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农业科技
>
安徽农业科学
查看本刊
2007年第19期
1.
卫星搭载黄瓜后代的形态变异
2.
微波复合酶水解植物蛋白制取小分子多肽的研究
3.
荔枝花芽分化期预报方法研究
4.
杜梨果实挥发油化学成分的GC-MS分析
5.
灵芝孢子粉中微量镁的测定方法
6.
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清5型生长曲线的测定
7.
3种物质对番茄果实中番茄红素合成量的影响
8.
根瘤菌中固氮正调节基因nifA的研究
9.
茶新菇液体发酵培养基优化研究
10.
黄瓜光合色素与抗寒性相关关系研究
11.
ARIMA模型在马尾松毛虫发生面积预测中的应用
12.
微孢子虫入侵和进化的研究进展
13.
农业科研中显著性检验与显著性水平的讨论
14.
β-甘露聚糖酶的研究现状
15.
丁布(DIMBOA)研究进展
16.
转基因脆茎水稻的收获指数研究
17.
不同温度条件对甜高粱茎秆汁液酒精发酵的影响
18.
乙烯利在橡胶树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19.
几种玉米自交系低磷耐受性比较
20.
绿色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21.
新疆棉花产量的分析与预测
22.
不同pH值和重金属浓度对水花生生根的影响
23.
植物的盐害及提高植物耐盐性的途径
24.
结缕草属草坪草抗盐性及应用研究
25.
植物激素对黄姜叶片Fv/Fo和Fv/Fm的影响
26.
水淹对野古草和秋华柳不定根形成的影响
27.
双氢茉莉酸丙酯对不同小麦品种气体交换性状的影响
28.
魔芋与软腐病菌互作中的生理生化指标变化
29.
3种高山药用植物光合作用及光抑制机制研究
30.
盐胁迫对番茄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
31.
杂交籼稻协优084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32.
中间偃麦草优良基因向小麦的转移利用
33.
不同氮肥处理对春小麦东农124源库关系的影响
34.
土壤肥力和植株密度对冬小麦冠层结构的影响
35.
玉米新品种安玉12号的特征特性与应用
36.
冀东滨海盐碱地区水改旱棉花栽培技术
37.
甘肃省天然彩色棉研究进展
38.
安徽省夏大豆区域试验技术操作规程
39.
扎龙自然保护区羊草种群分蘖株的数量性状
40.
瓜蒌高效立体栽培的作用与技术
41.
不同浓度的外源激素对香石竹组织培养的影响
42.
精氨酸和B_9配合使用对月季切花的保鲜效应
43.
木本菊的组织培养及快繁技术研究
44.
苯甲酸钠对月季切花保鲜效果的研究
45.
板栗育苗技术研究
46.
应用臭氧·液体菌种生产无公害金针菇技术研究
47.
复合基质对瓜叶菊的穴盘育苗及后期效应的影响
48.
黄河故道地区苹果生产品种结构定位分析
49.
安徽省珍稀濒危植物观赏性评价及其应用
50.
地被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51.
豫西地区火电厂绿化模式的探讨
52.
探析城市景观道路的植物配置
53.
天津“三校区”绿地系统规划设计
54.
玉舍森林公园十齿花群落学特征研究
55.
咸宁职业技术学院扩建区园林植物配置初探
56.
森林立地分类与评价研究
57.
高校运动场草坪建植与管理
58.
山羊精液稀释液常温保存及稀释倍数的研究
59.
脂肪酸钙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
60.
日本锦鲤亲鱼培育及人工繁殖技术
61.
寡糖·柠檬酸及中药联合应用对肉鸡生产性能和免疫机能的影响
62.
鸡血液中乙酰胆碱酯酶的提取研究
63.
镉对两种泥鳅多种组织细胞转录活性的影响
64.
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基因的研究进展
65.
丹参生长发育特性研究
66.
土壤性状对野马追矿质元素含量与药理活性的影响
67.
定色前期稳温点对烟叶石油醚提取物和多酚含量的影响
68.
安康市低产茶园改造技术
69.
新疆加工番茄根部病害发生状况及综合防治措施
70.
三种寄主植物对二斑叶螨生长发育的影响
71.
带毒灰飞虱对水稻条纹叶枯病的传毒率测定
72.
广西高峰林场八角主要病害的发生及防治
73.
不同地理种群和不同化性亚洲玉米螟的有效积温和存活率的研究
74.
不同浓度生根粉溶液浸种对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75.
松材线虫传播机理的研究进展
76.
基因工程和发酵工程在植物源和微生物农药中的应用
77.
兰州市安宁区菜园土壤重金属含量分析与评价
78.
横坡垄作防止水土流失试验的研究
79.
土壤Cu~(2+)和Cd~(2+)的吸附解吸特征及差异分析
80.
