
140.
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的农村成人教育供求分析
141.
农村住宅的社会思考
142.
义务教育背景下农村女童辍学救助机制新视野——基于经济因素的分析
143.
发展中国家粮食危机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分析
144.
我国完善植物新品种保护制度的战略定位
145.
论我国清洁生产法律制度的完善
146.
食品安全信息管理的博弈理论与分析
147.
后奥运时期我国农村体育发展潜质研究
148.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色彩审美
149.
欧盟双壳贝类卫生管理体系研究
150.
聊城市居住区绿化植物利用现状及调整对策
151.
粉花绣线菊栽培繁殖及园林应用
152.
观赏羽衣甘蓝在上海园林中的应用
153.
南京市莫愁湖公园观赏植物资源调查
154.
“两型社会”背景下宜居生态城市建设探讨——以湖南衡阳为例
155.
农村拆迁安置小区户外空间环境设计研究——以江苏省泰州市高港区庆丰村为例
156.
当代建筑景观设计中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解读贝聿铭先生的苏州博物馆新馆设计理念
157.
邛海公园植物配置研究
158.
苏州环古城西段绿地景观规划
159.
浅析咸阳西渭苑公园设计中的地域文化特色
160.
建筑与城市景观研究
161.
传统文化与现代景观的交融——合肥市政务文化新区创业园规划构思剖析
162.
山水型人居环境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以苏州市部分中高档住宅小区为例
163.
城市住宅区优化布局研究——以益阳市为例
164.
少数民族地区城乡关联发展综合评价——以新疆为例
165.
成渝区域乡村旅游基地构思探讨
166.
生态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发展演变研究——以河北省为例
167.
乡村旅游可行性及开发策略研究——以天津市北辰区前堡村为例
168.
广西垂直绿化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69.
可视化手法在森林健康经营中的应用
170.
农业旅游示范区旅游设施建设研究——以苏南地区为例
171.
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类型及特征
172.
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旅游品牌价值与运营
173.
天柱山旅游开发之资源整合
174.
湿地旅游可持续开发探讨
175.
旅游口碑及其传播影响力研究
176.
旅游开发与节日民俗文化变迁的互动关系分析
177.
中国旅游业竞争力的时间格局
178.
鹤城区农村居民点合理布局研究
179.
“公司加农户”的历史演变与制度反思
180.
基于MAPGIS的莱西市土壤空间数据库建立研究
181.
试论新形势下农科高职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182.
县域农业资源与环境管理决策支持系统设计与实现
183.
面向构件的“农家书屋”图书信息化管理系统开发研究
184.
论明清时期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
185.
乡村工业化背后的隐忧
186.
2003~2007年注册茶保健食品的情况分析
187.
民族传统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研究进展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2
2021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