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07年第27期
1.
苯达松敏感致死恢复系的辐射诱变和筛选
2.
水稻籽粒灌浆的研究进展
3.
野生型根癌农杆菌对马铃薯的遗传转化研究
4.
环糊精及环糊精葡萄糖基转移酶特性研究
5.
顶坛花椒花粉活力及其对Zn的响应研究
6.
低温胁迫对不同耐寒性茄子品种光合特性的影响
7.
扶郎花离体后生理反应及保鲜剂的应用
8.
芽变毛白杨及其亲缘种扦插生根过程中内源激素含量的动态变化
9.
香蕉枯萎镰刀菌的核糖体DNA-ITS区段序列分析
10.
大肠杆菌原核表达载体pSBET-His的构建
11.
猪圆环病毒Ⅱ型ZZ株ORF2基因的扩增、测序与序列分析
12.
金叶日本冬青试管苗移栽技术研究
13.
川芎的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4.
蝴蝶兰组织培养及诱变育种的研究进展
15.
枇杷花药培养诱导愈伤组织的研究
16.
蝴蝶兰叶片离体培养中与褐变相关的酶研究
17.
澳冰草中一个新型α-gliadin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18.
现代生物技术与湖北民族地区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19.
西瓜SRAP-PCR程序和体系优化
20.
8种产地铁皮石斛蛋白质和同工酶分析
21.
野猪、家猪及其杂种猪ACSL4基因部分内含子的克隆和多态性分析
22.
红树秋茄愈伤组织诱导的初步研究
23.
水稻粒重基因定位克隆研究
24.
多元线性回归与相关分析在棉种SGK791高产栽培研究中的应用
25.
豫东平原超高产小麦主要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26.
皖稻88高产制种技术
27.
三峡库区迁建城市住区景观规划设计探析——以秭归新县城桔苑小区桔园广场为例
28.
利用油菜秸秆栽培白金针菇关键技术的研究
29.
竹在现代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30.
桂花盛花期预报方法初探
31.
植物生长素对大果沙棘地膜扦插成活率的影响
32.
广西共生型野生松乳菇的驯化研究
3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马铃薯脱毒扦插苗生长的影响
34.
布顿大麦草在退耕还草地上的表现性状
35.
长春花碱对鼠单卵裂球染色体标本制备的影响
36.
狂犬病神经元包涵体的观察
37.
酶制剂对13~17日龄滩羊消化膨化大豆粉能力的影响
38.
光明猪配套系生长发育性能测定
39.
野鄂杂交一代猪与鄂西黑猪胴体性状的比较研究
40.
猪附红细胞体病临床快速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
41.
聚肌胞注射液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和亚慢性毒性研究
42.
鸡脂肪酸性状的研究概述
43.
鸡大肠杆菌计数方法研究
44.
中国黄牛的现代保种方法
45.
新鲜饲料作物及作物秸秆高密度成型产品的试验研究
46.
皖南烟区烤烟缺镁的初步调查
47.
两种居群鱼腥草生长规律比较及成分变化的研究
48.
玄参的生药鉴定
49.
蚕用熏烟消毒剂蚕熏安的消毒机理初探
50.
催青过程中温、湿度对蚕卵孵化率的影响
51.
人参最优施肥参数的研究
52.
冬虫夏草研究进展
53.
比色法测定蒙山九州虫草中甘露醇的含量
54.
5种常见野菜的营养成分分析
55.
杜仲叶中绿原酸稳定性研究及沉降试验
56.
1株链霉菌对几种植物病原真菌抑菌活性的初步研究
57.
生物农药防治芳香木蠹蛾药效试验
58.
25%金力士防治水稻纹枯病药效试验
59.
江淮之间夏季高温热害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60.
月季抗黑斑病机理研究
61.
9种中药植物抑菌作用的研究
62.
2005年水稻黑条矮缩病轻发原因剖析
63.
宁夏的蜻蜓目昆虫资源
64.
我国微生物农药的应用现状与发展前景展望
65.
云南糯扎渡自然保护区鸟类三维专题图制作研究
66.
磁化水在草莓试管苗出瓶种植中应用
67.
元大都遗址公园道路系统调查与分析
68.
毛乌素沙地南缘植被覆盖度动态监测——以陕西省靖边县为例
69.
SPOT5卫星影像在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中的应用
70.
青刺果促腋芽分枝快繁及生根诱导
71.
解读广州市住区环境规划与建设
72.
食用菌液体发酵产漆酶的研究
73.
皖西大别山林区黑翅土白蚁蚁巢定位检索表的研制与应用
74.
西平麦区蚜虫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研究
75.
华东3省1市加拿大一枝黄花分布和发生规律的定量调查研究
76.
