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手机知网|搜索

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研究

刘铮

  本文是作者做为主要参加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日《内蒙古民居调研》研究的部分成果。根据历时六年的实地调研和对所获取资料的整理与研究,从多方面探讨蒙古族民居的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旨在从研究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草原蒙古族民居及其环境特性入手,依据未来内蒙古草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确立草原生态民居与住区的设计理论基础。草原蒙古族民居历经数千年,是草原民族文化的缩影和典型标志,也是蒙古比族为适应自然、改造生存环境在建筑方面获得的经验与智慧的结晶。为了充分认识过去、面对现在和探求未来,论文首先较为翔实地总结分析了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牧场的分布、地理特征、气候特点、太阳能与风能资源的分布情况;随后对草原蒙古民族特有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民族文化、传统习俗等做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本文在总结了前人对蒙古族民居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不同时代来划分蒙古族民居──传统蒙古族民居、普通型草原牧民住宅、太阳能牧民住宅、新型牧民住宅,揭示蒙古族民居在演变过程中所经历的不同发展阶段。以给出代表性实例的形式论证各个不同时期民居发展演变的特点。笔者为了深入研究不同类型蒙古族民居的环境特性,从建筑环境学的角度省视了民居的演变、发展,及其环境得以不断改善的内在规律,文章重从建造这些民居的材料特性、构造特点和形成整体房屋后的热湿环境、能耗指标、太阳能利用率和利用形式以及其它环境特性来进行研究。通过对环境特性的分析,认识其精华所在,并将这些研究成果与民居的形式和内容相结合,构成一个对蒙古族民居研究较为新颖、系统、完整的理论体系,以求用绿色建筑思想理论的精髓指导未来草原民居的发展方向。在继承民族文化、促进世界文化多样性、保持草原生态平衡的基础上,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凤能等无污染可再生能源,利用当地的材料和先进的节能技术,研究设计相关的节能构造;结合新型草原生产、经济模式逐步形成的过程,研究设计可持续发展的草原民居与住区方案。……   
[关键词]:蒙古族民居;环境特性;可持续发展
[文献类型]:硕士论文
[文献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1年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