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首页
|
搜索
工程科技I辑会议
>
轻工业手工业会议
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
举办单位:中国现代史学会
胡适与五四时期的文化转型——以丧葬礼仪改革为例
1949—1976:中国文化发展的语境转换与知识分子状况
1933年《申报月刊》关于中国现代化问题讨论述评
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文人——以胡适、周作人、陈寅恪、范文澜为例
“一二一”运动中的西南联大教授会与教授们
大批知识分子奔赴抗日根据地的原因分析
北平青年学生抗日救亡的爱国壮举
“二·二八”事件后的台湾知识分子
战时中国知识精英对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若干思考——以昆明知识界为中心
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的历史文化心理分析
抗战时期迁滇知识分子在云南的调查研究——以西南联大为讨论的中心
1958年教育领域的“拔白旗、插红旗”运动
省籍意识与文化认同:叶德辉振兴湖湘汉学的努力
姚晋圻与晚近鄂学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文化战初探
梁启超与五卅运动
钱玄同与《新青年》
《新青年》知识分子队伍的分化与中国近代学术观的碰撞——以蔡柏龄留学为中心的考察
论白坚武的转变——一个价值相对主义含混性的实例
艾思奇与“‘问题与主义'之争”历史的阐释
知识分子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的历史考察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
“问题与主义”论争——冲突中的友谊与分道剖析
五四时期杜亚泉与陈独秀道德观比较研究
1957年毛泽东知识分子观转变的几点原因分析
毛泽东的知识分子观
论毛泽东关于知识分子走与工农相结合道路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张申府
革命知识分子的早期政治实践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
对中共“一大”特案的考察——以知识分子为视角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文化与知识分子政策的演化(以1927—1940年为例)
早期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建党前后对未来国家政权的探索
早期马克思主义知识分子与大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
1946—1948年自由主义者对中国共产党态度的演变——以《观察》周刊为中心
抗战后自由知识分子对民主宪政的认识——以张君劢为中心
民族危机与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政治主张(1931-1937)——以《大公报》社评及其政论文章为例
知识分子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学术讨论会综述(代前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的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的回顾与分析
中国共产党的政党功能调适——一种基于现代化视角的解读
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与多党合作制度的确立
上一页( 1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