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论文
首页
|
搜索
哲学与人文科学会议
>
中国文学会议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
举办单位: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艺术思维是意象思维
跨越时空的文学对话——评《福克纳与莫言比较研究》
当前文学创作症候分析
新的裂变与新的挑战——我看当前文坛现状
我对当前文艺创作状况的若干认知与思考
繁华的思虑——在一个文艺调研会上的发言
哲学与中国当代文学
当代文学学科的认同、分歧和建构
二十五年来的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综述——以1979年至2004年的报刊论文为考察对象
作为文学资源的伟大传统——新世纪小说创作的“向后看”现象
以战争解答和平年代军事文学的难题——谈新世纪军事文学的转化
历史幽灵的复现:从革命历史小说到新革命历史小说
城市化进程背景下新世纪乡土小说的主题表现形态
近年报告文学创作审美新变一瞥——以赵瑜和《革命百里洲》为中心视点
试论新世纪文学中“阉割情结”的文化隐喻——以《上海宝贝》、《秦腔》和《后悔录》为中心
社会主义伦理与“十七年”文学生态
“改造+恋爱”叙事模式的文化权力意涵——“十七年”小说的一种象征结构分析
国家意志的叙事焦虑——解读“十七年”小说中的“引路人”形象
21世纪初中国新诗的知识谱系改造
从诗歌的本体追求看“底层经验”写作
“还有什么色彩留在这片荒原?”——1957年的穆旦或一个时代的灵魂史
“秘密”的写作——穆旦形象考察(1958~1977)的一条线索
在突破中敞开——论路也诗歌风格的前后转变及其内在意义
我们的精神家园——铁凝小说《笨花》的寻找与回归
主体性的弱化——从《秦腔》透视一种新世纪的文学现象
上帝式叙事下的人间情怀——毕飞宇小说《平原》叙事姿态考察
东北文化转型的可能——谈王充闾的散文创作
《中国少数民族诗歌史》绪论
新时期:少数民族作家异军突起
稿约
论十七年少数民族诗歌的乡土生存
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刍议
“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学科建设研讨会”综述
“两性和谐”: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终极追求——第七届中国女性文学学术研讨会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女性文学委员会成立十周年纪念会
“文化生态环境与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
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当代文学新锐学者座谈会会议综述
上一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