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由蒙古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到迁徙内地与汉人杂居,再到重新建立匈奴国家,中间经历了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在汉族国家体制的影响下,匈奴国家形态的演变有自己独特的道路。 论文以时间为线索,将匈奴历史分为前国家时期、秦汉、魏晋、汉赵四个阶段,依次对匈奴国家形成及原因、血缘向地缘的转变、国家结构的演变、国家政治特征的演变进行了探讨,从而试图勾勒匈奴国家形态演变的轨迹。 在匈奴国家形成之前,经历了部落联盟和部落联盟共主制两个阶段。论文从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个方面,考察了匈奴国家形成的动因,并且将其与学术界提出的有关国家形成动因进行比较。 从秦汉时期匈奴帝国建立,到十六国时期汉赵国家灭亡,部落一直是匈奴的基本社会组织。不过,这中间并非一成不变。论文探讨了匈奴社会组织中血缘与地缘的关系、血缘向地缘的转化的过程,以及部落维持的原因。通过这方面的考察,可以将匈奴国家纳入早期国家的范畴。 国家结构的演变是国家形态演变的一个重要方面。秦汉时期,匈奴的国家结构带有浓厚的游牧少数民族色彩,南匈奴内附后,开始受到汉族国家的影响,在其强制的改造和示范作用下,匈奴国家结构一步步向着成熟国家结构演变。 国家政治特征是国家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秦汉时期,匈奴的国家政治特征带有原始性,汉赵国家时,很大程度上已经汉化了。论文从意识形态、职官系统、税收和贸易、军事制度、法律等方面,探讨这一变化过程。 本文通过考察匈奴国家形态演变的轨迹,揭示出匈奴国家形态演变的独特规律,并且对其在中国古代国家发展过程中的地位进行定位。同时,也可以为早期国家理论的修补和完善提供一个视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