桂北山区杂交油菜史力丰施硼效果试验
81.
复合污染下土壤质量评价的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
82.
加速溶剂萃取技术在土壤有机污染分析中的应用
83.
芜湖市近50年来的气候变化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84.
阳离子壳聚糖对铅·汞离子吸附性能的研究
85.
贵州乡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初探
86.
我国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立法研究
87.
尤溪罗汉山森林公园的风景资源与开发利用
88.
水资源合理配置的经济学分析及制度创新路径
89.
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90.
野罂粟生态调查及引种驯化研究
91.
合肥城市绿化的气候效应
92.
重庆市次级河流水环境污染特征及整治对策
93.
农药污染对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94.
新形势下耕地资源集约利用及其评价研究
95.
西双版纳傣族传统森林资源管理调查研究——以景洪市曼点村为例
96.
农用地生态功能价值的评估——以宜兴农用地系统固定CO_2释放O_2生态价值评估为例
97.
基于农用地分等成果的重庆市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研究
98.
西藏当雄县草地退化成因分析及开发利用研究
99.
种子贮藏的研究进展
100.
茶叶薄片的工艺研究
101.
果酒加工工艺的研究进展
102.
农村专业技术人才发展政策平台的构建
103.
发展农产品期货与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探析
104.
兽药残留对动物性食品安全的影响与控制措施
105.
乡镇财政运行中负面细节微调的研究——以江苏徐州为例
106.
转基因动物食品的安全性
107.
农产品行业协会研究综述
108.
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109.
城乡结合部农地价格确定方法的研究
110.
我国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发展历程探研
111.
新农村建设中的教育问题初探
112.
和谐社会视角下农村党群关系的研究
113.
我国农民的闲暇生活现状与改善对策——基于闲暇阅读的视角
114.
当前我国园林行业中的知识产权问题研究
115.
缩小城乡差距应发挥再分配的功能
116.
安徽省优质粮食产业工程第一阶段建设回顾与思考
117.
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思考
118.
论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建设
119.
浅析农业科技化后农民的出路
120.
恩施山区新农村建设现状与对策
121.
论我国农村科普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
122.
现代农业科技革命与我国节水农业的发展
123.
区域农业水旱灾害风险评价研究进展
124.
杨凌示范区生态观光农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25.
河南省土地管理模式的探讨
126.
解决“三农”问题与建设现代农业分析
127.
基于网络教学的农村职业教育新模式研究
128.
“后合作社法时代”农民合作的理论和实践方向
129.
我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的路径研究
130.
影响我国饲料安全的因素及解决措施
131.
新形势下太湖流域城市化发展的反思与战略思考
132.
城乡人力资源双向互动研究
133.
中国茶叶国际贸易的双品牌竞争战略研究
134.
陕西省农村小额信贷问题及对策研究
135.
我国农业结构调整的博弈分析
136.
评析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统计方法
137.
山东省农产品出口面临形势及潜力研究
138.
甘肃省农村居民收入差异分析
139.
林间沙壤土地常见作物效益比较
140.
技术性贸易壁垒对我国水产品出口的影响分析
141.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财政对农业投入的问题研究
142.
乡村旅游的农村经济地位与发展前景
143.
2006年安徽省棉花生产景气报告——CCGI在安徽省棉花生长监测中的应用
144.
GIS和RS在神府矿区土地利用中的应用研究
145.
浅谈地理信息系统在赣州市新农村规划中的应用
146.
GIS在现代景观生态研究中的应用
147.
从《农学丛书》看近代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
148.
茶在英国的普及时间辨析
149.
《茶叶审评与检验》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150.
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安全保护机制研究
151.
农林院校特困新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52.
土壤科学网络资源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53.
高职高专植物保护专业毕业生求职择业意向调查
154.
房价收入比指标因子的选择研究
155.
美国农科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启示
156.
网络故障诊断浅析
157.
论提高凉山彝族山区教育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158.
花卉学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59.
农业院校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160.
甘肃省“十一五”期间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预测分析
161.
培养农学专业学生自主学习英语的能力
162.
使用3ds max建造实验设备模型的方法及应用
163.
TBM在超长隧洞工程施工中的转场
164.
论县市域总体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协调——以浙江省海盐县为例
165.
甲酯化对γ-亚麻酸紫外吸收的影响
166.
南方CASS软件通过测量的高程点计算土方的探讨——以龙川县龙母镇土地整理项目为例
167.
六盘山区伏毛铁棒锤生态适应特征研究
168.
猕猴桃溃疡病菌噬菌体的初步研究
169.
甘薯黑斑病的发生及综合防治
期 号: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20
19
18
17
16
15
14
13
12
11
10
09
08
07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2
2021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