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手机知网|搜索

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源库间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特点

谢志霞;李存东;孙红春;朱继杰

  通过研究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碳水化合物在源、库间分配利用的特点,从碳水化合物代谢方面探讨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铃重差异形成的生理机制。以五个不同铃重基因型的棉花品种:三江八大花(单铃重 2.51g)、册亨大棉花(3.98g),新棉33B(4.62g),中棉所29(5.61g)和苏棉9108(7.49g)为材料,测定不同生育时期主茎叶、不同结铃区位的棉铃和对应铃叶中的可溶性糖和淀粉含量。试验结果表明,大铃品种库对同化产物的吸收利用能力高于小铃品种,为相对强势库;小铃品种为相对弱势库。不同结铃部位的源与库之间的碳水化合物的分配利用结果表明,棉株上部及中部外围的铃叶由于受光条件比较好,制造的光合同化产物比下部内围铃叶多;下部及内围果节铃叶中的可溶性糖及淀粉含量均保持较低水平,但该部位铃壳中的可淀粉含量是上部及外围铃壳的2~3倍。棉花库势的强弱是造成不同铃重基因型棉花品种之间铃重差异原因之一。同一品种不同结铃区位的源库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特点也不同,下部果枝及中部内围果节的碳水化合物绝大部分以淀粉的形式贮藏在铃壳中,上部果枝及外围果节的碳水化合物较多的贮存在相应节位的铃叶中。……   
App内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