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
首页
|
搜索
期刊导航
>
基础科学
>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查看本刊
2009年第S2期
1.
负载型复合半导体光助催化二氧化碳和甲醇直接合成碳酸二甲酯(英文)
2.
采用晶型沉淀法高效分离和回收电镀污泥重金属(英文)
3.
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复合阴极材料的性能(英文)
4.
交联杂萘聚醚酮质子交换膜的合成及性能研究(英文)
5.
二氧化碳与环氧丙烷、苯基缩水甘油醚的三元共聚物的制备与性能(英文)
6.
聚甲基乙撑碳酸酯/淀粉复合材料的形貌、机械性能和热性能研究(英文)
7.
再生骨料混凝土耐久性能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8.
一种新型固-固相变储能材料的制备及其表征(英文)
9.
新型含微观相分离结构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的化学稳定性能表征(英文)
10.
LiFe_(1-x)Mg_xPO_4/C的制备和性能研究(英文)
11.
一种新的环保型退镀液的研制(英文)
12.
线路板蚀刻废液资源化处理清洁生产工艺(英文)
13.
线路板废弃污泥资源化无害化处理新工艺(英文)
14.
功能化聚甲基丙烯酸酯的制备及对化学战剂模拟剂的作用(英文)
15.
橡胶混凝土改良之研究(英文)
16.
磺化聚芳醚酮的合成与表征(英文)
17.
原子配比对PtMoNi/C催化剂性能的影响(英文)
18.
PVA膜在土壤中之热降解研究(英文)
19.
掺铝P型单晶硅尾料真空冶炼提纯研究(英文)
20.
模板法合成介孔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英文)
21.
两种不同的化成制度对锂离子电池性能的影响(英文)
22.
对苯二酚型磺化聚芳醚酮的合成与性能(英文)
23.
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加气混凝土制备研究(英文)
24.
多元掺杂尖晶石锰酸锂LiCo_(0.02)La_(0.01)Mn_(1.97)O_(3.98)Cl_(0.02)的电化学性质研究(英文)
25.
碳热还原歧化法制备太阳能级硅的实验研究(英文)
26.
参杂Li_4SiO_4材料的CO_2吸附研究(英文)
27.
碳热还原制备碳化硅纳米线(英文)
28.
高硫煤分解磷石膏影响因素研究(英文)
29.
定向凝固制备多晶硅柱状晶的研究(英文)
30.
高温黄磷熔渣直接制备微晶玻璃试验研究(英文)
31.
高灰分焦粉提纯研究(英文)
32.
铟氮共掺杂氧化锌在可见光下的光催化活性(英文)
33.
真空冶金法提纯锑掺杂单晶硅埚底料的实验研究(英文)
34.
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的光生电流对短路电流的影响(英文)
35.
新型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Gd_2O_2S:Eu~(3+),Si~(4+),Ti~(4+)的合成及性能表征(英文)
36.
膨润土负载型固体酸的表征(英文)
37.
废机油生产柴油关键技术及清洁生产新工艺研究(英文)
38.
己二酸锌的制备及其对二氧化碳和环氧丙烷共聚反应的催化活性(英文)
39.
原位聚合法制备聚碳酸亚丙酯/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及其性能(英文)
40.
淀粉基缓释尿素膜材料的研究(英文)
41.
负载戊二酸锌催化合成聚甲基乙撑环己撑碳酸酯(英文)
42.
一种新型的固-固相转变材料的合成、表征及性能研究(英文)
43.
一种新型稀土光能转换材料的合成及应用(英文)
44.
电子废弃物资源化技术研究(英文)
45.
K和Ca掺杂对硅酸锂高温吸收CO_2性能的影响(英文)
46.
太阳能级多晶硅制备技术研究进展(英文)
47.
一种新型荧光粉Sr_2GeO_4:Tb~(3+)的紫外和真空紫外发光性质(英文)
48.
自组装金属酞菁聚合物的合成及表征(英文)
49.
利用循环流化床飞灰合成分子筛实验研究(英文)
50.
Fe_2P对LiFePO_4/C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
51.
镁离子掺杂对LiFePO_4/C复合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英文)
52.
固相法和甘氨酸-硝酸盐法合成LSCM阳极材料性能比较(英文)
53.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_(2-x)Cr_xO_(4-3x)F_(3x)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英文)
54.
矿物掺合料和再生骨料对再生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英文)
55.
壳聚糖/酸化蛭石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与表征(英文)
56.
竹炭与阳离子型聚丙酰胺絮凝剂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研究(英文)
57.
La(C_(15)H_(11)N_2O_4)(C_(15)H_(10)N_2O_4)·2H_2O配合物的制备、表征和热化学性质(英文)
58.
Pt/C触媒再生:氯氧法之机械及限制(英文)
59.
PLA/热塑性淀粉和PLA/亚麻纤维可降解复合材料的性能研究(英文)
60.
热处理竹材的苯甲基化改性研究(英文)
61.
水泥砂浆掺入PAM改性橡胶粒之机械性能研究(英文)
62.
广东近46年秋季干旱特征分析
63.
热处理对钠长石修复水体中Cd~(2+)的实验研究
64.
全彩色LED显示屏色度均匀性优化校正
65.
基于光学体全息的耳廓识别技术的研究
66.
基于声卡的RLC电路稳态特性(相频部分)采集系统
67.
区域交通仿真与实时动态交通信息发布技术研究
68.
用细致平衡条件推导爱因斯坦关系及扩展
69.
利用开关电路驱动的小功率高效无线能量传输系统
70.
“世界大运会”城市交通组织与管理措施研究
期 号:
S2
S2
S1
06
05
04
03
02
01
出版年:
2021
2020
20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