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明朝与蒙古的双边政策和明朝对蒙古的防御体制为中心,探讨明蒙关系发展演变问题。正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探讨明朝对蒙政策和蒙古对明政策。文章以土木之变和俺答封贡为限,分为明前期、明中期和明后期三个阶段进行论述。明前期明朝对蒙政策中论述了洪武时期的对蒙政策,包括统一全国战略下的军事攻伐和政治诱降政策,对峙局面下的北边防御政策,对降附蒙古人的安置政策;永乐时期对蒙政策,主要谈其封贡互市政策及对北边防御体系的调整;仁、宣以来对蒙政策主要是安抚和防御,即一方面继承永乐封贡政策以羁縻蒙古,另一方面进一步收缩北边军事防线,加强防卫。明中期明朝的蒙古政策日渐走向消极保守,转变为一种固守应付政策。明后期明朝对蒙古的政策包括两方面:其一是贡市和战守互相结合的政策;其二是宗教文化政策。在论述明朝对蒙政策的同时,文章也相应探讨各个时期蒙古对明朝的政策。明前期北元君臣的对明政策中分别谈大汗和权臣对明朝的不同态度和政策:元朝灭亡后,北元君主始终与明采取敌对态度,政治上不承认明朝合法地位,而仍以正统自居;军事上不时南下,抗衡明军。蒙古贵族权臣比大汗有着更为灵活务实的态度,他们向明朝俯首,目的不外是为了谋求生存和发展。这在大汗权势衰微时便突出地表现出来。明中期蒙古的对明政策中包括也先之后至满都鲁汗的亦贡亦掠政策;达延汗继位后凭借强势要求平等往来的政策;俺答汗崛起后以和求和及以战迫和政策。明后期的政策主要体现在蒙古也制定了自己针对封贡的法令制度。在明朝对蒙古的政策中,最重要且长久的是防御政策,这一政策的直接产物就是九边防御体制,因此第二部分对九边防御体制进行研究。首先论述了九边的设立,考析了九边诸镇设立、称镇的过程和时间,并指出了边镇的设立与明蒙关系发展密切相关的情况;其次探讨了九边的官制,分武官、内臣、文官三部分进行论述:武官主要谈“行伍官”系统,这一系统以总兵官为首,包括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等;内臣镇守系统,包括镇守、分守、守备、监枪诸内臣。文臣主要包括总督、巡抚、巡按和兵备;最后论述了九边防御体系,从新的角度出发,探讨长城防御工事的构成及其在防御蒙古中的作用,修筑过程及其影响,同时对九边军队的建制和组成以及数额、九边的军费的消费构成、供给途径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辨析,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