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手机知网
|
搜索
登录
|
注册
会议论文
>
哲学与人文科学
西方原型批评的中国化及其与中国古典意象论的互通性
戴冠青
;
陈晓茹
接受一种外来的学术思想不是为了湮没本民族的文化思想,而是为了激活本民族的文化潜力,释放本民族的文化力量,只有本民族文化积极参与对话,外来的学术思想才有可能在本土土壤上落地生根。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门洞开,原型批评随着这大好形势,被国内学术界译介、吸收、接受,得到了较为深人的实践运用,并最终实现了中国化嬗变过程,在当代中国文艺学的发展和文学研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正是在对原型批评理论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和实践的阐述过程中,探究……
[关键词]:
原型批评
;
人类学
;
意象论
;
原型批评理论
;
原型理论
;
文学创作
;
集体无意识
;
互通性
;
中国化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文献出处]: 《
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08年卷)——理论创新时代:中国当代文论与审美文化的转型2008年
》
打开App,免费下载本文
相似文献
期刊
|
伊甸园的失落与重建——解读《儿子与情人》
期刊
|
“探求者”:文学史上一个不应忽视的原型
论文
|
从原型批评的视角剖析东西方神话中的女神
会议
|
连理枝考论
报纸
|
图腾批评与图腾文化
中国知网客户端
海量文章,一站下载
万千书刊,个性订阅
苹果手机下载
安卓手机下载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