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从政策学、教育学和语言学多学科的视角探讨大学外语教育政策。政策分析的三维度,即价值分析、过程分析和内容分析作为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分析框架成为论文的主线索,贯穿于论文的各个篇章。从反思历时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到借鉴国外的外语教育政策或语言政策,再到尝试构建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本论文运用文献法和历史法回顾和反思“实然”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用比较和归纳的方式探讨国外的成功经验,探索构建“应然”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体系,为大学外语教学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建议。 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深受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存在重视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的现象。本文从大学外语教育政策价值分析、文本分析以及政策产生的过程分析等三方面探讨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发展途径,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政策决策的时代弊病及实践中的失误。对三次修订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以及《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进行了文本分析。对“十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的政策产生与实施,尝试着进行了过程分析,重现了这一时期大学外语教育政策制定与执行实践中的各种矛盾与冲突。对大学外语教育政策决策主体的单一化、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工具性倾向、大学外语教育政策执行主体的政策偏离、大学外语教育政策客体的边缘化以及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了反思与成因剖析。 采用分析法和比较法归纳西方国家外语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相似性以及美国、英国、荷兰、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的外语教育政策的差异性,归纳了值得借鉴的经验与启示。譬如,以立法的方式确立语言教育政策、外语教育政策制定的民主化程序、政策的决策与执行机制、外语教育的多语种选择、外语教育起始年龄与大学外语教育以及外语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本文尝试着构建我国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用社会“三元结构”理论剖析“教育的社会定位”和外语教育的社会定位与价值选择,认为社会需要、外语教学和外语学习者三者价值取向的统一是外语教育价值实现的保证。探讨了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本土化和乡土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途径。提出了我国大学外语教育政策的决策主体、决策模式、执行模式与评价模式。并对大学外语教育改革提出了建议,认为ESP英语教学模式是大学外语教学的发展方向;有必要修改《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大学外语教学的目标定位、英语必修课制度以及课程设置的规定;改良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立权威的“外语教育咨询委员会”,规划国家的外语教育政策,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充分民主决策的基础上制定既符合社会需求又符合学习主体需求的大学外语教育政策。 大学外语教育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培养社会需要的有特定专业知识且具有较高外语能力的人才的活动。要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大学外语教育政策首要的价值目标,并以此为准绳制定大学外语教育政策,合理配置大学外语教育资源,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提供多样性的大学外语教育,使大学外语教育促进社会和受教育者的全面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