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首页
|
搜索
哲学与人文科学会议
>
文艺理论会议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
举办单位:四川师范大学诗学研究所
文学语言视角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近代、现代、当代:文学与历史的复杂变奏
现当代中外文学比较史就是现当代中国文学史
闻一多新诗学困境的语言学分析
“横行与标点”:《新青年》新文化倡导的一个并非轻松的话题
语言三维视角下的中国散文现代转型
文体之辩:谁来点燃现代汉诗的“盎然生趣”?
言文之分与身份之别——以鲁迅语言观为中心
后现代的跨媒介叙事——论西西的《我城》
承上启下的桥梁——论孙犁文学语言观的现代性
重史求实、新旧兼容的学术原则与治学方法——从钱钟书对胡适和周作人的批评及对文言与白话的评说谈起
现代文学史的语言维度及其向度——以曹万生主编的《中国现代汉语文学史》为例
科学思潮与现代汉语诗歌的形式选择
晚清白话文运动“认同意识”困境的形成与缓解
中国新诗之“新”与新诗文化建设
构建现代汉语文学史刍议
译诗与新诗
新诗的语言质感——从穆旦到昌耀
文学语言的变迁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文学话语策动的四十年代西部机会
晚清以来中国作家的朝鲜认知——兼谈郭沫若同类题材创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断代谈片
“被凝固”的九叶与80年代文学的“重新出发”
《红旗谱》:出于时代的选择与超出时代的希望——《红旗谱》的文学价值与植根乡土的乌托邦特性
跨越1949:中国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的历史一体性和丰富差异性
“革命史观”与解放区文学
近二十年中国文学症候分析
论中国现代作家与书法文化
中国文学的现代与当代:国家社会形态的全新认定——重审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概念、性质与研究模式
“杀蠹的芸香”:闻一多国学研究的思想价值取向——闻一多国学研究经典的当代意义
简论新世纪乡村小说的新变
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反城市话语
百年新诗之旧“路”——中国新诗与古典诗歌传统关系的几种模式之考察
中国当代幻想文学的传承与新变
“当代”的建构与来自现代作家的认同
中国近现代文学中的跨国恋叙事解读
能否到“人”为止?——对二十世纪中国人道主义文学思潮的反思
现代文学经典的厘定与当代文化建设
从现代文学思想的政治意识的演化看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的关联
“另类”生活的认同叙事——试比较《受戒》与《我的第一个师父》
上一页( 1
2
3
4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