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长篇小说单行本的出版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图书出版的重要部分。本文立足出版学学科,以“文革”时期我国出版的新中国长篇小说单行本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其原始版本等资料,对其出版特点进行总结。全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章,首先对本课题涉及的关键概念做出界定,并说明了研究范围。进而,对本课题进行文献综述,以十年为一个时间分期,梳理了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存在的不足之处。最后,说明了本课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意义。 第二章,介绍了“文革”时期中国长篇小说出版的背景与概况。从政治、文艺、出版等方面考察了本期中国长篇小说出版的整体环境,呈现了“文革”时期中国长篇小说出版的书目信息和特征概况。 第三章,分析了“文革”时期中国长篇小说出版在时段分期和地缘方面的特征。以1971年为界,本期中国长篇小说的出版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段,前一时段没有出版过此类图书,后一时段则出版过此类图书,且数量逐年增多。在地缘方面,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出版活动,使北京和上海成为本期长篇小说出版的重要城市。 第四章,阐述了“文革”时期中国长篇小说出版在编创过程和编辑角色方面的特点。分析了初版小说的署名类型和“三结合”、集体创作等编创过程,同时探究了再版小说的重版过程。编辑角色方面,以原人民文学社编辑韦君宜为例,研究了“文革”时期编辑在长篇小说出版中的角色。 第五章,研究了“文革”时期中国长篇小说出版的内容特点,并探索性地分析了其封面艺术。对本期长篇小说进行了题材上的分类,并分析了其故事情节的内核以及人物形象的塑造。此外,也探索性地从色彩运用、整体设计方面介绍了本期长篇小说单行本的封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