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骆驼祥子》作为语料的主要来源,采取定量分析与动静态描写相结合的方法,穷尽式地研究了《骆驼祥子》中的所有“这”、“那”系指示代词,并将两者进行对比和分析,探究“这”、“那”系指示代词的语法问题、语义问题和比例分布问题。通过对“这”、“那”系指示代词的共时比较,我们发现“这”、“那”系指示代词主要由“‘这/那’+名词/量词”构成,或者由这个结构逐步虚化而来,两者的主要功能是指示和称代,“这”系指示代词和“那”系指示代词在使用功能和数量上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性。文章将《骆驼祥子》中的指示代词分为表样态、数量、时间、处所和综合五大类。表样态的指示代词指示用法多于称代用法,指示时,指示程度、方式和性状,多做定语和状语;称代时,称代情态、行为和状况,可做主语、谓语、宾语、状语和补语。表数量的指示代词指示用法远超称代用法,指示时,指示人、事、物的数量,多做定语;称代时,称代的是人、事、物的数量,多做主语和宾语。表时间的指示代词只有称代用法而无指示用法,一般称代动作、行为或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做状语,也可做宾语和定语。表处所的指示代词只有称代用法而无指示用法,称代动作行为发生的场所或事物存在的地点,多做状语。表综合的指示代词是指示或称代人、事、物或其他“这”、“那”类的指示代词,在句中可做主语、宾语和定语。文中也对指示代词“这”、“那”的虚化、夸张、承接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简单的介绍。与《红楼梦》的“这”、“那”系指示代词系统相比,《骆驼祥子》的“这”、“那”系指示代词系统发展渐趋完善,完成了词汇系统的更替,淘汰了一些陈旧的词汇,如“这壁厢”、“那壁厢”,也增添了一些新的词汇,如“这儿”、“那儿”,功能和用法也更加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