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下半叶中国文学思想领域内的功利主义与工具理性被解构的道路是极度曲折的,文学与人之常情长期割裂格局的改变,文学愉悦、欣赏功能的增强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自20世纪20年代末革命文学兴起,并发生了与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关于文学阶级性问题的争论后,人性人道主义一直被当做负面的思想意识受到长时间的批判,直到建国初文论界才有替人性人道主义正名的文章出现。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文学理论界,一方面,对文学的阶级属性的理解更趋于偏执;另一方面,对文学趋于常态的理解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巴人、钱谷融站在人性人道主义的立场解释文学审美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