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知网 App
24小时专家级知识服务
打 开
手机知网|搜索

精英化的理念 世俗化的实践——刍议媒介素养教育的理念与实践

陈尚秋

  媒介素养教育深为学界、公众关注,源于大众传媒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也是学界精英对大众接触传媒时缺乏理性的担忧的表现。媒介素养教育最初的设想与当前的理念存在一定的差异,但同属文化精英式的构想。原初之设想即缺乏足够的理论支持,而实践起来, 又多有偏离,教育的客观影响与媒介素养教育的初衷相背。在教育实际中不是提高了公众的媒介利用能力,提高公众在大众传媒面前的主体意识,而是将“媒介化”的现实正常化,主动积极地进行“媒介化”的教育。学界在媒介素养教育中多是屈从于世俗。公众对大众传媒的依赖,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缺乏表达自我的能力,如何帮助公众建立取代大众传媒表达自我的方式尤显根本。如果要达到“媒介素养教育”的构想,必须重新审视教育所设定的对象,认识到提高媒介于社会的作用需要大众传媒本身明确自己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建立媒介发展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关联性。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首先应该是媒介本身,然后才是受众。受众之所以会在媒介前迷失自我,很大程度上是媒介有意识的诱导。媒介素养教育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立足于公共性,着重提高公众对媒介的批判意识。教育不应仅停留在对媒介内容层面的剖析,还需要提升公众在媒介属性方面的认知,认识到媒介属性对个体人格、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塑造,提醒公众选择适合塑造自我人格的媒介。……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大众传媒;公众;媒介化
[文献类型]:会议论文
[文献出处]: 《2006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集(Ⅱ)2006年
App内打开