芒果炭疽病菌突变体和野生型的生物学特性分析
77.
不同磷水平处理对水稻田面水中磷氮浓度动态变化的影响
78.
优化施肥对皖稻68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79.
土壤侵蚀模型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80.
户用沼气池发酵料液内指标的动态监测与分析
81.
黄梅县耕地面临的严峻形势及其保护对策
82.
淮南滨海地区盐碱地改良措施
83.
施肥对水稻生长动态和穗粒结构的影响分析
84.
啤酒废水灌溉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85.
大量和微量元素肥料对冬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86.
土壤水分含量对天目琼花生理特性的影响
87.
pH值对绿色木霉合成纤维素酶的影响
88.
王二包自然保护区阔叶林的物种多样性研究
89.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
90.
重庆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问题分析及对策初探
91.
中国水环境容量研究概述
92.
安徽省秋季连阴雨天气形成条件分析
93.
生活小区中水处理及应用分析
94.
莱芜市雷暴日的气候特征
95.
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
96.
青海省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
97.
安徽省生态环境质量动态评价研究
98.
吴江东部地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足迹分析
99.
粉煤灰合成A型沸石及对电镀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100.
我国温室设施节水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101.
垃圾堆肥厂臭气的生物脱臭技术综述
102.
农家乐旅游度假村绿化规划与环境建设
103.
聊城市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对策研究
104.
沉积物中重金属释放规律研究
105.
西藏色季拉山林区近10年小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106.
江苏省耕地面积变化模型的比较分析
107.
广西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探讨
108.
三江源区高寒草甸退化草地植被恢复试验研究
109.
废铁屑-粉煤灰改性集成处理印染废水试验
110.
气候变化对莘县农业气象灾害的影响及对策
111.
常州市新北区乡镇供水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
112.
三种苔藓植物的抑菌性研究
113.
生态学在我国粮食主产区新农村建设中的运用
114.
生物降解纤维素研究新进展
115.
区域污染物削减模型的研究
116.
PRB技术及其在地下水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117.
基于农区开发的农村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118.
三亚市果蔬Cd、Pb含量及其评价
119.
湖北省恩施州岩溶地区石漠化形成过程及治理对策
120.
混凝-SBR法处理核糖核酸废水的研究
121.
生物接触氧化法处理废纸浆造纸废水
122.
诸葛菜中黄酮类化合物提取方法和抗氧化性研究
123.
香菇大枣复合保健袋泡饮品的研制
124.
琥珀核桃仁加工工艺研究
125.
洋根中低聚糖的提取
126.
食品欧姆加热技术研究进展
127.
超声辅助提取五倍子中单宁酸的研究
128.
从葛根中提取和纯化药用成分——总黄酮
129.
风味油炸花生米的研制
130.
农村的文化状况与农民的文化心态——湖北省襄樊市农村文化情况调查
131.
高等教育实行价格歧视的可行性研究
132.
新农村建设视野中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探析
133.
对和谐新农村建设中发展乡村旅游的思考
134.
加强土地估价机构监管的若干思考
135.
对农地规模经营问题的再思考
136.
论贫困地区农村中小学体育教育
137.
对《水土保持法》第十四条第四款及其相关规定之反思
138.
江苏省“三农”问题的探讨
139.
开封市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形式研究
140.
江西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教育问题研究
141.
农业现代化实现程度的灰色综合评价
142.
当代大学生在农村发展中的作用——由梁漱溟的知识分子论想到的
143.
科技对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步研究
144.
浅谈科普与农民的科技创新
145.
人工神经网络在农业自然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146.
关于建立农村公共财政减轻农民负担问题的思考
147.
基于消费心理学的企业营销策略浅析
148.
浅析甘肃省扶贫开发历程
149.
基于多种模式数字档案馆服务的实现
150.
当前我国农村文化的困境和出路——从两则报导引发的思考
151.
甘肃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探讨
152.
河北省农村居民消费-收入结构的实证分析
153.
新时期南阳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对策
154.
日本水产品流通体系的结构与特征
155.
打造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面临的问题
156.
打造柴达木盆地沙产业名牌战略的思考
157.
我国粮食生产波动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158.
基于农业产业集群的知识网络探析
159.
陕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问题初探
160.
杨凌示范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分析与优化途径
161.
重庆农村人力资源现状及开发对策
162.
浅谈江苏省常州市经济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163.
河北省农垦区和集体所有制乡村的乡村旅游模式探讨
164.
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
165.
“新区域主义”的层次特征及对“长三角”城市合作的启示
166.
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农业图书馆的建设探讨
167.
对做好气象短信编辑工作的探讨
168.
河南省林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169.
墙改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170.
ANSYS软件在农用机车内燃机连杆应力分析中的应用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0
2019
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