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裤瑶铜鼓舞作为“活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但是民族的象征和民俗文化的载体,而且已成为白裤瑶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传播的窗口。因此,本文以艺术人类学、舞蹈艺术学、舞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为出发点,对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的源流、艺术特色、审美追求、文化内涵和生存现状等,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考察。通过实地的调查与研究发现,白裤瑶铜鼓舞在保持原有艺术风格的基础上,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它在舞种、功能、表演场合、艺术使命等均方面均发生了一定的变化。这种变化来源于白裤瑶地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文化形态;来源于白裤瑶对民俗生活的眷恋、对艺术审美需求的提升;来源于铜鼓舞艺术的悠久历史、独特的原生风格和无可替代的作用等等。可以说,今天的白裤瑶铜鼓舞已自成一门体系,涵盖了以传统的猴棍舞为代表形式的多种生活题材舞,其相互之间既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因此,对广西南丹白裤瑶铜鼓舞所进行的研究与论述,既是为再现其艺术魅力和文化意蕴,也是为有效的保护与持久的传承提供可行的参考,更是为白裤瑶铜鼓舞的艺术生命能稳定的延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