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可信的今文《尚书》为研究对象,着重从德治产生的思想渊源,德治思想的内容以及德治思想对先秦儒家的影响三个方面深入研究《尚书》的德治思想。夏商周三代中夏朝信天,天含有自然之意,但也出现了上帝概念的字样,商朝以“帝”为主,但是也不排除天的概念,天含有主宰之意。到了周朝,则以天为主要概念,但是接纳了商代的宗教传统,把上帝也纳入到天神的范畴之中,此时天已经发展到含有义理之意。夏商周三代的天命观从“我生而有命”的命定论发展到“以德配天”的命正论,在其天命观不断演变的过程里,“德”一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字眼,它一以贯之于三代天命观的发展变化之中,德与天命的不可分割使得天命观的探讨成为研究德治理论思想基础之一。《尚书》中的人性大多承接上天而来,义理之天本源于善,赋予人性当然也是善的。因而《尚书》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性善的思想,三代统治者也一直对人性抱有可塑可教的积极态度,既然人性本善,就可以后天塑造,返善复始,因而德治思想就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并实行。人性可塑因此成为《尚书》中统治者提倡德治的思想基础之一。《尚书》德治内容包括修九德、修三德和修先人之德的修己,任用贤人和敬德保民的安人,蕴含于孝友之心、敬信之行、中和之态等内在的道德修养之中,也凸显于礼乐之教和刑罚之教等道德的外部教化之间。在《尚书》德治思想的深刻影响下,孔孟荀三位先秦儒家的代表性人物各自提出了自己的德治思想,孔子的仁礼并重,孟子的深化仁心,荀子的极度隆礼,都从不同侧面完善了《尚书》的德治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